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海洋执法、海警部门联合开展禁渔期执法巡查
3月1日禁渔期首日,南沙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南沙海警部门在辖区禁渔水域开展执法巡查行动,出动执法快艇3艘、执法人员15人。行动中,辖区水域未发现内河渔船在禁渔水域偷捕情况,禁渔秩序良好。执法人员对河道内仍留存的网具进行全面清理,共打捞捕捞网具8张,放生渔获物约20斤。
3月1日至6月30日南沙区335艘内河渔船进入珠江禁渔期,一律要求“人上岸、船靠港、网入库”。为保障珠江禁渔制度的顺利实施,禁渔开始前,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已累计开展水上执法巡查20次,出动执法快艇26艘次、执法车23辆次、执法人员184人次,检查涉渔船舶83艘次,查获涉渔“三无”船舶6艘、电鱼设备2台,清理网具12张。
下一步,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将继续加大禁渔期制度宣传,持续开展禁渔水域执法,重点打击涉渔“三无”船舶、违规使用禁用渔具、“电、炸、毒”鱼、违反禁渔期禁渔区规定等行为;继续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等联合行动,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为珠江禁渔期,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外,在规定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内禁止所有的捕捞作业。
为做好番禺区153艘内河渔船禁渔期安全管理工作,番禺区海洋综合执法大队(以下简称“番禺大队”)提前在莲花山中心渔港树立禁渔倒计时牌,并到石楼镇、石碁镇、沙湾街、桥南街等内河渔船集中的停泊点悬挂禁渔期宣传横幅近60条,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等方式向各镇街渔村宣传禁渔期安全监管要求,引导渔民群众自觉遵守禁渔期管理规定。
3月1日,番禺大队执法人员对番禺禁渔区域的河涌水道开展安全巡查,对内河渔船停泊点靠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到“人上岸、船靠港、网封存”。渔船船主均积极配合,未发现违规出航现象。
禁渔期开始后,番禺大队将继续加强落实河涌水道安全巡查,对上岸渔民进行业务及安全培训,加强与乡镇沟通联系,督促渔船船东落实安全措施,做好禁渔期安全工作。
日前,广东省广州市2023年春季农业科技下乡咨询活动在南沙区东涌镇举行。活动组织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工作站等30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和优质农资企业、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共12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涉农服务事项办理窗口为农民提供现场咨询服务。
活动现场,刘少军院士向农户赠送团队培育的“合方鲫”良种鱼苗,并直面农户解答技术问题。活动共派发2000多份种养技术资料,赠送了广州市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1000多份,现场服务农民群众600多人。此外,还表彰了“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南沙区东涌镇农业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十大典型服务模式”获奖单位: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广州市2022年荣获国家和广东省荣誉的农技推广机构和个人。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全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支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建立了以公益农技队伍为主导,科研院所、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农技推广服务合力。组建农技轻骑兵团队25支, 2022年全市共出动农技人员2792人次,服务企业(农户)1630家次,解决问题2042个次。同时,加强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2022年共示范新优品种40个、先进适用技术28项,全年示范面积2万多亩,辐射带动面积18.78万亩,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广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宽农技推广服务渠道,充分发挥农技“轻骑兵”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春季田管、春耕备耕农技服务工作,积极培育和创建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此次活动由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南沙区东涌镇政府承办。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