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管首次开展科技发展需求和预测研究 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紧锣密鼓地推进市科创平台研究项目《广州市城市管理科技发展需求与趋势研究》的开展。项目组先后到南沙区城市管理局、广州市质监保障中心(燃气事务中心)、广州市余泥渣土管理处等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座谈,并实地调研了白云新城资源处理中心、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垃圾压缩站除臭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以全面了解广州市城市管理科技发展现状。
据了解,该项目是广州城管首次提出的关于开展城市管理科技发展需求与预测研究的科研项目,旨在通过梳理我市城市管理科技发展现状,调研国内外城市管理科技前沿技术,分析我市城市管理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研究短板,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城市管理技术,对目前我市城市管理存在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我市城市管理科技发展指引方向,规划城市管理科技发展蓝图。通过该项目研究,广州城管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技术研究出新出彩,为有效实现我市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周小平)

3月1日,在广州市花城社区“绣花”行动和“门前三包”全民行动暨城市容貌品质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会上,“广州2022年容貌品质社区”正式放榜,黄埔区4个参评社区鱼珠街瓦壶岗社区、夏港街丽江社区、南岗街广海社区、长洲街黄船社区均被评为“广州市2022年度容貌品质社区”。
2022年以来,黄埔区以“绣花功夫”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始终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建立与长远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与模式,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格局,坚持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721”模式,充分调动镇街治理积极性,将服务、管理前移,扎实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城管、大联动”工作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区营商环境、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各镇街立足社区特色、聚焦民生痛点,实施改造提升项目25个,发动宣传活动72次,开展整治行动137次,开展督导检查357次,解决城市管理难点问题29宗,构建常态化和长效性工作机制、措施、办法共10项,人民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高。
鱼珠街瓦壶岗社区打造“教育文化”主题街区,搭建社区文化廊,打造最美阳台、共建花园、文化墙、居民议事角、等人文景观和公共活动场所;夏港街丽江社区升级改造丽江篮球场,改造天面防水隔热层,完善健身活动设施;南岗街广海社区增设休闲健身步道,新建电动单车充电棚,解决电动车充电难和乱停乱放问题;长洲街黄船社区升级改造社区公园、绿化,加装电梯7台,解决了近500人上下楼出行难题。
瓦壶岗社区居民周女士表示:“一年来社区变得越来越漂亮,健身也有了更好的场地和设备,一边跑步一边看着沿路的绿化风景,那面墙上还画着我们社区历史的图画,感觉很幸福啊。”(李志扬、孔淑珍)
瓦壶岗社区文化墙
丽江社区篮球场
广海社区休闲步道
黄船社区文化公园
为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点位环境改善,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宣教科普基地的宣传培训作用,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质量、促进居民习惯养成,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近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陈伟锋带队到增城区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及宣传教育科普工作,中心分类推广部、分类考评部有关负责人员参加调研。
在荔城碧桂园小区,调研组察看了生活垃圾分类定时、误时投放点及星级投放点,详细了解投放点建设管养情况。陈伟锋指出,要在投放点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投放点品质化水平,用好用足投放点的视频监控功能,提高实时监管效能和溯源处理能力。
随后调研组深入荔星社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增城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荔湖驿站)、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环保科教中心等地,细致了解了增城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科普阵地建设有关情况。其中,增城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荔湖驿站)、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环保科教中心均为集科普、展示、互动、传播、体验为一体的垃圾分类宣传科普基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寓教于乐、融学于趣的垃圾分类学习体验式课堂。
调研组表示,下一步将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新形势新要求,用“绣花功夫”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点提质升级,并充分利用好垃圾分类宣传科普基地,创新宣教方式,丰富宣教载体,努力营造垃圾分类我践行、文明风尚我倡导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添把力。(谭梅)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