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从思德亭到海天书屋,触摸白坭乡贤文化的根与魂
详细内容

从思德亭到海天书屋,触摸白坭乡贤文化的根与魂

时间:2023-02-18     人气:400     来源:www.ss.gov.cn     作者:
概述:......

       思德亭与海天书屋都位于三水最南部的岗头村,它们与西樵山一望之遥,更与近代中国史上的这一对父子息息相关:梁知鉴与梁士诒。一个曾参加“公车上书”,1915年“乙卯水灾”后率领乡民加高培厚樵北围;一个活跃在清末民初政坛,交通银行和“交通系”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二人在科举时代“父子登科”,却又不约而同地热衷于倡导现代教育,带领乡民兴修水利……

思德亭:七旬乡贤带头重建家园

       思德亭建成于1933年,位于樵桑联围内侧、岗头仁厚里对开的侧坡上。思德亭为悬山顶形制,由四柱和四柱间坐凳围成四方形,占地面积仅15.6平方米。亭内有一块黑色石碑,碑高1.69米,宽1.07米,石碑上段横刻“东渐西被”四个大字,四字引用大禹治水的典故,典出《尚书·禹贡》。下段碑文记述的则是发生于1915年“乙卯水灾”后,乡贤梁知鉴等人与乡民一同合力加高培厚堤围和重建家乡的故事。

       1915年的“乙卯水灾”,是珠江流域有史可考范围内影响面积最广、灾情最大的一次洪水。广州地区水最深处有三四米,三水县内46条堤围崩决,县内大部分地方一片汪洋,三水南部的白坭围、鸡陵围等亦是相继溃决。水灾后,各地乡绅商讨修复堤围、重建家园,三水南部一带却因为事务冗繁、地跨南海三水两县且缺乏有威望的人主持大局,致使此事陷入僵局。

       彼时,已经72岁高龄的梁知鉴挺身而出。他会同东平水道一带的堤围、西江白坭段的堤围相关负责人勘测灾情,并牵头发起募捐,动员社会力量重建家园。很快,“东围共捐银,四万五千余圆;西围共捐银,九万五千余圆”——仅仅一年多后,乡民堵塞决口三百余丈,基身一律加高培厚,余下的钱银,则分发东、西围受灾群众善后。

       经此一役,各镇、村自行修筑堤围,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现象不复存在,原来的西海(即西江白坭段)白坭、鸡陵、雄旗、蚬塘四条堤围,东海(即东平水道一带)蚬壳六围自此连成一体,并于1985年与下游的桑园围合围,最终形成四面环水的闭合堤围,洪灾抵御能力大为提升,人类水利工程史上从此多了一座举足轻重的樵桑联围。

      1933年,东、西围群众为感念梁知鉴的功德,在当时西围仁厚里内坡修建了这座思德亭,石碑上记述着乡民对梁知鉴的追思、缅怀:今太公往矣,乙卯距今十八年,粤省水灾不加少,我东西围岿然无恙。乡民得以畎畝……

梁知鉴:学人风骨与赤子之心


       梁知鉴生于1843年,卒于1929年,其一生,潜心学问且崇文务实。早年,梁知鉴师从南海名儒朱九江,研习义理经世之学。1893年,梁知鉴在乡试中举人,两年后赴京参加会试,时值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梁知鉴与同乡关伯麟、黄恩荣、陈廷选等人积极响应,主张变法图强。

       往后20余年,梁知鉴历任廉州、钦州、北海商董,主持市政,调节金融,恤商惠民。南归故乡之后,梁知鉴创设了岗头高等小学,并设立平粜局以抑制当时的米价。晚年,梁知鉴闭门著述,研究古今为政之得失,写有《四书日课》三十卷,该书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岗头村村民梁建宏等人编撰的《三水岗头古村风韵》一书,客观记录了梁知鉴的生平业绩:其一生,兴师范、立乡校、举平粜、联团保、开水利、缮堤防、禁烟赌,尤其是教书育人方面,梁知鉴分别在广州青云学院、三水师范书院讲学合计三十年,教授学生超过千人。

       梁知鉴不仅乐于教书育人,而且善于育人成才。他的儿子梁士诒与梁士訏就是一个明证:清末民初的政坛上,梁士诒是交通银行和“交通系”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梁士訏则为北洋政府时期的陆军将领,曾任交通银行分行经理,广九铁路总办。梁知鉴父子二人留下了“父子登科”的美名,儿子二人又书写了“将相联辉”的佳话。而资料显示,“乙卯水灾”后,正是梁知鉴命梁士诒倡募巨资供给乡人,为修建基围、重建家园奠定基础。

       “梁士诒家族历时近百年,复杂多变,涉及方面很多,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值得深入、细致地加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贾熟村曾经指出,梁氏一门多传奇,除梁知鉴父子三人外,梁士诒的子女同样值得书写:梁士诒共生育五儿五女,其中两个儿子幼殇,成年的三个儿子定蓟、定蜀、定闽均在留学海外后选择回国效力。

       资料显示,梁定蓟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曾任交通银行监察人,广州市银行公会常务委员。梁定蜀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农村经济学院,曾任铁道部专员。梁定闽毕业于伦敦大学,曾任职上海美商亚洲电气公司工程司。梁士诒女儿藏生嫁给了“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儿子容显勋,藏生和显勋的儿子容永道续写了家族传奇——他是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创始人之一,也成为内地会计师业发展的推手。

海天书屋:岭南学子走上历史舞台

       海天书屋又名梁士诒生祠,建于1913年,内设梁士诒勋爵府,是一座集园林、祠堂和书舍于一身的民国建筑。其主人,便是近代史上有一席之地的梁士诒。

       1869年,梁士诒出生在三水岗头村海天坊。1894年,年仅25岁的梁士诒考中进士,入翰林院。1903年,清政府举办了一场经济特科考试,梁士诒获评为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后来,梁士诒受袁世凯的器重,袁氏当政后,梁士诒就任总统府秘书长。这个职位权力甚至大于当时的国务总理,一些重要事情经由梁士诒处理,然后向袁世凯报告即可,“二总统”之名由此而来。

       梁士诒权势最隆时被称为“梁财神”与“二总统”,是当时影响时局的重要人物。一战期间,梁士诒等人还策动了“以工代兵”,约14万华人远赴,为中国赢得了日后参加巴黎和会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也对中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吉奎曾经在他的学术研究中指出:“如果不提梁士诒,清民之际的历史便无法写好,‘交通系’的历史更无从谈起。”

       李吉奎在研究中表明,“梁财神”并不是说梁士诒家财万贯,而是说他善于理财,在金融财政方面是当时少有的专家和能人。当时,清朝为了筹建京汉铁路,由梁士诒等人筹办交通银行,这是当时两大发钞行之一。梁士诒运用“交通+金融”的方式,解决了清朝的不少财政困难,便有了“梁财神”之名。

       “梁士诒还善于用人。”李吉奎说,梁士诒办理的事情涉及铁路、银行、轮船、煤矿、教育、税务等,这么多事情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去完成。于是,他提拔任用了许多有识之士,形成了名噪一时的“交通系”,成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官僚集团之一,推进了当时中国的交通和其他多项事业发展。

       梁士诒一生崇文务实,1924年,梁士诒游历欧美期间曾接受路透社采访,他谈到,改造中国的根本方针应以教育与实业为根本:“教育者,所以充其精神,实业者,所以裕其物质。”

       梁士诒一生为人谨慎,他长期主政交通银行及全国铁路,但政敌们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什么经济问题,这是梁士诒的过人之处——梁士诒曾告诫弟子:做事只凭良心、凭才学、凭知识、而秉之以毅力,把定方针,其成败利钝不必计较。

       自高中进士后30多年间,梁士诒主要在外办洋务、兴银行、建铁路。但他与其父亲梁知鉴一样心系桑梓,推动家乡教育、水利、农耕事业各项事业发展,这也是梁士诒一生为乡民称道的地方。

       梁士诒曾手书《为三水冈头乡提请农林局改进生产计划》,提交给省农林局。他主张由岗头先行倡导,改进生产。同时,他召集乡人决议,创立农事实验室,以实验指导农民,用水利灌溉贫瘠的土地,把优良的种子赠送给佃户,并每月定期召集农民将农林局颁布的书册发送给村民,推动家乡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895年和1901年,梁士诒两次受聘在三水凤冈书院讲学。其间,他还将凤冈书院改为三水县学堂,制定章程、筹措款项,使之成为三水县第一所新式学校。1908年,梁知鉴任三水劝学所所长。1910年,梁士诒又返回家乡,创办冈(岗)头职业学校。此外,梁士诒还通过教育提携后学,同乡人梁萼联就是梁士诒的入门弟子,官至陆军中将。

       1918年,梁知鉴和梁士诒在岗头村大祠堂创办劝学性质的义学——琼冈高等小学,岗头高等小学有别于传统的私塾,采用西式教学,并且面向乡民开放,不收学费。

       时隔百余年,如今只见海天书屋、思德亭以及安葬梁知鉴父子的九亩墩散布在樵桑联围两侧。虽然“交通系”早已烟消云散,但樵桑联围仍然发挥抵御洪水、拱卫乡民的作用,更名为白坭第二小学的原岗头小学仍然回荡着琅琅书声。二十世纪中后期,由白坭人杂交培育的黑皮冬瓜更是成了国家认定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而交通银行、纵贯南北的火车铁轨,也依稀可辨那个时代梁士诒等人寻求治国安邦道路的探索痕迹。

       自古功成有几,寥廓海天无垠。在三水的乡间,岭南学人的风骨早已植下,崇文务实的基因薪火相传,泽被桑梓的乡贤文化触手可温——人们心中也自有一杆秤,用以评判历史与他们的一生。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