广州市在全国首创“馆校一体化”合作模式,赋能广州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日,全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上公布了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的《构建文教联动阅读体系,提升城乡青少年精神素养》成为广东省三个入选案例之一。
《构建文教联动阅读体系,提升城乡青少年精神素养》主要阐述了广州市从化区为推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创新构建文化教育联动体系,引导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公共文化场馆主动融入乡村教育,与中小学校图书馆建立长期合作,打造城乡一体阅读品牌“馆校合作”项目的具体实践。
事实证明,馆校合作模式,是广州市近年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和成功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馆校合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于2021年在全国首创“馆校一体化”合作发展模式。通过发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下简称“广少图”)作为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中心馆和旗舰馆的作用,探索推进“馆校合作”,在全市建设直属学校分馆、校园智慧图书馆36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文教系统资源、人员、物资的活力和效能,并指导从化、黄埔、花都等地先行先试,以点带面,走出了广州特色的创新之路。截至2022年底,市、区两级面向未成年人提供图书服务的网点共837个,馆校合作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张的新增长点。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积极倡导“馆校合作”,为广州市未成年人送上海量的阅读资源
开展馆校合作,打造文教资源共享范式
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格局,盘活整合区域文化教育资源,广州以广少图平台资源为依托,在从化区进行了积极探索。2021年,广少图、从化区图书馆联合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共同发布馆校合作规范文本,依托公共图书馆业务平台直接为馆校共同开展纸质图书借还、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当年,全区85间中小学校全部加入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体系,盘活学校纸质图书资源14万册,全区中小学生读者证办理全覆盖,惠及学生11万多人。从化区公共图书馆与教育系统图书馆实现“一体化”,实现馆藏文献资源、数字资源、阅读活动和馆员专业队伍培训的共建共享,为广大未成年人读者提供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丰富的阅读推广服务。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从化区图书馆联合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共同发布馆校合作规范文本
规范馆校合作,推进公共服务连锁联动
为深化馆校2021合作,促进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广州积极探索推进建立相关行业规范。目前,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联合市教育局制定全市馆校共建条形码管理规则、RFID标签管理规范、技术实施方案、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规定,为建立长期健康有序稳定的合作模式提供保障。持续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依托市、区图书馆及专业学会、专业委员会开展图书馆服务体系从业人员培训,实现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统一标准、共同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上机实操、现场教学、沟通交流等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巩固学校图书馆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推广馆校合作,打响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注重经验总结,大力推广馆校合作模式。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市教育局制定并推出《广州市关于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室)“馆校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4)》,提出力争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师生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和校园阅读高地。经估算,预计到2024年,全市中小学都具备功能完善的图书馆(室),将开展不同方式的“馆校合作”,实现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内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广州“馆校合作”品牌。
深化馆校合作,焕发“一区一策”发展活力
广州市支持指导各区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多元发展,“一区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馆校合作”,并给予技术和资源等方面支持,走出了一条既实现统一框架、馆校一体化规范管理,又符合各区需求和特色的“馆校合作”广州模式创新道路。黄埔区将区内105间学校、读者证记录3.18万条、141万册图书纳入全市通借通还服务体系,盘活了中小学图书资产。花都区首创一馆双门“校园+社区”特色服务模式,鼓励学校图书馆开学时间服务于学生,课余时间服务于社区,实现馆校合作效益的最大化。白云区创新打造“微书房”特色品牌,“麻雀”式的微书房在区内幼儿园承担着公共图书馆的职能。荔湾区实现馆校“一卡通”对接,对学生读者进行了学校、班级的精细划分,帮助学校精细化管理和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黄埔区将区内学校读者证、图书纳入全市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并逐步提高学校图书馆智能化水平
花都区首创一馆双门“校园+社区”特色服务模式,实现馆校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白云区创新打造“微书房”特色品牌,“麻雀”式的微书房在区内幼儿园承担着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荔湾区实现馆校“一卡通”对学生读者进行精细划分,帮助学校精细化管理和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通过“馆校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系统与教育系统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大幅度增加了图书供给。下一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进一步落实行动方案和计划,协调市、区两级资源平台整合,多方协调落实馆校合作资金支持,持续打响我市馆校合作一体化品牌。

第27届香港国际影视展重启暌违三年的线下模式,继续成为业界理想的一站式平台。3月13日,香港会展中心的广东馆内,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全球征集发布会顺利举行。
发布会海报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承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行。作为全国唯一入选《“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亚洲规模最大的纪录片专业节展、国际纪录片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汇聚产业领衔力量、网罗市场前沿信息,为社会肌理显影、为文化传播张本,紧扣纪实之擎,焕发万钧之力,成为国家产业政策、国际发展趋势的脉动风向标。
近年来,广东以传承岭南文脉为主轴,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阵地,荟萃文英,著章斐然;同时,广东倾力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高水平文化强国助推高质量发展,并不断为中华文化走向海外摸索新路径。
锻造纪录片节展之铭牌,昂扬文化软实力之脊梁,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致力全方位展示纪录片发展成绩、助力纪实影像出海,打造繁荣市场交易、推动国际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平台。
发布会现场
提炼中华文化精髓提振国际传播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紧紧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契机,以纪实影像为载体,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积累了逾20年的国际资源转化成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资源,推动中国纪录片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展现新形象。
文化建设的沃土之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国际传播的版图之中,中国的人文禀赋源远流长、时代坐标日新月异,纪录片天然具备打造对外形象的优势、担任对外交流的责任。屹立重要方位,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援引中国纪实生态,履行应有之义;揭开崭新纪年,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全面提振国际传播效能,誓当领头之雁。
中国故事湾区领航国际传播提案先行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之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凝聚全球纪录片产业力量,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扣题中国故事,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实施“湾区故事创作者计划”,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引领者。联动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主流媒体平台、知名互联网视频平台,联手推出“湾区故事”品牌,持续打造“广东故事”纪录短片孵化项目。同时扩大举办地范围,在广州各区、省内部分城市轮流设置分会场,扩大节展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广东省“双区”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扛旗国际传播,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搭建国际传播体系,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纪录片播出联盟”,成为弘扬中国文化的桥头堡。从播出向联合制作、投资、交易发展,打造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平台,形成对外推广的市场机制,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制作及发行机构参与,实现国际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体系。
此外,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继续做强做实“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创新推出“扬帆出海计划”,成立国际选题委员会、国内选题委员会、中外联合制作联盟、播出联盟等专业机构,以孵化、运营具有潜力的中国故事项目,覆盖全球海内外播映平台为策略布局,提升中国故事项目的海外传播范围。新时代大幕张悬之下,纪实影像的方舟,将以破浪之势,扬起出海新路径的桅帆,构建与世界人民的认知之桥、情感之梁。
全球征集全面启动增设内容增彩品质
据介绍,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于3月13日至8月31日启动“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评优单元、“金红棉影展”纪录片展映单元的全球征集;3月13日至9月20日启动“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的全球征集。纪录长片、纪录短片、系列纪录片等将参与角逐最高荣誉“金红棉”。
本届纪录片节将突出“形式创新、专业权威、触达大众”三个重点环节,提升节展品质。增设纪实短视频版块,探索短视频优秀作品的价值引导和传播价值。增设“非虚构沉浸式体验中心”,以纪实文化+科技成果推动视听体验升级。研究纪录片行业动态,打造纪录片行业风向标。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发起国际合拍“看中华”计划,发掘和培养新生代纪录片人才。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夯实节展内容,推选出纪录中国当代影像、传播中国当代价值,展示中国当代发展成果和人民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加强国际传播,推选出更多关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世界人民丰富多彩生活及多元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
纵览纪实邦畿,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影响范围深广,辐射全球过半国家及地区,不断刷新参评和参展记录;抖擞纪实卷轴,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向全球延伸触角,塑造地球村的风貌,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文明的交流互鉴持续发出鼓与呼。
为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加大农业良种良法推广力度,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介发布工作。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申报推荐,经评议、公示,我市广东现代种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水稻品种“耕香优荔丝苗”,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蔬菜品种“油绿702菜心”“油绿802菜心”“玉田2号菜心”,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的果树品种“翡翠番石榴”,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的花卉品种“小娇红掌”“福星红掌”“朝天娇红掌”“广花福运红掌”,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禽畜品种“江村黄鸡JH-3号配套系”共10个品种入选主导品种,广良可保丰种业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的蔬菜技术“叶类蔬菜健康栽培技术”,广州市诚一智慧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水产技术“诚一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共2项技术入选2023年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将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作用,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确保好品种好技术及时推、及时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