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带队到黄埔港区督导调研
3月1日上午,市港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袁越带队到黄埔港区督导调研,市管一级调研员马新志一同参加。
调研组从黄埔老港码头登船,沿珠江黄埔航道向东途经菠萝庙水道、新沙航道,详细察看黄埔港区珠江沿岸港口规划布局,在老港码头、中外运黄埔仓码、新港码头、集司码头等企业一线作业现场开展检查,认真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情况,了解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难点和诉求。
图1:袁越在黄埔老港码头调研。
图2:袁越调研黄埔港区珠江沿岸港口规划布局等情况。
袁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港航高质量发展方方面面,落实到今年各项工作之中;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立足城市长远发展,保护港口战略资源,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港航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严、紧、细、实做好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港航,为推动港航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黄埔分局 黄盛健)

为深入推进港航业高质量发展,市港务局番禺分局增强服务意识,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权益保障等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该分局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存在困难和发展方向,通过政务服务“一站式”、行政许可审批“不见面”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便利,指导企业以《南沙方案》为契机,用好用活政策,实现降本增效。
针对航运企业燃油成本高、事故风险高、人员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的安全生产情况,该分局探索引导企业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安全、绿色、高效的目标,建立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船舶管理系统,以信息流带动传统物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提高运输效率,推动辖区企业持续安全发展。下一步,该分局将支持相关智能化船舶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以解决船东信息利用不足、船舶空载、货主调度困难、市场运价波动混乱等难题。同时,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为辖区港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月28日,全球首艘大容量电池混合动力客滚船在广州南沙建成交付,将投入到英吉利海峡运营,主要往返于英国多佛港和法国加莱港,标志着广州在全球造船行业技术上的又一次突破。
该船油电混动、四驱推进、双向航行、内装奢华,共设置了4个电池间,配备1160块大容量电池,电池装船容量达到8.8MWh(兆瓦时),相当于150辆乘用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之和。作为一艘混合动力船舶,其燃油发电推进模式和电池推进模式可实现一键切换,尤其是当船舶在进出港作业及近海航行时,可完全采用电池模式推进,最大程度减少对港口和城市的空气污染。
此外,该船船头和船尾长得几乎一模一样。采用这种设计,使这艘船能够在原地360度转圈。船头船尾各有一个驾驶室,船员可分别在两个驾驶室驾驶这艘船。船长230.5米,型宽30.8米,服务航速达到20.8节,也是全球首例前后各配备2台7500KW吊舱推进器的船舶,吊舱推进器能够实现360度全回转推进,将有效缩短船舶进出港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减少油耗,更加经济和环保。这艘船各个功能基本都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全船报警点及各种控制点多达12000多个,整个机舱可以做到无需船员值守,也能对机舱内的情况了如指掌。该船可同时搭载1500名乘客和700多辆各类型车辆,适合岛屿、海湾之间的旅客和车辆通勤。
(海港分局 徐佩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