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化在广东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春伊始,广东隆重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释放出锚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唯一出路的鲜明信号。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数字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系统谋划新一年工作,2月7日,广东省召开全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更好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部署。
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介绍,今年广东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数字政府建设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主线不动摇,锚定目标、找准切口,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大治理、大协同优势,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全面推动“数字湾区”建设,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数字政府建设牵引带动全面数字化发展,让数字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依托数字政府一体化平台加快应用创新,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
广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决策部署,迅速出台《“数字政府2.0”建设落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作若干措施》,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牵引驱动作用,依托数字政府大平台持续创新涉企服务应用,赋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措施意见,广东将充分发挥粤商通平台覆盖全省近1400万活跃市场主体优势,优化企业诉求响应,搭建全产业、可视化、智慧化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推动融资、用工、市场、培训、产业等多元要素供需对接和惠企政策精准触达,促进项目加速落地建设,着力构建广东高品质一流营商环境。建强数据“一网共享”平台,推进公共数据、产业数据深度融合利用,发挥政企数据融合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和倍增作用。加快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培育数字政府产业生态,推动建设数字政府安全发展创新基地。抓实信创适配中心建设,打造全国网络安全产业聚集地。继续办好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打造高水平数字政府合作交流平台,大力吸引信息化、安全、信创、数据等数字产业到广东集聚发展。
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新动能,加速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变
2021年以来,广东发挥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构建起数据要素以行政主导的一级市场和以市场主导的二级市场,建设全省数据流通交易体系,推动广州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加速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变。
广东抢抓改革机遇,不断深挖数据富矿,加快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规则体系和市场运营体系,培育多元数据流通交易生态,着力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据悉,广东正在加快编制《广东省数据条例》,进一步健全数据领域法规基础制度。同时,还将持续优化全省数据交易机构“一所多基地”格局,推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协同发展。以数据运营管理机构建设为抓手,搭建全省数据业务网,探索数据交易、银行信贷、供应链等场景试点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大动力。
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均衡化水平,加速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今年,广东将加快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实施方案落地,全面推动省市数字政府建设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省级扶持资金使用效能。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建设对口帮扶,提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支撑、政务服务、区域治理能力,支撑县域振兴工作。建设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同时,广东将加快探索全省政务信息化项目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做强“粤复用”数字政府应用超市,推动“一地创新、各地复用”模式落地见效。实施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数字政府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建立健全大数据工程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从业务、技术、数据、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立体化赋能。
积极推进“数字湾区”建设,牵引带动全面数字化发展
2023年,广东将“数字湾区”建设作为数字广东建设的先手棋和主战场,以率先打造世界级“数字湾区”为目标,全面推动“数字湾区”建设。加快推动湾区规制规则、资质互认“软联通”;推动服务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平台“硬联通”;推动数据、人才、技术、资金、土地“要素通”;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政府治理“政务通”;营造便利化的投资兴业环境,实现企业在粤港澳三地“营商通”。通过推动粤港澳三地“五个通”,有力推动实施“湾区通”工程,牵引大湾区全面数字化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广东还将发挥数字政府基础牵引作用,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改革试点,统筹建设“城市大脑”,打造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生态感知系统建设应用水平,服务“绿美广东”建设等,进而带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全面发展。
拓展泛在普惠政务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需求
广东数字政府建设一直以来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再次将依托数字政府平台“提高惠企利民服务便捷度”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按照工作部署,将进一步发挥数字政府线上线下融合优势,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做优做强“粤系列”服务品牌,纵深牵引政务服务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12345热线平台接诉和办理能力,强化社情民意“弱信号”收集分析能力,持续强化市场主体诉求响应服务,提高诉求响应质效,充分释放数字政府改革红利。
作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百米”的重要抓手,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将聚焦提升基层村委综合服务能力,新增上线不少于200项事项,全面实现农村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整合各级各类自助机资源,强化粤智助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拓宽服务渠道,实现全省镇(街)和园区全覆盖。
提高政府数字化协同共治水平,筑牢数字政府安全生命线
为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广东省域治理“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将全面收官,继续完善“粤治慧”省域治理平台建设,构建经济调节、指挥调度、赋码管理、物联感知数字化支撑体系,拓展数字化应用广度深度,推进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深化“粤公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试点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全国互认,不断提升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效率与公平。同时,加快数字机关建设,充分发挥粤政易总平台、总枢纽作用,推动政府各部门业务应用线上集成化办理,倒逼部门业务流程优化,提升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协同效率。深化政府智能GI系统应用,完善数字化管理方式,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数字化治理能力。
广东将完善安全工作机制,从软硬件两方面系统谋划全省数字政府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突出常态化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继续办好“粤盾”攻防演练,切实提升各级各部门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筑牢数字政府安全生命线。
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布局早、起步稳、成果多。通过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广东连续四年在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稳居全国前列。2022年创新推出粤复用、粤公平、粤基座、粤优行等一批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政务应用成果,不断激发出粤省事、粤商通、粤省心、粤智助等平台新活力,用户数、活跃度、便利度稳居全国前列,为企业群众与社会大大降本提质增效,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广东数字政府建设形成了“12345+N”的业务体系。杨鹏飞表示,数字政府作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是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标志。“我们将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充分调动数字政府对全面数字化发展的牵引作用,为推动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贡献更大力量。”
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梁氏在这里繁衍生息、耕读传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
如今,这些“梁园”已成为一座集古建筑、古文物等为一体的大型岭南水乡特色传统建筑群。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梁氏子孙世代传承、代代创作的优秀岭南文化作品。
梁氏名人故居
一、三凤园
三凤园是一座岭南水乡特色传统建筑群,位于南庄镇凤联村,由梁氏后人兴建。
三凤园为清代所建,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三凤园布局紧凑,建筑风格古朴别致,是一座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典型传统建筑群,它集传统建筑艺术之大成。
该园的一大特色是“四梁八柱”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
梁氏子孙在园内兴建了各种大型雕梁画栋、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亭台楼阁。
其中,“四梁八柱”梁枋是采用了木雕和彩绘等传统工艺技术来装饰梁坊,而梁上所雕刻的花卉、鸟兽以及人物故事等图案,也反映了梁氏子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水月轩
水月轩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是佛山梁氏家塾,后毁于兵燹。
水月轩内有一石洞,高约6米,宽约3米,可容两人并肩而行。
据介绍,这是为纪念南宋名臣梁鹄。
梁鹄是南宋的一位抗金名将:他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抗金名臣梁鹄亦被后人尊崇为民族英雄,但他却不似岳飞那样被后世神化,而是作为民族英雄的代表人物而为后人所景仰和缅怀。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梁鹄曾出任广东副使,为表彰他的业绩及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当时朝廷赠其官衔“太傅”。
后来梁鹄因得罪宦官而被诬陷下狱,在狱中绝食而死;但他对国家的忠心和大无畏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心间。
三、双桂堂
梁氏名人故居——双桂堂,位于南庄镇南庄大道,为清代民居。
双桂堂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2平方米。
双桂堂的梁姓先祖在明朝洪武年间由江西迁徙至南庄定居。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已有梁姓子孙繁衍于此。
双桂堂内供奉有“双桂将军”塑像、一对石狮、两对麒麟、一座太师椅等,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群。
双桂堂是梁氏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每年都会举行一些传统的祭祀活动和节庆活动。
“双桂将军”塑像:高1.83米,宽1.2米;
四、乐善好施祠
乐善好施祠是梁氏家族热心公益的象征,它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这座祠堂最初是为了祭祀“乐善好施”四个字而建造的,后来在清嘉庆年间扩建时,又加建了正殿和东西厢房。
“乐”字为“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形象描绘;“善”字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之意,意为通过辛勤劳动换取良好的收成,而乐善好施者就是勤劳的农夫。
该祠堂为砖木结构建筑(正殿有梁园牌坊),砖木结构分为两层,上层为青砖灰瓦,下层为青砖灰瓦。
该祠堂曾多次被修缮过,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1996年被列入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维修项目。
在1998年10月举行的佛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佛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关于公布佛山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的决定》。
其中在第三批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乐善好施祠”。
五、聚奎园
聚奎园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南庄镇上横街1号,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由南海、高明两地梁氏合建。
聚奎园建筑规模宏大,主体建筑为三进,占地约6600平方米,以“回”字形布局,分东、西两个部分组成。
整个庄园有大小厅堂十余座。
聚奎园是广东十大名园之一,其文化内涵丰富、艺术价值极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获得“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佛山市廉政教育基地”、“广东省安全文化示范基地”、“佛山市园林式单位”、“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园”等荣誉称号。
聚奎园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聚奎园是佛山高明梁氏最具代表性的祠堂古建筑,园内保留了许多文物古迹与历史传说:包括明末清初南海才子梁日新的石牌坊及石灯笼;明朝兵部尚书梁廷桂所建的大将军府和一对石香炉等等。
聚奎园于2009年被列入《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六、耕读堂
耕读传家,耕是梁氏家族的文化传统,读是祖上的家训。耕读堂就是梁家“耕读传家”文化理念的代表之作。
耕读堂原名“梁公祠”,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所建,后毁于战乱。1993年经修葺重建为今名。
其主要建筑由祠堂、梁公井、泮池、石狮桥5部分组成。
梁公井位于梁园内池塘,池边有石级可登上池畔,池塘左右各立一块大石头以作界石。
七、梁氏宗祠(家庙)
梁氏家庙,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位于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南庄镇梁园大街北端、梁园小区内的梁公大屋。
为祭祀先祖、弘扬祖德,梁氏族人在“一门三进士”的基础上又相继修建了“一门五进士”、“四代五翰林”等,至今保存完好。
家庙前有四棵大榕树,枝叶茂盛,象征着人才辈出。
家庙内有梁姓先祖祠堂、家祠的石碑,家祠旁建有梁氏宗祠、三翰林故居。家庙内设有祠堂文化厅,大厅设有“耕读传家”牌匾;
文化厅内设有《三代五名翰林》浮雕墙、石鼓(石狮子)等艺术作品。
狠抓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持续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2月7日上午,广州市召开重大项目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全市经济领域重点工作部署会要求,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投资落地落实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长郭永航讲话,常务副市长陈勇主持。
会议听取了市相关部门和区政府关于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的汇报,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斗姿态,抓住机遇、振奋精神、铆足干劲,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以有效投资持续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全力推动广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瞄准全年投资过万亿的目标,强化项目为王工作导向,抢机遇、抢时间、抢进度,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要聚焦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城市更新等重点投资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加快项目实施。要狠抓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做到应开尽开、能开早开,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带动全社会投资。要抓好项目服务保障,推动审批提速、服务优化,为项目开工创造最优条件。要抓实项目谋划储备,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要压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力促形成竞标争先、赛龙夺锦的生动局面和蓬勃气象。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各区,副市长谭萍、江智涛、赖志鸿在市主会场参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