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改局:汇聚金融活水,助“荔”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荔湾区政金企投融资对接会(组图)
(图:金英荟聚召开荔湾区政金企投融资对接会)
(图:广州市荔湾区召开政金企投融资对接会)
(图: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邱亿通致辞)
(图:广州产投集团总经理葛群上台作投融资专题演讲)
(图:广州市荔湾区企业代表发言)
(图:福建省武平县副县长廖志新作投资环境推介)
(图:金融机构高管和企业代表交流洽谈)
(图:广州市荔湾区优化完善金融发展格局)
(图: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
(图:政府部门代表阐释推动穗闽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图:广州市荔湾区召开政金企投融资对接会)
三月芳菲,玉兰绽放,珠江河畔春潮涌动。3月3日,在美丽的珠江,一艘开往春天的“珠水印象号”扬帆起航;白鹅潭畔,金英荟聚召开荔湾区政金企投融资对接会;引金融活水,助“荔”企业高质量发展。此次投融资对接会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深化政金企合作,搭建产融对接平台,化解企业融资难题,凝心聚力“护航”企业谱写高质量发展篇章。
共襄金融盛会,荔湾“瞄定航向”
对接会当天,金融领域大咖齐聚一堂,共议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共享创新发展经验成果,共商打造金融发展新高地。会议主要采用“现场宣讲+线上直播+银企现场对接”的形式进行,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领导、广州市荔湾区领导、辖内9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以及30余家金融或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参加。
广州产投集团总经理葛群上台作投融资专题演讲,分享前瞻的融资策略,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管理等成功案例与经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广州分行行长冯伯仲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演讲,介绍了特色金融产品和政策;北交所华南基地首席代表张荣围绕北交所定位与发展现状、上市条件、制度优势等方面进行政策宣讲;广发证券投行部总监、资深保荐代表人王志宏进行企业上市辅导,分享IPO成功案例经验。广东科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高奈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德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代表逐一介绍了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阐述了各自发展需求和方向。
广州市荔湾区领导表示,希望企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坚定发展信心,主动加强与投融资机构的交流,积极争取更多金融支持发展壮大。各金融和投资机构要提供更为有力的金融支撑,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水平,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等领域投资力度,为荔湾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本次政金企投融资对接会,既充分发挥了政府桥梁纽带作用,又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善、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会上,多家企业与金融及投融资机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实现了精准引流金融“活水”畅通实体经济“血脉”,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荔湾区与对口合作的福建省武平县也进一步筑牢了合作纽带,未来可依托该县五大地标性特色农产品为广州酒家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食品原材料;也可发挥广州国际医药港医药展贸窗口作用,积极争取将武平药材列为重点展贸对象,有力助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共谋发展大计。
会议期间,100余名金融机构高管和企业代表围绕如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痛点”,如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与引导金融资金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如何推进平台经济治理与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数字化服务体系的开放与融合等为主题,进行了有关交流研讨,积极为荔湾区金融发展增进互信、凝聚共识建言献策,以真知灼见激发智慧火花,以广泛交流汇聚创新合力。
优化金融服务,荔湾“聚力启航”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近年来,荔湾区积极构建“一区一所一院一基金一基地”金融发展格局,持续加大金融供给,优化完善金融服务,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2022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约14.82亿元,同比增长5.73%,与2012年相比增长4倍多。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市值超2012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累计直接融资约2.38亿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超730家,拟上市企业近30家。
(一)优化完善发展格局,荔湾金融发展蹄疾步稳。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汇聚区域发展强劲动能,广船一期、鹅潭一号总部、逸合商务中心、白鹅潭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施工顺利推进,广州建筑、太古地产等知名企业成功引入。广东塑料交易所等交易场所做大做强,全力打造为白鹅潭经济圈标杆和国际性塑料化工总部基地、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和物流中心。国家级金融智库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联合荔湾区举办金融高质量发展广州峰会、“绿色金融发展论坛暨ESG前沿研究”等多场高质量金融论坛、活动,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知识支持。广州白鹅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服务在地实力有效发挥,出资1000万元投资区内拟上市企业,并成功引荐世界500强全资子公司落户。新三板华南基地着力开展品牌服务活动超210场,累计服务2.8万余人次,服务资本市场能力持续提升。
(二)搭建服务实体经济平台,集聚金融资源赋能企业。践行普惠金融,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联合荔湾区产业园联合会和区内11家金融机构,组织召开荔湾区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融资推介会。针对创意园、孵化器、商业楼宇内的中小微企业,各有关银行重点提供具备融资门槛低、融资成本低、审批速度快、信用贷款灵活等特色金融产品服务园区和企业。加大金融招商引资力度。鼓励银行、证券、保险、期货、风投类企业等来荔湾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强化助企上市全链条服务。召开荔湾区企业上市辅导座谈会,听取企业在上市和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现场答疑解惑;“组团”对区内5家上市企业、26家拟上市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根据《广州市荔湾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扶持奖励办法》,兑现扶持奖励资金314万元,惠及41家企业,主动扶持奖励企业上市。
(三)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持续挖掘金融发展新亮点。大力发展碳金融业务。印发《荔湾绿色金融专项小组工作方案》《荔湾区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指引》,发动辖内金融机构推广宣传绿色贷款(融资)产品。加快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印发《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荔湾区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设立广佛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区,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配置,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有机融合。抢抓数字人民币试点机遇。举行“老城市 新活力”荔湾区数字人民币体验推广启动仪式,应用场景覆盖购物消费、惠民助农、岭南餐饮、酒店住宿、医疗服务、非遗文化等各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区内落地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场景数超10498个,开展数字人民币推广活动超425场,首批多个广州市数字人民币项目已顺利落地,并取得初步成效。落实“荔湾金英荟”制度机制。整合辖内金融优质资源,着力探索提升大湾区资金配置效率,落地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FT账户体系,开立FT账户超40余户。
注入金融动力,荔湾“破浪前行”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企业兴,荔湾兴。金融与实体经济总是相伴而行。当前经济百业复兴、强劲复苏,荔湾作为广州中心城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荔湾路径,全年的发展目标是GDP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大有可为”。接下来,荔湾区将继续围绕“一区一所一院一基金一基地”特色金融发展格局,依托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建设,以“金融活水”大力支持发展现代都市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业共同发展的实体经济为重点,不断激活荔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聚焦“实”字抓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杠杆作用,鼓励设立科技基金、城市更新发展基金和文化基金,鼓励引导创投基金发展。突出普惠金融,建立政府职能部门横向信息互通和金融机构纵向需求对接机制,继续联合荔湾区产业园联合会和区内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切实为企业纾解资金困难,确保“金融活水”化作中小微企业“及时雨”。
(二)聚焦“质”字强培育,稳步打造企业上市“蓄水池”。加强对区内拟上市企业调研深度和广度,全面摸查挖掘上市企业资源,培育壮大上市后备库;完善“政府部门+投融资机构+企业”对接机制,整合部门力量“一对一”精准服务企业;举办投融资对接会,搭建区内拟上市企业与投融资机构的“直接对话”平台;充分发挥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华南基地在地服务优势,强化北交所培育荔湾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作用;持续抓好《广州市荔湾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扶持奖励办法》贯彻实施,按标准及时跟进给予上市补贴。
(三)聚焦“谋”字强政策,积极推动金融创新融合发展。紧扣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区域金融、产业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政策,总结宣传绿色金融领域产品,推动荔湾金融更好助力绿色发展;加快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引导辖内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项目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积极引入数字金融领域更多优质企业参与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及重点产业园建设,助力辖内零售、超市、商圈等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提振消费力度;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以高水平规划推动“广佛极点”能级之变,坚持聚焦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增强区域金融资本竞争力,推动穗闽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部门和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能不能搞好政金企合作,直接关系着企业、银行的发展,关系着地方经济的繁荣稳定。下一步,荔湾区委、区政府将继续把服务企业列为“一把手”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金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项目建设上,以“拿地即开工”为目标,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在政策支持上,持续优化完善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教育等“一揽子”扶持政策,打造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

各旅行社: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旅行社处于恢复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用好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政策,支持旅行社恢复发展,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延长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补足期限的通知》(文旅发电〔2023〕42号)的文件精神,现就延长保证金补足期限的有关事项通知下:
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相关政策的通知》(文旅发电〔2022〕61号)要求享受暂退或暂缓交纳保证金政策的旅行社,补足保证金期限延至2024年3月31日。未办理暂退保证金的旅行社可以继续申请办理暂退手续。
二、2023年4月1日(含当日)以后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可申请暂缓交纳保证金,补足保证金期限为2024年3月31日。
三、通过银行担保及保险形式交纳的保证金、被法院冻结的保证金不在暂退、缓交范围之内。
请各旅行社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及时完成保证金信息变更和备案工作,依法依规经营,遵守市场秩序,不能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确保旅游者合法权益不因保证金政策调整而减弱。
特此通知。
附件: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3月2日
(联系人:杨穗华,联系电话:3892532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志愿服务点亮文明广州
英雄花开英雄城,红棉志愿暖人心。3月5日,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广州市“3·5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
此次活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总工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主办,广州市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等单位承办,是广州“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中“红棉志愿”板块的活动之一。
活动现场,主办方发布了2022年志愿服务成果数据,并对2022年度广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出席嘉宾共同按下手印,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广州市“3·5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正式启动。
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 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报刊在头版刊登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精神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丰碑,学雷锋、做好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启动仪式,目的就是大力倡导雷锋精神,凝聚理想信念,汇聚奋进力量,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志愿服务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广州注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和工作制度,成立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专项小组,组建了市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修订出台《广州市志愿服务规定》,更好发挥志愿服务联合会作用,志愿队伍发展壮大,服务领域延伸拓展,机制创新激发效能,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活动上,主办方公布了2022年度广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代表名单。
巫胜祥等35名最美志愿者、立白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等1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红棉暖心——党员志愿服务队关爱失独老人项目等2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花都区花城街兰花社区等5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获表彰。
分享志愿服务故事 传递爱心火种
活动现场,优秀志愿者代表陈晓霞、徐暐杰、柳妍熙分享了他们的志愿服务故事,向广大志愿者、群众传递志愿精神和爱心火种。
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陈晓霞,扎根社区19年,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帮扶特殊群体,用心点燃希望。退休的失独长者梅姨,在陈晓霞长期关爱帮扶下,重新融入社会。陈晓霞为她量身打造的“梅姨创意手工课堂”深受欢迎,让梅姨由受助者转为助人者。19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也让陈晓霞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成长为20多个公益项目的创立者、多支志愿队创始人、志愿联盟的发起人。
中国最美家庭获奖者徐暐杰从小就在周末跟着当医生的父亲去探望病人,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名医生。2008年,徐暐杰参加首批广州市抗震救灾医疗志愿服务队,紧急出诊达300多次,为5000余名灾区民众和解放军官兵提供了医疗服务。2018年7月,他毅然放弃医生的职业,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每年惠及市民群众人数将近15万人,志愿服务时数近21万小时。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徐暐杰做志愿服务时,只要有机会就会带上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志愿服务的氛围。“人的一辈子生命是有限的,能帮就帮,让生命更有意义。”
“在广州这几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人人参与志愿服务,能汇聚起一座城市向上向善的蓬勃力量。”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柳妍熙,是一名来湾区创业的香港青年。她介绍道,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队积极打造穗港澳青年志愿服务阵地,为穗港澳创新创业青年提供金融、法律等方面高标准、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为他们组织开展金融、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作为中国香港青年,我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搭建起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发展交流的桥梁”。
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志愿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活动现场,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获扶持项目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举行了结对签约仪式。
启动仪式上,2023年第二届“种志计划”——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也同步启动。
看现场
专家解读志愿服务新规
为聚焦解决志愿者在开展日常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广州修订出台了《广州市志愿服务规定》(下简称《规定》)并于3月5日起正式施行。
志愿者在现场义诊。
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谭建光以及广州市团校校长、广州志愿者学院院长、《青年探索》杂志主编涂敏霞,在活动现场对新规进行了多方面解读。
新实施的《规定》中,谭建光总结出“三个有”特点:第一,“有高度”,体现在明确提出志愿服务为社会文明与社会治理等作出贡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等,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第二,“有宽度”,体现在对于各类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团体提供宽松的条件,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的发展;第三,“有力度”,既体现在对于志愿服务发展中违法违规的现象列出较为具体的情形,也提出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处理的途径等。
涂敏霞指出,《规定》中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推动培育志愿服务国际人才,推动志愿者身份互认、资讯互通、记录互认、激励共享。”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可以互通,还能共享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涂敏霞表示通过与香港、澳门志愿服务进行交流,双方可以相互学习志愿服务领域先进经验,此举有利于提升广州志愿服务质量和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广州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