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升级改造圆满完成,广州正式步入北斗新时代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统筹部署下,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2022年圆满完成了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GZCORS)“北斗三号”升级改造工作。目前,GZCORS成为广州市唯一实时提供北斗三号厘米级定位+广州高程信息+广州2000坐标系统的综合性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广州市正式步入“北斗三号”新时代。
升级改造后的GZCORS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四系统十三频点数据服务,基准站网系统服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信号覆盖范围和用户终端定位性能均有明显提升。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的事后和实时时空位置服务,满足我市“实景三维”建设、智能交通、灾害预警、国土规划等领域的高精度位置服务需求,而且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卫星导航技术国产化、应用大众化、产业集群化水平。
下一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北斗产业应用泛在化要求,依托GZCORS平台优势,开展新一代PPP-RTK城市CORS定位新技术创新应用,并结合国内领先的陆海一体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构建基于“北斗三号”的全市陆海一体、动态、高精度现代测绘基准,持续赋能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基于北斗三号的GZCORS 8+6基准站分布图
城市复杂环境下GZCORS可用性增强

近日,广东省文明办公布了2022年度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其中,广州市红棉老兵飞翔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平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红棉老兵中英保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获评“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退役军人数量众多的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环宇社区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李平:一方有难,“飞翔”支援!引领“红棉”向前
李平是广州市红棉老兵飞翔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2003年入伍,服役期间是某军“军事地形学”训练尖子,荣立“三等功”一次。2008年退役后,作为户外爱好者的李平来到花都狮岭镇创业,在2017年与一群退役军人组建了一支公益性质的飞翔应急救援队。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在奉献国家、服务社会中践行“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担当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队深入协同应急救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领域,荣获2022年广州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在担任队长期间,李平不断精进应急救援技能,获得国家职业技能应急救援员中级证书和潜水打捞救援员等十多项证书,参与学校、企业、公安特警等各种公益培训300多场次,带领队员完成山野救援,高空绳索救援,水域救援,潜水打捞,急救救护等救援科目的训练和考证培训,在应急救援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7月,河南省新乡市普降大到暴雨,在抗洪防汛的紧要关头,李平带着飞翔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抢险救灾前线,连续6日不舍昼夜、紧张救援,累计出动556人次,橡皮艇159船次,转移群众1000余人。2022年6月,广东省清远发生汛情,李平带领红棉老兵应急救援飞翔志愿服务队奔赴抗洪一线,出艇66次,出车13次,共转移群众351人,救援服务时长达31小时。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李平带领飞翔志愿服务队参加疫情防控 96 场,共组织145次,组织2312人次志愿者参加。
“每一次的应急救援都是一场艰难的战斗,飞翔能做的,就是时刻准备出发。”李平说到。红棉老兵飞翔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李平时刻做好准备,随时出发,带领队伍完成应急救援任务,使之逐渐发展成为退役军人应急救援行业的领军团队。
中英保志愿服务队:冲锋一线,多元服务,贡献“红棉”力量
红棉老兵中英保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中英保志愿服务队”)是依托中英保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的一支专业应急救援志愿队,目前有181名队员。队伍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素质好、专业技术精、热心公益等特点,经常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创建、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获得广州市“最美红棉老兵”集体荣誉;被广州市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中心和广州市志愿者协会评为“最具影响力志愿服务队伍”。
秉持“以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宁幸福”的使命,中英保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发挥退役军人不畏风险、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的作风,常年参与公安机关组织的警保联动任务、参与处置火灾、见义勇为等行动,先后参与广州花都山火救援、河南郑州“720”暴雨抢险、广州地铁21号线雨水倒灌抢险、北江大堤抗洪抢险、多区疫情防控等应急救援任务,累计出动3万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超3.8万小时,为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了强大的志愿服务力量。
自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广州市应急救援服务队”“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天河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中英保退役军人服务站”先后在中英保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中英保活跃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多个领域,为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方面提供服务2280人次,多次赴贵州纳雍开展帮扶及教育专项捐助活动,累计捐赠20余万元。
环宇社区: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彰显“红棉”本色
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环宇社区辖内有6个部队生活小区,军人军属家庭数量多,退役军人基数大。社区围绕自身特点,充分整合调动辖内人力及资源优势,组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军嫂”志愿服务队、“党员突击队”、红色文化讲师团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2支,凝聚来自退役军人、军属、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共400余人的志愿服务力量,平均每周开展3次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正能量传入千家万户。
主动盘活社区闲置资源,建立建强志愿服务阵地。环宇社区组建近千平方米“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广泛开展党建宣传、文艺表演、志愿服务等活动,与44家部队单位、院校以及企业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消防安全宣讲、文明创建、送服务进军营等一系列活动。坚持外引资源、内聚合力,扎实做细社区志愿服务。链接资源做好结队帮扶,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超360个。搭建议事平台引入业委会、物业公司、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专区民警和驻点律师等力量参与司法调解350余次。组织发动退役军人参加志愿服务,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全力打造“军民一家亲”的和谐社区。
环宇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举措,培育“军民一家亲”的和谐社区文化,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军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新时代军民共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为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促进经验交流与学习,3月7日上午,市植保总站党支部书记刘沛荣同志带队一行七人,到市农科院交流探讨党建及业务工作。
座谈会上,市农科院黄剑娣书记介绍了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张华院长介绍了农科院组织架构、业务发展、科研成果等情况。双方就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党建工作机制建立以及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工作中难题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举措。
植保总站一行还参观了农科院党员活动室、党建宣传栏以及党务公开栏、“广州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实验室”,了解了先进检测设备、种子质量检测技术以及实验室发展现状。
通过座谈交流,植保总站拓宽了视野,得到了启发,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接下来,植保总站将不断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强化党建促业务发展作用,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为推动全市农业现代化贡献农环植保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