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胖三斤”?NO!快来学这招!
每逢佳节胖三斤
仔细一瞧三公斤
减肥拼命小半年
未到功成又过年
……
如何在春节期间
每日既能够品尝美食
同时保持健康好身材?
这招一定要学好啦
1、五大因素让你不断长胖
“过年肥”并不是空穴来风,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人们“胖三斤”的助推器。
天气冷——胃口好
环境气温降低,为维持人体温度,身体需要摄入更多的热能,再加上天冷促使胃酸分泌,人们容易胃口大开。
放假啦——窝里趴
温度一降低,人就会有惰性,喜欢钻进被窝里取暖。这样一来,运动量变少,消耗的热量随之变少,剩余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
贴冬膘——躲不了
气温降低,为维持体内恒温,人体就会本能地储存更多的脂肪来抵御寒冷。
年货好——吃不停
甜食当中所含的糖分在血液中急速地增加,便会大量产生胰岛素,制造脂肪,所以人就会变胖。
哥俩好——来一杯
酒精也有热量,这些热量如果消耗不了只能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喝酒过多还会影响正常的饮食摄入,导致营养失衡。
假如你还没变胖
如何在进补吃好的同时
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尴尬?
↓↓↓
2、均衡膳食,合理搭配
在安排餐食时,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食物多样化。下面来讲讲具体如何均衡搭配膳食,科学地控制热量摄入,防止发胖:
主食要粗细搭配
做饭的时候粗粮占1/3。相对于精白米面,粗粮含有比较高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维生素,饱腹感强,消化吸收较慢,能够减少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全谷类和杂豆类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50-150g、薯类50-100g。
多吃蔬菜,水果要适量
与主食对比,蔬菜属于热量含量低的食物,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增强饱腹感。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水果的果糖含量较高,如香蕉、榴莲、桂圆、枣等,在推荐范围内应适当控制摄入。
蔬菜类和水果类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分别为300-500g以及200-350g。要尽量保证摄入蔬果的种类多样和色彩丰富。
肉类有选择地吃
过年期间的大鱼大肉无法避免,可以选择易消化、脂肪含量低的肉类:以鱼虾、去皮的鸡鸭肉为主,其次是猪牛羊精瘦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
尽量减少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腌制、熏烤类肉品的摄入。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畜禽肉40-60g、鱼虾肉40-75g、蛋类40-50g。
过节期间难免多吃,我们无需精准计算每一顿的肉类摄入,如果当日午餐吃肉较多,则晚餐注意少吃,以此类推,灵活调整。
3、胖了怎么办?教你一招轻松减肥
步行是最方便且最常用的
减肥运动方式
中等强度的步行
以3km/h~5km/h为宜
同时每次应坚持45分钟以上
高效的步行减肥分六步,分别是轻松走、增大步幅、双手摆臂、呼吸配合(深缓呼吸,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上肢运动、上肢负重运动。
前四步配合熟练后,可配合扩胸、肩绕环、肩侧平举、振臂等任意适合的上肢运动。
此外,还可以购买哑铃、腕绑沙袋或手握矿泉水等来进行上肢负重运动。
在跑步机跑步减肥
是很多上班族的首选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慢跑鞋。
其次,要确保每周跑步三次,每次30分钟~60分钟的运动时长。将心率控制在约120次/分钟~150次/分钟范围内,同时保持深缓呼吸(四步一呼、四步一吸)。
最后,可不断变换跑步机速度的设定值,改变跑速,进而充分刺激到身体各肌群,增加跑步效果。
但要警惕长期使用跑步机对身体关节的冲击,可结合游泳等关节负担较低的有氧运动交替进行。
不知不觉
春节假期已经余额不足了
在享受假期生活之余
不要忘记
28日和29日是工作日!
桂城君特别提醒:
1月28日(周六)
1月29日(周日)
要上班!要上班!要上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平时设置工作日闹钟的朋友
别忘了调整闹钟
也就是说7天假期结束后
要连上7天班
大家千万别记错啦
1月25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疫情情况
核酸检测阳性人数12月22日
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
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各省份利用已有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核酸检测数据。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份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为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1月23日降至最低28万。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
波动下降
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
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万;
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
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
较峰值下降96.2%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到11.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6.2%。
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6%。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9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7.0%。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
较峰值下降79.0%
全国在院新冠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24.8万人,较峰值减少了84.8%。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3.6万,较峰值下降了72.0%。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896,较峰值下降79.0%。
此轮疫情流行株为
BA.5.2和BF.7
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24个进化分支。
报告指出,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为BA.5.2和BF.7,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广东以BA.5.2为优势株
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北京和天津以BF.7为优势株;江苏和内蒙古BF.7和BA.5.2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为优势株。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