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将实现3个“最”
2023-01-10 10:18 来源:中国环境报
生活在横断山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邓佳摄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陈妍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提出到2035年,基本完成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中国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重器”。而《方案》的出台,则被视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
在空间布局上,国家公园候选区体现了3个“最”。
保护规模最大
规划布局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9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全部建成后,中国国家公园保护面积的总规模将是世界最大的。
每一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遴选,都经历了科学评估、分区筛选和对标确认的过程。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介绍了这个过程。首先,明确我国需要进行严格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然后,根据相应规律,在全国划分出4个生态大区39个自然生态地理区,将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急需要保护的生态空间,规划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系统保护。最后,按照国家公园设立规范提出的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三大准入条件和9项认定指标,从各自然生态地理区中遴选出49个需要严格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作为国家公园候选区。
候选区紧密衔接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涵盖了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最关键的区域。
对此,北京朝阳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彭奎博士分析:“这种布局重点不在于候选区当下创建得‘好不好’,而在于‘要不要’保护。”在青藏高原布局的国家公园群,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将系统、整体保护“地球第三极”;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布局的多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将对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保护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国家公园候选区覆盖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自然景观、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等最富集区域,共涉及现有自然保护地700多个,10项世界自然遗产、两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这里分布着50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和2.9万多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了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也保护了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自上而下的全局谋划,彰显‘国字号’特色。”彭奎表示,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选择考虑到了4个“最”,即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
惠及面最广
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直接涉及28个省份,全社会将共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56个民族共绘国家公园这一美丽画卷。通过特许经营、志愿服务、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形式吸纳原住居民、社会公众,直接加入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管理中,共享国家公园带来的生态福祉。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明确了国家公园创建、设立以及候选区实行动态开放、考核评估、退出机制等要求。国家公园候选区开展创建后,经评估,确实无法达到设立要求的,不予设立。对未纳入布局方案的保护关键区域,统筹国家生态战略安全需要和管理可行性等因素,条件成熟时,经科学评估,可以按程序增补为国家公园候选区。
八方来音国家公园建设
如何让原住居民获益?
建设国家公园,不仅要实现生态保护与修复,也要重视促进社区发展。
那么,如何让社区和原住居民从中获益?
日前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通过特许经营、志愿服务、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吸纳原住居民、社会公众,直接加入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管理,共享国家公园带来的生态福祉。
“要先解决原住居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四川横断山杜鹃花保护研究中心项目官员凌琴分享了自己在保护地的见闻。有的居民以为,设立国家公园,会导致自己“这也不许干,那也不准做了”;也有的居民片面认为,外来助力者们都不足为信。在凌琴看来,在创建国家公园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居民明白,这项建设对当地居民生活意味着什么、未来如何发展、居民如何参与。
同时,要重视人才缺口。凌琴介绍,在不少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人少事杂,往往要承担森林防火、行政事务等工作,对于创新思路推进社区发展建设则力不从心,亟需借力外脑。然而,在大范围的国家公园建设中,与巨大的人才需求相比,懂行且愿意扎根社区的从业者显然还远远不够。
北京朝阳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彭奎博士认为:“依靠聘用数量有限的巡护员、给予居民少量补贴等手段,并不能真正带动社区和原住居民的发展。”要实现社区发展,就必须真正促进社区经济形态的转变,推动生态产业发展,让居民从国家公园建设中获益。
但这极为考验建设者的智慧。在社区发展过程中,既要避免“重生态保护修复、轻社区发展”的偏废,也要避免“掉进钱眼儿里”的走极端。
过去,一些自然禀赋优越的地方过度开发旅游业,把依山傍水而居的原住居民迁走,却引入外来资本,在原址大兴民宿、餐饮业,游客到此惟见商业气息,不见原住风情;只有旅游消费,难觅生态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刘金龙表示,未来,国家公园建设要避免重蹈此覆辙:“要注重保护国家公园所在地的社区文化。”他认为,我国的优势在于,数千年来传承的社区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人与自然相处的传统文化。人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社区这些传承已久的可持续生产生活方式发扬光大,并且让当地社区居民成为建设的主人翁。
在刘金龙看来,在实现国家公园的社区发展中,我们既要学习国外方案,更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国方案”。
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在南沙落成投产
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年产可达30发运载火箭!200颗签约卫星将由“南沙智造”的火箭送入太空!
近日,以“探无止境 引领未来”为主题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落成仪式暨产品发布会在南沙举行,宣告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精益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在南沙投产运营。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年产可达30发运载火箭,同日力箭系列运载火箭产品重磅发布,现场还与7家合作伙伴签署了力箭系列运载火箭重大发射项目协议,卫星签约数量200颗,签约金额达16亿元。广州“双核”之一的南沙正冲刺中国航天“第三极”、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极”。
最快2025年 中科宇航将推出太空旅游载人飞行器
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中科宇航打造的国际一流系列化运载火箭产业基地,坐落于广州南沙。
中科宇航作为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企业,依托中科院力学所和空天飞行科技中心的科研力量和资源优势,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平台。
2022年7月27日,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飞搭载的六颗卫星,上行载荷1068.63公斤,卫星总重899公斤,实现百米级精确入轨。首飞成功后,力箭一号正式进入批量化生产、应用发射阶段。
在本次发布会上,力箭系列运载火箭产品重磅发布,包括力箭一号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力箭三号系列液体运载火箭、太空旅游飞行器和近太空可回收科学实验平台。
中科宇航火箭谱系运载能力覆盖1~15吨,可适应低轨星座组网、空间站货运、高轨道发射、亚轨道旅游、近太空科学实验等多应用场景。
中科宇航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卫星(山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南粤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致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7家合作伙伴签署了力箭系列运载火箭重大发射项目协议,卫星签约数量200颗,总质量40吨,签约金额达16亿元。这200颗签约卫星,将由南沙制造的火箭送入太空。
目前中科宇航与中旅旅行已签署太空旅游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生态与营销方面加强联动,为太空旅游的技术发展、市场拓展开启无限可能。记者近日获悉,最快2025年,中科宇航将推出太空旅游载人飞行器。
“太空旅游飞行器单次可以乘坐7名乘客,有四扇全景舷窗。”在中科宇航展厅,一架1:1尺寸的太空旅游飞行器模型分外显眼,舱内设置了太空座椅,全景舷窗模拟了太空游客可以看到的景色:蔚蓝地球、浩瀚星空。据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伟介绍,飞行器实际乘坐人数最多可以达到7人。乘客在10分钟的飞行中可以穿越100km高度卡门线,体验3分钟摆脱地球引力的失重感,还可以透过舷窗俯瞰地球、仰望星空。中科宇航将对飞行器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大量可靠性验证工作,力争2025年前具备太空游载人飞行能力。
1月9日,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办公室与市气象局对广州市未来七天的天气情况进行了会商,会商认为,2023年1月1日至1月8日,广州市各区代表站平均降雨量为2.9毫米,较近十年平均(18.7毫米)偏少 84.5%,2022年同期为0毫米。预计本周广州市以阴雨天气为主。
广州市未来七天天气预报
9-10日,受高空波动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广州市阴天有小到中雨,体感较为阴冷;11-13日转为偏南气流影响,降水持续,日平均气温逐日上升;14日降雨有所间歇,以阴天到多云为主;15 日前后有新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明显。
具体预报如下:
阴雨天气持续,本周前期昼夜温差小,后期气温起伏较大。
温馨提示:
注意保暖谨防感冒。雨天道路湿滑、能见度低,出行注意交通安全。后期气温起伏较大,需适时添减衣物,并关注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对春运交通等的不利影响,做好相关防范准备。
冬季雾天、雨天,给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行车必须谨慎。
雾天行车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灯光
低速行驶保持车距
尽量避免超车
大雾天气能见度低,不利于观察相邻车道及对向来车情况,要尽量避免超车。同时也不能轧线行驶,否则会有与对面车辆相撞的危险,在弯道和坡路行驶时,应减速慢行。
不要急刹车
突然急刹车,后车往往来不及反应,从而导致追尾。若需要刹车,可连续轻点几下刹车,不仅可以起到提醒后车的作用,还有助于控制车速。
喇叭提示
雾天行车,必要时可以鸣笛,有助于其他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判断你的位置,有效防止意外发生。
清除车窗雾气
雾天多发于秋冬季节,这个季节气温低,车内容易起雾。应及时启用前后窗除雾、后视镜除雾等功能,并将出风口朝向前挡风玻璃,消除车内雾气。必要时还可以准备一些除雾剂,放在车上备用。
遇到事故正确处理
对于因能见度过低或发生事故等情况无法再向前行驶时,驾驶人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将车辆停到应急车道,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同时,车上驾乘人员也应立即转移至安全地点,并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雨天行车注意事项:
清除雾气
雨天开车出门前要检查雨刷器,如果开车途中车窗有水雾,就把空调调到吹风挡,风口朝向挡风玻璃,用风力把雾气驱除。
减速驾驶
要放低车速,不要急踩刹车,否则骑车很容易“跑偏”,减速时避免急刹车造成侧滑。
转弯勿急
雨天开车转弯容易侧滑,所以转弯时要慢,转过弯之后再恢复正常车速。打方向盘要轻柔,不要猛打方向盘和猛踩刹车。
减少变道超车
下雨天,视线不佳,道路湿滑,行驶中尽量减少来回并线、变道和超车,尽量选择跟车,不抢风头。
加大车距
由于雨天容易侧滑、刹车距离延长,所以,行车时要尽量不与其他车辆并排行驶,适当拉大与前后车的车距,以免发生剐蹭、追尾等事故。
正确使用灯光
阴雨天视线较差,要打开近光灯、示廓灯和前雾灯。如果雨势较大,可以开启后雾灯,以便更容易被后车发现。
冬季行车3禁忌:
1.急速起步狠踩刹车。冬季路面摩擦系数比较低,在起步的时候大脚油门容易造成轮胎空转、侧滑等情况,起步方式应该缓慢加油起步。雨雪天气最大的禁忌之一就是狠踩刹车,因为这样很可能造成车辆失衡失控。
2.转向凭经验。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在极端天气中更容易出现,冬天地面上即使没有积雪,空气中的水分也会凝结在地上,轮胎在低温下会变硬,抓地力也会下降,因此在进入弯道时一定要慢,入弯的角度也不能太大。
3.车窗起雾不注意。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车窗凝结雾气,严重阻碍驾驶员视线。建议待水温上升至正常温度后打开热风系统,这样行驶过程中不会再次起雾,因为车内干燥了。大家也可以自己在网上购买车窗除雾剂。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