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单日客流再次超900万人次
元宵节后首个周五,广州地铁运客906万人次,创今年新高,达到2019年日均客流水平,也是2022年底防疫政策调整以来单日客运量首次超900万人次,距离上一次超900万人次(2022年9月30日,国庆节前一天)已有132天。
记者了解到,10日线网客运量排名前五的线路分别为:三号线(含北延段)191万人次、二号线115万人次、五号线111万人次、八号线95万人次、一号线86万人次。地铁方面表示,客流回暖的原因在于春节假期结束后,各行各业返岗复工和各大院校学生陆续返校。
单日客流906万人次是什么水平?2019年是广州地铁迄今的客流高峰,日均客流达905.7万人次。三年过去,广州地铁运营里程从514.8公里增长至621公里,新开通八号线北延段、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七号线西延段等线路,未来客流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广府庙会七天迎客超400万人次
南国春日,万物复苏。继新年第一个爆款3天接待152万人次的越秀西湖花市之后,广府庙会成了第二个爆款,7天迎客超400万人次,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营业额预计超3.6亿元。
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场广府庙会。从首届广府庙会开始做摄影志愿者的慕容说,庙会规模越来越大,最初他是被传统文化吸引来的,但后来走进他镜头的时尚潮流的美越来越多;非遗通草画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昕说,13年来,通草画在首届庙会亮相时尚是寂寂无闻的民间艺术,到如今已是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广府庙会推广大使中国香港新生代演员、歌手赵浚承说,这是他逛过最大型的庙会,明年计划带家人、朋友再来……
一连举办7天,陪伴市民走过13年,广府庙会早已成了广府人新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毫不夸张地说,对很多市民来说,从迎春花市开始,直至七天广府庙会结束,春节才算真正过完。
精彩的、传统的: 领略广府文化独特魅力
广府庙会已经陪伴市民走过13年。
2011年首届广府庙会,越秀区不仅将其定义为单纯的文化庆典活动,而是定义为以传扬广府文化为特色,融合演艺、非遗、美食、习俗、商贸、旅游等多元因子的民俗文化活动,在让民众和游客在“吃喝玩乐游购娱”中领略广府文化的独特风采和魅力。13年来,每一届广府庙会都秉承着“广府统领,兼容并蓄;传统风采,现代气息;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理念。
如今,广府庙会已经成为广府人新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7天迎客超过400万人次、7天北京路文化核心区预计营业额逾3.6亿元的数据便是最好的见证。
今年元宵节佳节当日,广府庙会如约而至。即使开幕当日阴雨连绵,但丝毫没浇灭市民们的热情。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们撑着雨伞重重围住了开幕式的舞台。一位操着一口流利粤语的市民说年前就期待庙会了,特意带孙子来感受热闹的氛围。舞台之上,一出《五羊仙舞》还原了“五仙”传说,“五仙”手持稻穗给现场市民赠穗送祝福。精彩的演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非遗项目“五羊传说”的追溯和传播。
今年庙会的重头戏民俗文化巡游也如约回归,即便在雨中,当千年古道北京路上锣鼓声响起,身穿战服的南越卫兵便手持兵器,大步向前;舞龙舞狮的队伍巡游送祝福;汉服佳人漫步展现传统风采……时隔三年,在“岭南第一楼”前,“广府庙会,幸福相约”的口号再次在耳边响起,广府人熟悉的年味回来了。
年轻的、潮流的: 传统文化散发出年轻的味道
一连七天,一办十三年,广府庙会能常办常新,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创新、求变。
纵观每一届庙会,会发现它拥抱传统,也包容潮流。今年广府庙会上,主办方首次推出了素馨佳人评选活动。素馨花传说主要流传于广府地区,入选了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结合古老传说与如今年轻人的“新宠儿”汉服文化,素馨佳人评选活动诞生了。
19岁的何可受母亲影响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目前在星海音乐学院主修音乐剧,她希望在音乐剧中加入更多的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一位位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素馨”、解读广府文化,传统的文化由此发出年轻的味道。活动主办方越秀区文广旅体局局长杨卫国说:“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很多年轻的选手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的认知,也希望年轻人把传统文化从外在认知变成内在的一部分。”
离开了素馨佳人评选的舞台,走进庙会的非遗区,各式各样的非遗项目让人应接不暇。在广式红木宫灯的展位,一款迷你宫灯惹人注目。传统的宫灯宽40厘米,“大且重”,而迷你宫灯仅有13厘米。这是广式红木宫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敏欣根据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习惯设计的新品,她希望通过结合现代的审美与需求来开拓传统文化的市场,将传统广府文化传播开来。
跳出线下,今年广府庙会元宇宙焕新亮相,数据显示,活动线上直播累计观看突破百万,广府庙会元宇宙线上线下互动超过50万人次。新潮的文化、美食,时尚的互动方式,让广府庙会成为最受年轻群体欢迎的传统活动。数据显示,2023广府庙会中,年龄段为25-39岁的参与者占总人数的60%。
广府的、多元的:一场南北荟萃的文化盛宴
作为一种历史渊源颇深的民间艺术,从首届广府庙会举办开始,通草画就参与其中进行展示。彼时,它还是寂寂无闻的民间艺术。之后,通草画通过在每一届庙会上陪伴市民,以及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逐渐重回大众视野,成功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第一届庙会只有10个非遗项目参加,第二届便专设了非遗区,之后又举办了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2018年,庙会的非遗区的客流量首次超过了美食区。广府庙会这张文化名片越发亮丽。
打开家门办庙会,在庙会里看世界。在广府地区办庙会,庙会不仅有广府文化,而是一场南北荟萃、多元丰富的文化盛宴。在这一届广府庙会的非遗区,记者见到了来自湖南省郴州市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医诊疗法(陈氏蜂疗法),其首次在广府庙会上登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问诊。在美食区,羊之道的主理人万朝森首次将内蒙古的羊肉带到庙会现场,借此机会向更多市民推广北方的美食文化。
2月11日下午,随着闭幕式上响起的“广府庙会 幸福相约”口号,2023广府庙会落下帷幕。精彩的文化盛宴让人意犹未尽,广府庙会以及广府人都互相期待着,明年元宵,再次相会。
“听众朋友们,现在是‘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节目时间。首先请收听今日的第一个栏目‘每日金句’……”2月9日上午11时15分,顺德区古鉴文化广场的“大喇叭”准时响起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最新音频节目。村民们有的坐在路边小凳上听着广播,还有的边锻炼身体边收听。
为深入推进“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向农村延伸,顺德区在佛山市委宣传部和“学习强国”佛山学习平台的支持下,选取20个村居作为广播试点,利用已建成的村居应急广播系统推出“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
在科学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顺德区委宣传部严格掌握好“时度效”,合理安排“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的播放时间,把每周一、三、五的11:15至11:30设置为“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的播放时段。
顺德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员表示,顺德区“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坚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紧扣学习主基调,有效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优质资源。为了提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覆盖率和传播效果,顺德区“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播放内容设置了“每日金句”“理论之声”“强国之声”“乡村课堂”“实践故事”“热点时评”“学习强国中的顺德”等多个栏目。内容涵盖政策解读、农业科技、健康医疗、创业课堂、安全知识以及文化鉴赏等各方面,为基层群众送上丰富的知识大餐,将党的新思想、新举措通过电波原汁原味地传到田间地头、社区居民身边,传进百姓的心里。
大良街道古鉴村村民吴静表示,她每天都会来到村中的文化广场练习太极,“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节目内容丰富,让在场的伙伴们都获益良多,“这个举措非常好”。她认为,大家在健身运动、茶余饭后也能学习最新鲜的知识,点燃了市民的学习热情。
“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节目的开设,进一步拓宽了教育、引导村民群众的渠道以及提升政策理论的传播效果。古鉴村党委委员何俊敏指出:“古鉴文化广场人流较多,通过乡村大喇叭这种便捷方式,能够让更多市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方便了一些用手机不方便的老人或学习条件有限的村民。”何俊敏认为,这种形式扩大了理论宣讲的覆盖面,让党的理论知识及时得到普及。
相关稿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