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2023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第一课”开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专题课。郑嘉俊 摄
2月19日,黄埔区委国安办、区科协等部门在广州市黄埔区玉泉学校联合举办黄埔区2023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暨黄埔少年科学院主题系列活动——“走进科技·筑梦创新”启动仪式。黄埔区2023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第一课”正式开讲,鼓励青少年从小树牢国家安全观、努力学习本领、勇攀科技高峰,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小卫士”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小达人。
青少年争做“国家安全小卫士”
启动仪式上,广州市黄埔区副区长何宇鸿向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埔少年科学院云埔分院名誉院长陈鲸授牌,广州市科协领导向黄埔区科普协会黄埔区总体国家安全观科普实践基地授牌。黄埔区“国家安全小卫士”科普志愿队正式成立,广州市委国安办领导向“国家安全小卫士”科普志愿队代表授旗,科普志愿队代表队员宣读国安科普倡议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也为本次活动录制了视频,寄语广大青少年身怀爱国之心,永葆科学好奇,砥砺创新思维,共赴科学之约,共同创造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为与会干部和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专题课《空天地一体化空间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思考》。陈鲸院士通过深入浅出的科学讲解,分享了他对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和挑战的独到看法,对新时代青少年加强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对科技的热爱等方面提出了殷切希望。
讲座结束后,会场外举行了第一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及科普研学活动,国家安全教育、反邪、禁毒、反恐、防诈等宣传摊位人头攒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国家安全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我要把国家安全意识放在心中,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国家安全小卫士!”玉泉学校六年级学生卞贝塔说。
打造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黄埔品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黄埔区2023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暨黄埔少年科学院主题系列活动全面铺开。从2月至11月,黄埔区将陆续通过“光影魔术师神奇之旅”“走进激光器”“走近AI前沿阵地体验AI科学乐趣”等特色课程持续推进科普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技创新素质、坚定科技报国志向,为构建大安全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凭借优质、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推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构建科普活动新格局,融合推进国安教育和科普教育:突出抓好一个主题岛屿、一支宣传队伍、一辆专列电车、一批示范学校、一组文创“IP”、一个宣传矩阵的“六个一”建设;成立全省首支国家安全教育志愿者队伍;打造总体国家安全观长洲要塞教育培训基地和全市首列国家安全主题有轨电车专列——黄埔国安号;创新打造“沉浸式”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模式,为进一步探索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路径提供新型样本和试点经验。
此外,黄埔区在全国率先建立“16+1”黄埔少年科学院街镇分院矩阵,聘请苏国辉、赵宇亮等20多位院士专家任名誉院长,在全国首创“1+1+5+N”黄埔10分钟科普活力圈,着力构建集生态、协同、互助、研学、达人于一体的5大科普链。
(郑嘉俊)
附件下载:
新鲜出炉的波罗粽香气四溢。(受访单位供图)
对于很多人来说,2月16日只是广州初春很平常的一天,但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居民陈玉彩而言,普通的日子她却数着、盼着,因为还有13天就是“波罗诞”了。
仿古祭海、五子朝王、风雅颂歌……回想起往年“波罗诞”期间的情景,陈玉彩仍历历在目。“波罗诞”作为广府百姓最为期待的民俗喜事,亦是八方游客共享的文化盛会,陈玉彩非常确信,今年的“波罗诞”会比以往还要热闹。
除了精彩的民俗活动,波罗粽和工艺品“波罗鸡”是“波罗诞”极富特色的文化组成,而陈玉彩则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波罗粽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清早4点,陈玉彩就叫上朋友们来到庙头社区的张氏大宗祠准备制作波罗粽,尽管距离盛会还有一段日子,但穿过烟火气十足的宗祠,已经能闻到巷道里传出的阵阵粽香。
飨八方来客,浓浓粽香以待民俗盛会
宽大的蕉叶、绵密的绿豆、小巧的米粒、肥厚的白板肉整齐地码成一排,技艺精湛的阿姨们分坐两边,仔细地完成道道工序,一个个紧实硕大的波罗粽在盆里堆成一座小山。“做波罗粽必须要起早,要把豆子提前泡好,时间很讲究。”陈玉彩说,波罗粽是“波罗诞”的重要例牌,是逛“波罗诞”一定要尝的美食。
“波罗诞”即南海神诞,缘起于黄埔南海神庙周边村落,至今至少已有千年历史。由此发展出的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5届,是岭南地区最古老、最盛大的民间庙会,庙会上出售的粽子即称为“波罗粽”。
与珠三角地区民间粽子相比,波罗粽在用料上大同小异,甜的是枧水粽,咸的是糯米包豆,夹咸肉,但波罗粽最独特之处在于粽叶和蒸煮技巧。波罗粽的粽叶既不用冬青、竹叶,也不用荷叶,而是用芭蕉叶。经过处理的叶子保留特有的植物芬芳,打开做好的粽子一瞬间叶香伴着粽香,甚是美哉。
而由于波罗粽馅料丰富,必须要用木材明火蒸煮8小时才能让美味全部沁出。上午11点,第一批粽子下锅,陈玉彩不时地要去炉灶旁盯一盯。“最大的波罗粽煮好了有5斤重,所以味道好不好,蒸煮是关键。”陈玉彩说。
“全家人都在盼着今年的波罗诞,好多三年没见的亲戚朋友早早就说要聚一聚。”为了今年这个格外隆重的波罗诞,她预计准备5万个粽子,是以往的两倍还多。她想让更多前来体验这场民俗盛会的朋友们品尝到“波罗诞”的味道。
续文脉乡愁,打造品牌带来幸福生活
“波罗粽看起来像座宝塔,希望能给吃过的朋友带去好运,今后的生活步步高升。”陈玉彩很看重波罗粽的彩头。于是,今年她特意加多了“金玉满堂粽”的制作数量,这种粽子在传统波罗粽的基础上增加了花生、虾米、蛋黄等馅料,味道更为丰富,很是受到食客的欢迎。
陈玉彩老家在广东云浮,嫁到黄埔之后才学会波罗粽的制作,而后便从1995年坚持至今。虽然儿子还未婚娶,但陈玉彩已经准备好要把这门手艺传给自己的儿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而谈到传承,陈玉彩的大姑张阿姨更是分外感慨,在她看来,“波罗诞”、波罗粽让她记住了乡愁,关于南海神庙的历史文脉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时代虽在变迁,社会虽在发展,但儿时逛“波罗诞”、吃波罗粽的情与景未变丝毫。
相传过去每逢“波罗诞”,村户十分忙碌,看大戏、观杂耍、逛庙会,村中少有闲人,无暇招呼前来拜访的亲友。于是村民就想出此法,在庙会前夕蒸好一大锅波罗粽,亲友来到把家门钥匙给亲友,嘱咐他们饿了就开门取棕吃,久而久之,成为习俗。“家里老人给我讲的故事就是这样,我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也是这样。”张阿姨说。
如今,波罗粽已经成为陈玉彩一家最重要的部分。凭着高超的老手艺,“彩姐”波罗粽不仅荣获“黄埔区”首届“巧姐制作波罗粽大赛”一等奖,更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饮食品牌,甚至很多佛山、东莞等地的食客慕名而来。得益于一颗颗沉甸甸的波罗粽,陈玉彩一家的生活也变得幸福而富裕起来。
(孙旭东)
附件下载:
2月20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23年第一期黄埔讲坛暨区委、开发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行,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作专题辅导。宣讲报告会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梅声洪主持。
李君如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任务”主题,重点阐述了“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的丰富内涵,并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和定位”“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会议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成果,深入理解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有力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实践,拿出“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精气神,凝心聚力、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黄埔贡献。
与会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此次专题报告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论深度,既有理性思考又有现实分析,令人受益匪浅,接下来将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黄埔样本,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黄埔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黄埔区委、开发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邀请列席人员,区属各单位负责同志,区“埔公英”百姓宣讲团成员共220余人参加会议。(区委宣传部 钟丽婷)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