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剧《白鹭归来》成功首演助推增城红色文化传承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3月9日晚上,传承红色文化情景剧《白鹭归来》在增城区增江街大埔围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成功首演,百余名群众到现场观看。
《白鹭归来》情景剧的成功创排并首演,是增城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是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英雄花开英雄城”2023年增城传承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之一。剧本以史实资料为基础,以多位增城区革命烈士和革命群众为人物原型,围绕东江纵队在增城区增江街大埔围村开展革命活动的真实历史事件,将白鹭高贵纯洁的形象和革命烈士相互呼应,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江街大埔围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接了该情景剧的编排和推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增江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就剧本创作、演出地点择选等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2月28日晚上,《白鹭归来》情景剧在增城区增江街大埔围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试演。区委宣传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增江街党工委、区文广旅体局、团区委、区教育局等单位有关人员到场观看,并召开观影会作进一步讨论。
首演结束后,现场观众对情景剧《白鹭归来》的创作理念、艺术表达和对大埔围革命斗争精神的生动诠释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该剧故事结构清晰、人物刻画鲜明、唱词念白扎实,是一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
《白鹭归来》情景剧将在2023年3月持续公演,该情景剧的推出,进一步提高了全民意识形态、艺术、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助推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擦亮了增城红色文化品牌,营造全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浓厚氛围,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图:培训班现场)
(图:参观花都塱头村廉政教育基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统一部署基层侨联换届、“侨胞之家”提质增效、拓展侨联组织覆盖面等重要工作,3月7-8日,荔湾区侨联举办了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夯实基层侨联根基”为主题的2023年荔湾区侨联系统业务培训班。基层侨联工作者、部分街道分管领导近40人参加。
荔湾区侨联主席卜智群作开班动员,对新时期侨联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二是提升为侨服务能力,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夯实基层侨联根基;三是认真学习思考,切实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培训班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李岩教授讲授了《大变局下国际环境与中国安全》,探索新时代侨务工作思路。广东联策律师事务所娄孟强律师分享了《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实务交流》。市委统战部侨务综合处副处长吴奕伟主要从涉侨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行政事务方面,讲解了《依法依规为侨服务》。培训班还安排了现场教学,参观花都塱头村廉政教育基地。
培训班印发了《关于做好荔湾区基层侨联组织换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建带侨建工作提质增效的实施方案》《荔湾区侨联2023年工作计划》《广州市第十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精神传达》等文件。区侨联副主席和秘书长分别对文件进行了传达和解读,对全区侨联系统今年的重点工作即基层侨联换届选举和侨胞之家建设进行了详细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
两天的培训班课程安排紧凑,紧跟形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家反映收获颇丰。
3月9日,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区规划资源分局、海龙街、中南街、广州花博园等单位,深入花都区、佛山南海区学习调研花卉和观赏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学习调研团先后实地参观了花都区马岭观花植物园、竹洞现代农业智慧产业园、南海花卉博览园,围绕用地规划、产业布局、扶持政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进行深入交流。
据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推进花卉博览园振兴、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荔湾区正在组织花卉产业工作系列调研,拟成立广州花卉博览园管理委员会。结合广州花卉博览园实际,坚持规划先行,探索破解土地瓶颈问题做法,统筹解决好用地和产业发展问题,完善花卉产业功能定位,整合优化花博园产业布局,完善园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培育拓展花卉种植、展示交易、园林绿化、科研培训、休闲体验等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构建“线上+线下”交易体系,建立花卉产业大数据信息库,逐步形成观赏花卉的“广州价格”、企业总部和科普教育培训基地,打造枢纽型现代花卉市场流通中心,增强荔湾在全国花卉产业中的定价权和话语权。通过深化交流合作,组织筹办系列展会、论坛等活动,加强花卉品牌推介,广泛借助各类媒体加大对荔湾区花卉产业的宣传推广,讲好荔湾“千年花乡”故事,提升荔湾花卉产业在国内的地位。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