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番禺奋进智造创新城
仅用七个月,位于番禺化龙镇的埃安第二智造中心迎来竣工投产,产能翻倍突破40万辆;全球独角兽公司希音,数字经济龙头津虹(YY)乔迁番禺万博商务区……
当下,广州番禺区正擂响产业集聚发展的激越鼓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数字化快时尚产业集群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正拔节成长,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进番禺智造创新城等重大平台、重点片区规划编制。番禺区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等重要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奋力夯实番禺智造创新城的战略新定位,以新能源汽车集群式突破力推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平台提质增效,打造以服装珠宝等时尚消费为代表的数字化快时尚产业生态,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催生更多专精特新企业集聚,营造“近悦远来”良好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聚城 崛起世界级汽车产业高地
2010年9月,首款广汽乘用车在番禺化龙镇下线,推出自主汽车品牌“广汽传祺”;2017年7月,广汽埃安成立,仅用四年时间就已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过去10多年,在番禺区汽车城,上演着汽车产业创新集聚“竞速赛”。
如今,番禺区汽车城已构建起以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为创新中心,辐射带动汽车零部件集聚区发展的新格局,包括4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及其他配套项目的入驻,打造以“整车生产+研究院+零部件配套+物流配套”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二次产能扩建,抢占新能源汽车高地。
广汽埃安的横空出世,是这座智造产业城的累累硕果之一。2017年4月,总投资达450亿元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番禺汽车城动工开建,打造成“世界级汽车硅谷”。五年后,这一设想成为现实。
在去年10月底揭晓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上,广汽埃安首次上榜,便一举闯入全球新上榜独角兽前十名。自2019年首款车型上市以来,广汽埃安迅速成长为新能源行业的头部品牌。去年10月,埃安第二智造中心竣工投产,埃安产能又一次完成突破,如今埃安整体规划产能已经突破40万辆,在多班生产下产能最高可达60万辆。
广汽乘用车、广州埃安,两大整车自主品牌成为拉动番禺汽车产业奔跑向前的“龙头”,推动汽车产业挺起番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番禺区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915.13亿元,增长42.3%,总量占全区规上工业的38.5%,拉动增长11.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成倍增长,产量增长1.3倍。
重拳实招 聚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片区域发展的优势来源于什么?怎样才能在产业“竞跑”勇立潮头?从番禺区汽车产业集聚发展中可管窥一二。
其一,要有超前的产业部署和坚定的战略定力。2017年4月,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动工建设,目标就是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制高点。这一步“先手棋”为番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其二,要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与纵深发展布局做支撑。番禺区产业门类齐全,汽车产业链企业集聚效应凸显。
由实而生,向实而升,产业智造正当时。番禺区将以新能源汽车集群式突破,力推产业链现代化,倾注资源、力量,毫不动摇把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做优做强做大,奋力打造全市、大湾区乃至更大范围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新高地。这是番禺区实现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智造创新城”战略新定位的最有力抓手。
一方面,番禺区将充分发挥广汽的辐射、吸引、带动作用,围绕整车+重要核心零部件,兼顾硬制造和软开发,广泛开展汽车产业招商,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群落和产业生态,以跨界融通哺育、催生更多研发、生产、消费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涌现。
同时,大胆探索建设协同式智慧交通系统,在全区加密丰富、加快升级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的便捷化基础配套设施,构建汽车产业园区“一主园、多分园”发展格局,加强汽车产业用地保障,最大程度拓展承载空间、实现产业融合。
此外,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及重要核心零部件,完善研发、数据、通信、认证、检测等公共配套服务保障,助推智能网联汽车“三横两纵”式技术架构的在地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在全区及周边共同营造浓厚的汽车文化、汽车生态,借此延伸泛汽车产业链,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转型,为番禺未来锻造具有战略支撑意义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多链融合 番禺奋进智造创新城
智造创新城的新定位一个特点在于创新,新产业模式、新经济形态、新型制造业,正在传统制造强区番禺沃土上扎根成长,乘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东风,实现新的集聚。
1月9日,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广州津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乔迁揭牌活动在番禺万博商务区举行,进一步夯实市委赋予番禺“智造创新城”新的战略定位。
广州希音(SHEIN)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乔迁新址位于万博商务区四海城。希音有关负责人表示,希音新大楼的落成,是希音向未来蓬勃发展的新起点、新环境、新形象、新征程,希音将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稳扎稳打,持续以技术驱动助力制造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持续赋能生态伙伴,一起努力让全球消费者享受到更多好的产品和体验。
广州津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乔迁新址位于万博商务区天河城。该公司总部位于番禺区,是中国领先的语音社交、视频直播企业。YY直播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扎根广州、深耕番禺,探索数字经济多元创新发展新路径,不断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大力南拓,番禺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厚实的产业积累,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区。目前,番禺共有31个制造业行业,具有工业产业门类齐全、基础扎实充满活力的优势。
一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要夯实“四梁八柱”的产业集群,进而赢得发展的强韧性与新优势。面向未来,番禺区提出,着力打造以汽车为代表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打造以服装珠宝等时尚消费为代表的数字化快时尚产业生态,形成1个千亿级、2个五百亿级、多个百亿级的“1+2+N”产业集群,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战略态势、战略优势。
当下,番禺区正发力培育数字化快时尚产业生态系统。目前,超3.4万家服装企业集聚在番禺北部区域,其中有7281家为服装制造企业,是广州十三行等众多专业批发市场及希音供应链的源头工厂。随着希音供应链中心落户番禺,龙头带动效应凸显,数字化快时尚产业加速集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而多链融合正是番禺的独特优势,这是因为它拥有大湾区“智核”广州大学城,这里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取之不尽。
目前,广州大学城加快推动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北互联互通,推动南岸连片发展,实施“苗床扩建计划”、“00后启航计划”、提升创新孵化体系等措施,加快建设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将创新写入发展基因里,聚力打造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
创新产业、智造产业成为番禺产业发展新希望。目前,番禺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位居全市第二;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位居全市第三。随着去年番禺“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揭牌,集聚号角再次吹响,着眼未来,番禺正加快布局新兴产业集聚“新赛道”。
“未来,随着南大干线、东部干线的畅通,将实现区域内众多产业平台的物理畅达,推动高端要素喷涌、流动、集聚,催生奇妙达产业创新‘化学反应’,番禺创新优势、智造优势也将更加凸显,或将诞生新的千亿级产业生态系统,成为支撑番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一位产业专家评价说。
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年产可达30发运载火箭!200颗签约卫星将由“南沙智造”的火箭送入太空!
近日,以“探无止境 引领未来”为主题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落成仪式暨产品发布会在南沙举行,宣告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精益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在南沙投产运营。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年产可达30发运载火箭,同日力箭系列运载火箭产品重磅发布,现场还与7家合作伙伴签署了力箭系列运载火箭重大发射项目协议,卫星签约数量200颗,签约金额达16亿元。广州“双核”之一的南沙正冲刺中国航天“第三极”、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极”。
最快2025年 中科宇航将推出太空旅游载人飞行器
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中科宇航打造的国际一流系列化运载火箭产业基地,坐落于广州南沙。
中科宇航作为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企业,依托中科院力学所和空天飞行科技中心的科研力量和资源优势,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平台。
2022年7月27日,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飞搭载的六颗卫星,上行载荷1068.63公斤,卫星总重899公斤,实现百米级精确入轨。首飞成功后,力箭一号正式进入批量化生产、应用发射阶段。
在本次发布会上,力箭系列运载火箭产品重磅发布,包括力箭一号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力箭三号系列液体运载火箭、太空旅游飞行器和近太空可回收科学实验平台。
中科宇航火箭谱系运载能力覆盖1~15吨,可适应低轨星座组网、空间站货运、高轨道发射、亚轨道旅游、近太空科学实验等多应用场景。
中科宇航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卫星(山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南粤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致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7家合作伙伴签署了力箭系列运载火箭重大发射项目协议,卫星签约数量200颗,总质量40吨,签约金额达16亿元。这200颗签约卫星,将由南沙制造的火箭送入太空。
目前中科宇航与中旅旅行已签署太空旅游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生态与营销方面加强联动,为太空旅游的技术发展、市场拓展开启无限可能。记者近日获悉,最快2025年,中科宇航将推出太空旅游载人飞行器。
“太空旅游飞行器单次可以乘坐7名乘客,有四扇全景舷窗。”在中科宇航展厅,一架1:1尺寸的太空旅游飞行器模型分外显眼,舱内设置了太空座椅,全景舷窗模拟了太空游客可以看到的景色:蔚蓝地球、浩瀚星空。据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伟介绍,飞行器实际乘坐人数最多可以达到7人。乘客在10分钟的飞行中可以穿越100km高度卡门线,体验3分钟摆脱地球引力的失重感,还可以透过舷窗俯瞰地球、仰望星空。中科宇航将对飞行器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大量可靠性验证工作,力争2025年前具备太空游载人飞行能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