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榕街2023年公开招聘出租屋管理员公告
3月6日
三水区自然资源局发布
三水区2023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第一批)(草案)(征求意见稿)公示
本次方案
共划定12个成片开发片区
涉及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白坭镇、
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等6个镇街
成片开发的必要性
制造业是佛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基固本,更是佛山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强大驱动力。2023年伊始,佛山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发出拼搏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迅速把全市上下的精力、注意力从“过节”状态转到“工作”状态,用快干、实干来改作风、树新风,把高质量发展、制 造业当家干成稳中求进、走在前列的升腾景象。根据《佛山市三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 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三水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三水拟打造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方面突出“双战略”产业集群发展主线。在战略性支柱产业方面拟加强巩固精细化工、食品饮料、轻工纺织、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等产业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拟重点突破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数字创意等产业。
向着春天出发,一刻也不耽误。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三水区第一时间迅速响应、主动出击,强化“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和区(镇街)联动招商模式,组建多支招商队伍,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战新产业发力,快速出击抢项目,全力以赴抓“风口”,瞄准各个地区开展新春招商活动。
为抢抓佛北战新产业园开发机遇,对标一流高标准推进生态环境友好、生活宜居共享、生产智造发展、产城高度融合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将按照“高位引领,突出特色”“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分结合,重点推进”“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基本原则,打造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现代产业服务创新引领区。
根据《三水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三水区为构建现代化城市新格局,坚持水城共融理念,把三江汇流的独特自然禀赋融入城市整体风貌,彰显提升“前江后湖、两水绕城、一轴贯通”的城市特质。聚焦“新区扩容提质、老城更新疏通”,推动新区老城共融互促。借力“中心环线”、佛山轨道四号线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构建三水新城、北江新区、西南老城“一环三区”强中心格局,打造承载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载体、展现岭南水韵之都形象的城市客厅。同时加快打造城市乐平、品质大塘等副中心,推动三水区各镇街特色化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国经济怎样稳中求进?如何更好推进高质量发展?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预算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记者采访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从10组数据看2023年中国发展走向。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根据计划报告,设定这一目标,主要考虑是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5%左右的增速也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委员表示,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保持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最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奋斗。要看到,外部挑战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代表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从年初经济运行态势看,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积聚增强,经过共同努力,有能力达到今年经济增速预期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目标。5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即便在去年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下,仍然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
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年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业形势将持续回暖。但还应看到,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稳就业,关键是要稳企业。要继续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倾斜支持,推动政策精准落实、高效直达,更好提振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安徽省滁州市市长吴劲代表说。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物价稳定,对经济运行十分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今年物价调控目标与近几年保持基本一致,留有一定余地,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增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委员说。
去年以来,全球通胀居高不下,我国精准把握政策保供稳价力度,物价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受输入性通胀、翘尾等因素影响,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金李委员说,从供给基本面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供给充足,物价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但针对可能出现的通胀压力,应提前做好部署,尤其要强化对国际油气、粮食等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提升价格调控能力和水平,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继续增产的难度逐年增大。
“关键是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在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委员说。
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代表看来,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对粮食增产至关重要。“要着力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种粮收益,调动乡亲们种粮积极性。”他说。
端牢中国饭碗,既要着眼平时也要未雨绸缪。金李委员说,要增强应急保供能力,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能力,增强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赤字率——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赤字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财政赤字38800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表示,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实际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提高赤字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体现之一。
据分析,赤字率控制在3%左右,保持了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但又让财政风险可控。
预算报告指出,今年将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30亿元、增长5.6%。
刘尚希委员说,今年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通过深化改革,更大发挥政策效用。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今年新增地方债规模维持较高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地方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吴劲代表说。
金李委员表示,各地要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宁缺毋滥;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避免资金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情形。
计划报告提出,注重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有效衔接。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代表说,今年专项债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
单位GDP能耗——降低2%左右
根据计划报告,今年单位GDP能耗目标为降低2%左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5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8.1%。
计划报告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工业和居民用能将保持刚性增长,为体现对节能工作的引导约束,并考虑到“十四五”统筹考核的要求,将单位GDP能耗目标设定为降低2%左右。
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社会总量的80%以上,是最大的碳排放源。低碳发展,能源是主战场。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尤为关键。要提升能源技术水平,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持续增强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委员说。
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33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安排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33亿元、增加44亿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说,产业基础关系到产业发展自主可控水平、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增加专项资金安排金额,着力支持集成电路等关键产业发展,体现了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心。
“下一步,应继续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专项资金,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效率。”伊彤说。
预算报告还指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攻关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努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打造全球领先优势,是科技型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代表说。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0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安排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占比力争提高到60%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代表说,有了更多财政资金“补给”,下一步就是要落实好相关产业帮扶政策,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土特产’可以做成大文章。”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代表说,“要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乡村更宜居宜业。”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10万亿元
预算报告指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超10万亿元,达100625亿元,增长3.6%。此外,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5000亿元。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再创近年新高,体现了国家财力下沉的力度之大,有助于保基层政府运转,也能有效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姜国杰代表说。
根据预算报告,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地方日常运转,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引导地方干事创业等。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高和改善民生、生态环保、稳投资促消费等。
“更多的‘真金白银’下沉基层,我们落实国家各项政策部署有了更雄厚的‘资本’。”姜国杰代表说,重庆将向绩效要空间,加速促进数字赋能,纵深推进财会监督,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魏玉坤 邹多为 申铖 高亢 陈诺)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