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人民融观察)
2023-03-13 11:00 来源:人民日报
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四届全国政协新设置“环境资源界”这一界别,是全国政协界别30年来的一次重大调整。今年全国两会上,“绿色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代表委员表示,10年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谋划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
治理——
更高标准,为了天蓝水清地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下降到1%以内。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要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在‘看得见’的雾霾污染大幅改善的同时,‘看不见’的臭氧污染值得重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新明委员建议,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进协同治污,科学制定排放标准,同时依法推进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加强设施运营监管。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是重要发力点。化工产业曾是湖北省宜昌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宜昌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停、改造、搬迁、转型”,破解了“化工围江”困局。湖北省宜昌市市长马泽江代表说:“我们坚持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共同治理,取缔清理非法码头和网箱养殖,精准治理入江排污口,严格执行‘十年禁渔’,修复沿岸生态环境,变生产岸线为生态绿廊。”共抓长江大保护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我们将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强化磷污染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
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在保护土地方面,我们着重从农药管理发力。”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恩兰代表说,当地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安全用药和免疫诱抗相结合的做法来代替化学药剂使用,通过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在保护作物生长发育的同时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危害。
保护——
更系统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从雨林出发,历时124天,穿过城市村寨,漫步山谷田野,跨过山丘河流,最终回到雨林……云南北上南归亚洲象群的“旅途”,让人记忆犹新。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芭蕉林村村委会副主任李玲代表说,人象和谐的故事背后,是当地政府和村民竭尽全力保护亚洲象及其栖息地的持久努力。在普洱的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当地分时段、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玉米、芭蕉并配套建设野外硝塘。李玲代表建议,应集合多方力量,加强监测、科研与救助,打造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
“我们坚持把国家公园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代表说,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的国家公园,在1001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外,又划定了4252平方公里的环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国土绿化示范和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种。
“未来将继续统筹保护和发展,在‘扩绿’和‘增长’上发力。”袁超洪代表说,将继续培育绿色经济和文旅经济,全力推动存量企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积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为高标准保护和建设国家公园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防沙治沙,我干了30多年。”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委员说,既要防沙之害,也要用沙之利,用科技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蒋齐委员说,10年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看着自己栽下的小树苗一点点长大,成为沙漠上的绿色屏障,再辛苦也值得!”
近年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
转型——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
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变,生态之变折射发展之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列为今年工作重点。
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过去五年,我国稳步推进节能减碳,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双碳’目标清晰指引着我们减污降碳的步伐。”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代表说,这几年,她所在的研发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施节能改造,推动原有传统电机产品向高效节能电机转变,加快实现绿色节能技术的升级及应用。
“中国森林及林产工业发展要从简单粗放的种林、育林、伐林、用林向提高科学贡献率和经济贡献率的定向种林、生态育林、科学伐林、高效用林的现代化森工产业升级。节材代木,把有限资源充分利用,也要积极寻找替代资源,利用短周期速生的水稻小麦秸秆、棉秆等农业剩余物代替木材生产板材、制造家具。”万华禾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郭兴田代表说。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委员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大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
“推动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低碳技术创新是关键。”施文美代表建议,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建立绿色低碳改造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对列入“白名单”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生活方式绿色升级。郭兴田代表建议,用绿色低碳发展牵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对优质资源的精采细采、保护性开采。张兴赢委员建议,多形式打造绿色社区、绿色景区等低碳惠民场景,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理念,通过技术赋能,促进服务变革,不断丰富和优化人民群众绿色生产生活体验。
(本报记者李茂颖、张伟昊、吴君、张云河、张博岚参与采写)

获悉,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日前印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增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把减排与管控相结合,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绿美增城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增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增城区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料图片)
《措施》包括强化生态环境规划引领、推进绿美增城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要素保障、开展环境保护专业培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强化入企帮扶、加强社会环评技术单位管理8大方面、18条具体措施,并明确了具体分工,确保责任到科室、责任到人。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强化生态环境规划引领。《措施》提出,要制定《增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部门分工方案,督促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主要做好加强园区规划环评监督和指导,突出规划环评源头预防作用,有效推动产业园区依法规范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积极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声功能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和优化调整工作;配合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腾退淘汰落后产业产能等工作。
坚持突出绿美增城引领,把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助推增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措施》提出,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科学应对污染天气,深化挥发性有机物和固定源污染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检查,加强扬尘源污染执法检查;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建立完善地表水监测机制,持续深化东江北干流流域共管共治,督促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短板;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建立健全增城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工作要求与评审工作机制,提升土壤风险管控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增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还针对服务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一方面是创新服务机制,持续优化审批服务。对全区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环评技术评估“保姆式、管家式”服务,实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全面实施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压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间,提速50%;将10大类30小类行业纳入豁免环评手续办理,17大类44小类行业纳入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推动企业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另一方面,主动梳理全区现有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状况,科学制定大气主要污染物削减方案,通过优化增量、削减存量,为重大项目建设总量指标保障来源;开展环境保护专业培训,预防环境违法行为,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强化入企帮扶,坚持在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在破解难题上寻方法、在提升效率上促发展,扎实开展“贴心服务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强社会环评技术单位管理,构建良好服务氛围。
此外,《措施》还明确通过优化监管执法方式、完善监管执法正面清单、严肃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处罚决定过罚相当、公平合理,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以高质量执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3年萝岗儿童公园“红小宝”主题阵地服务项目采购工作已结束,现就本次采购的结果公示如下:
一、成交单位:广州市青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二、成交金额:¥147,500元
本公示时间从2023年3月13日起至2023年3月15日止(3个工作日)。若有异议,请于公示时限内以书面形式(个人投诉署明真实姓名,单位投诉加盖单位公章)向本单位提出质疑,逾期不予受理。
如对中标人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时限内向有关部门署名投诉,投诉的情况应实事求是,有具体事例和内容。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应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应署明真实姓名和有效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香雪大道87号广垦商务大厦A2栋区委老干部局1403房关工处
联系人:姚曼沂
联系电话:82378758
广州市黄埔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广州开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3年3月10日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