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举办全市建设工程融合监管平台起重机械全流程监督子系统升级应用培训会
2月27日下午,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高质量发展和住建部新城建、智能制造试点工作要求,促进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保障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了全市建设工程融合监管平台起重机械全流程监督子系统政策宣贯培训会。市建筑业联合会、省建筑机械租赁行业协会,各区住建部门,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广州建筑集团,在穗重要建设施工企业、租赁企业、检测单位,局相关直属单位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线下培训。各区建设施工企业、在穗房屋建筑(含管廊)项目从事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安装、维保等相关单位企业近万人同步收看直播。
(会议现场)
2022年广州市颁布《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人防、消防融合监管工作。本次宣贯培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对《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屋建筑工程起重机械信息化管控的通知》(穗建质〔2022〕740号文)等政策要求进行了重点解读,强调了对起重机械信息化管控的要求:一是加强事前监管,报送安拆审批的同时,严格落实作业100%计划告知要求;二是加强事中监管,安拆过程中严格落实“双确认”制,对关键作业节点拍照确认并上传系统,确保安拆过程行为履职到位;三是加强安全监测设备监管,新开工房建项目工程的塔吊应100%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四是加强事后监管和质安量化评价。
随着广州市建设工程融合监管平台逐步优化,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鼓励在穗建筑施工企业与政府部门数据互通,营造起重机械安全生产监管共同治理新模式,助力广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受增城区荔城街继枚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委托,定于2023-3-14 09:45在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对增城区荔城街继枚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继南一巷26号之一商铺项目进行招投标,本项目采用现场递交报价文件方式进行,欢迎有意参加单位前来竞价。
一、项目基本情况
1、资产类型及面积:商铺,面积32平方米;
2、标的物所在位置: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继南一巷26号之一;
3、资产使用范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4、租赁/承包期限:3年,自2023-4-1至2026-3-31止;
5、交易底价:2,880.00元/月;
6、租金收取方式:租金按每月收取,每月的1日前当交付当月的租金;
7、租金递增方式:无递增;
8、交易保证金为¥5,000.00元(大写:人民币伍仟元正),以现金形式于2023-3-14 09:30-09:45前缴纳至增城区荔城街继枚社区居民委员会。一份保证金只能竞得一宗交易,若未成功竞得,可以竞投其他交易。未能中标的竞投人所缴纳的保证金在交易活动结束后即时予以原额退回;若竞得人在竞投结果公示期满后4个工作日内未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同的,视为放弃本次交易,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将不予退回。
9、合同履行保证金为¥5,000.00元(大写:人民币伍仟元正),在投标人竞得资产后交易保证金将自动转化为合同履行保证金(注:竞投时缴纳的竞投保证金转为合同履行保证金,不足部分补足,多出部分退回,并收回原收据,重新开具保证金收据)。
10、合同签订后当天内缴纳合同履行保证金,拖欠租金30天后没收合同履行保证金,合同违约后按月租金的2‰计算每天违约金,合同期满后10天完成场地清理。
二、竞投人(单位)准入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增城区荔城街继枚社区居民委员会对投标人的其他要求条件:无。
三、本次项目采用现场递交报价文件方式竞投,按照价高者得原则确定竞得人。
四、报名及咨询
竞投人可于2023-3-7 09:00至2023-3-13 18:00(节假日除外),携带相关资料到荔城街继枚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咨询,2023-3-14 09:30-09:45前到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报名。
五、报名资料
竞投人报名时必须提交以下资料:
身份证明材料(自然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公章、加盖公章的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授权委托书等);
六、实地查看
本次交易不组织实地查看资产具体位置,标的以实物为准,有意投标者可自行查看资产的位置及了解基本情况。
七、经确认竞投资格的竞投人请于2023-3-14 09:45前,携带相关资料到交易现场参与招投标会,逾期恕不接受。
八、联系方式
资产所属单位:增城区荔城街继枚社区居民委员会
联系人:罗志光 联系电话:13902339328
交易机构名称: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金竹一路75号(荔城街党群服务中心三楼306、307室)
联系电话:82628929
荔城街综合保障中心资产交易工作组
2023年3月6日
2023-03-06 11:06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牛秋鹏北京报道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战略要求提出提案1400余件。” 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邵鸿报告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情况时指出。
邵鸿说,十三届全国政协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扣“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提出提案。五年来,共收到提案29323件,经审查立案23818件。截至2023年2月底,99.8%的提案已经办复。
据介绍,在1400余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提案中,完善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构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研究、统筹林草植被保护修复等提案,积极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言。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有序发展、推进多式联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提案,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重视新污染物治理、优化各类废弃物利用等提案,在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等政策文件中得到体现。
从2018年开始,十三届全国政协建立每年评选年度好提案机制,累计评选年度好提案近300件。此外,还设立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评选表彰优秀提案248件和先进承办单位46个。
记者注意到,在60件全国政协2022年度好提案中,涉生态文明建设的好提案多达10件。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的提案》就是其中一件。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余国东表示,提出这件提案主要基于历史因素、现实状况以及未来需求三个方面。比如土壤污染状况不够详细,绿色可持续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运用率较低,有的污染地块上存续过多家企业,部分企业已经消亡,责任主体认定难、追责难等。
“目前,这件提案办理工作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余国东告诉记者。
余国东说,2022年,国家持续开展典型行业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17个行业大类以外的部分行业企业开展调查。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35个项目通过国家审查进入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总投资6.52亿元,申请中央资金总额4.88亿元。重庆市正在秀山、彭水、南川、永川等4个受污染耕地集中区县开展污染溯源和成因分析。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建立了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从业单位和个人信用记录,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情况纳入征信等措施落实。《重庆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也已被纳入2023年地方立法预备,将进一步健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制度体系。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