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水务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调研荔湾区治水工作(组图)
(图:胡子健一行调研荔枝湾涌永庆坊段)
(图:胡子健一行听取荔枝湾涌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汇报)
(图:胡子健一行参观永庆坊)
(图:胡子健一行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
2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胡子健莅临荔湾区调研治水工作,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张勇和广州市副市长王焕清陪同调研。胡子健一行先后实地调研荔枝湾涌永庆坊段,听取荔枝湾涌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汇报,参观永庆坊和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市水务局局长姚汉钟、荔湾区政府区长谭明鹤及市、区两级水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活动。

2023年2月10日,广州市荔湾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上《广州市荔湾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获到会代表全票赞成通过,赞成率100%,这是我区预算报告连续两年获全票赞成通过。
在审查预算报告过程中,人大代表们表示2023年预算报告指导思想明确,体现了统筹协调、稳扎稳打、过“紧日子”、提质增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的预算安排。
一是进一步加强“四本”预算统筹力度,盘活整合各类资产资源,充分发挥财政统筹运用、管财理财潜力,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财政资金的着力点和实施方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2022年荔湾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可比增长5.08%,切实增强财政实力,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更大力度细化财政支出颗粒度,实现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可持续的战略目标。2023年荔湾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105亿元,首次超百亿,同比增幅达10.5%,积极发挥财政在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保障公共事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三是持续深化预算改革,财政综合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广州市财政管理工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23年预算编制坚持“先定事项再议经费、先有项目后有预算、先有预算再有执行、没有预算不得支出”的原则,推动一般公共预算年初预算到位率提高到90%以上,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2023年荔湾财政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助力荔湾经济跑赢高质量发展新赛程!
缓缓流淌的扶胥运河,是广州黄埔跳动的历史脉搏,如今这段有生命力的古航道将焕发新机。
近日,扶胥运河连通工程在黄埔区穗东街道正式动工,恢复古运河路线,打造“一河两带四点”的海丝记忆风貌带,擦亮“老运河、新风貌,老城市、新活力”的海丝文化名片。
总投资约1.39亿元
预计明年初建成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扶胥古运河开凿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就了“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商贸繁华景象,肩负起了沟通中外的重要历史使命。1994年6月扶胥古运河遗址被列为黄埔区文物保护单位。
因历史变迁,在沧海桑田间,现状部分河道已无法连通。对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多时,决定恢复其历史水脉,重现千年运河盛景。项目总投资约1.39亿元,先期项目预计2024年初建成。
据黄埔区水务局介绍,先期项目主要对东滘涌(开发大道以西段)、西滘涌、南湾涌(含夏园湖)、庙头涌支涌(港前路至西滘涌段),结合现状进行护岸整治和内源治理,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塑造水文化。
在再现岭南水乡风貌方面,南湾涌水闸、庙头涌2号水闸将进行改扩建,打通文化游水断点;沿线还将设置游船、龙舟停泊的码头、埠头等,构建水上游览线路;为了让水道的绿色空间惠及更多市民,还将新建口袋公园等。
古运河焕发新风采,盛景画卷铺展开来。远期,黄埔还将对东滘涌(开发大道以东段)进行全面提升,打通庙头涌支涌连通南湾涌支涌断点等。项目将结合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及区域发展、城市更新等有序推进。
恢复历史水脉
助力广州海丝城建设
扶胥运河堪称“一河串古今”,它的周围散落着历史文化古迹,仅在穗东街道,就集齐了古庙、古塔、古树、古桥、古建筑、古运河等等。如今走在古运河遗留下来的河涌边,小桥流水,青砖绿瓦,百年宗祠,秋风古堤,处处诉说着一段与海上丝路有关的历史记忆。
河道疏通,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构建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更是关乎区域的发展大势。
当前,黄埔区谋划了“三城一岛”空间联动发展规划,正加速推进广州海丝城规划建设。扶胥运河是广州海丝城的历史溯源之“根”,黄金水道之“脉”。若将其比作一篇正待起势的“水文章”,这里便是点睛之作,将为沿途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穗东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以扶胥古港、海丝之路为出发点,结合片区城市更新,旨在擦亮“老运河、新风貌,老城市、新活力”的海丝文化名片,对于打造海丝城历史文化核心区、建设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实现珠江沿岸街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当天动工的项目庙头隧道为例,这是打造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公共敞开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山-城-庙-江”大格局的重要节点,可以释放大量土地,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从另一个维度上看,扶胥运河还是见证了广州开发区起源的历史之河。1984年,广州开发区的选址研究点就在横滘河上,其正是扶胥古运河的一段。由此,广州开发区的建设者们在这大片的滩涂和蕉林上走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一如北宋年间人们开凿扶胥古运河河道般艰辛。如今的广州开发区华丽蝶变,闯出了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样本,回到开始的地方临江望海,不由感叹奋斗足迹生生不息。
待工程完工后,见证了一段峥嵘岁月、一个不朽传奇的扶胥古运河,将重现往日风采。
(钟飞兴)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