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到发旅客逾3300万人次
今年春运同比2022年增长22.0% 恢复到2019年近七成水平
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到2月15日结束,共40天。16日,记者了解到,春运期间,广州地区铁路、公路、民航、水路四种运输方式累计到发旅客约3343.9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长22.0%,已恢复到疫情前的2019年近七成水平。
广州火车站,志愿者为旅客提供帮助。
广州南站于1月27日(正月初六)到达旅客43.0万人次,突破2021年10月7日广州南站到达旅客42.6万人次的纪录。春运期间,高速路网整体运行秩序正常,未发生严重拥堵情况。全市高速路网车流量(不含过境)7612.6万辆,较去年同期(6943.1万辆)上升9.6%。
面对客流增长和出行需求的增加,广州市春运办会同各有关部门精心准备、统筹组织,围绕“平安、健康、便捷、舒畅”的春运工作目标,全力保障广大市民朋友们出行平安、返程顺畅。
护航平安春运,广州紧盯“两客一危一重货”及出租车、蓝牌车非法营运等重点营运违规行为,开展春运执法保障工作。春运期间,全市交通执法部门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章4027宗,其中,在广州南站地区查处客运违章257宗。“我们将持续加大广州南站及周边客运秩序整治力度,对非法营运、出租车议价、不按规定上下客等违章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市交通运输局执法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便捷春运,广州提前筹备运力,优化站场接驳疏运。春运期间,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等运输企业优化运力配置,筹备铁路始发总运力683对,民航运输能力897架次,道路客运基本运力3255台,水路客运运力7艘。全市高快速路设置了157个车辆救援驻勤点,配置357辆各类救援车辆,每日开展车辆救援约200次左右,平均到场时间不到10分钟,均实现轻微事故快速处理,繁忙时间10分钟到达现场救援。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方面,广州制定相应的保障方案,加强与铁路、民航干线运输服务的衔接。部分地铁线路根据时间节点延长营运时间,例如,针对1月27日夜间广州南站返程旅客较多的情况,延长二号线运营时间到28日凌晨2点;公交车在广州南站实行“兜底”保障,运营时间至高铁末班列车抵达后20分钟……
营造舒畅春运,智慧交通系统助力疏解客流高峰。记者了解到,春运期间,广州市交通运输局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实时监测分析综合枢纽、高速公路、景点商圈等重点区域的客流、运力、路况等情况。此外,打造“春运广州”权威发布平台,24小时滚动发布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等最新的春运信息

各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展和改革局:
现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的通知》(粤文旅资〔2023〕8号)转发你们,请对照通知要求,做好组织动员和申报工作,各区按照自愿原则,可择优推荐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参评单位,于2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正式报送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附件: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的通知.pdf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2月9日
(联系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资源开发处 胡益,38925316;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和人口处 龙丽园,83123774)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2月15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全国文明村镇专项测评实地考察督导迎检工作推进会,李彬副局长出席会议并部署相关工作。局乡村产业处、人居环境处、畜牧兽医屠管处、渔业处、农机处、机关党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前期我市全国文明村镇专项测评实地考察迎检工作情况,详细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迎检工作的最新动向,针对专项测评实地考察工作的重点环节、重要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标准。
李彬同志强调,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实践。各处室、各相关区局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创建任务的艰巨性,一要始终保持创文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争一流”的使命感,强化担当抓落实,落实工作抓整改,进一步落实我市全国文明村镇专项测评工作。二要对标对表抓整改,对常态化的问题要举一反三,再巩固再提升;对短板性问题,要紧盯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更严的作风推进迎检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拧紧思想的螺丝,上紧行动的发条,重点对农村人居环境现存问题进行全面摸排,确保农业系统牵头的相关指标不丢分不扣分。三要加强沟通协调,各区农业农村局与区创建办要保持紧密沟通对接,充分发挥区创建办的作用,进一步压实镇、村的责任,要广泛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文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量和水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