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授牌
非遗工作站 活力新源泉
1月9日,2022年度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授牌仪式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举行。
此前,广州市文广旅局公布了5家2022年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名单,分别是:广州市肌骨健康非遗工作站、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广报传播)、广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传播工作站、吾乡瓜岭非遗工作站、广州市广式硬木家具非遗工作站。
早在2018年,广州市文广旅局就启动了在全市范围建立非遗工作站的工作计划,如今,经过三次申报、评选,广州市级非遗工作站共有21家。它们与非遗名录、传承人、传承基地一道,构筑起广州非遗形态多元、层次多样、各有侧重的非遗保护及传承发展的支撑网络。
那么,非遗工作站如何真正变成激活基层非遗活力的支点?我们从新获评的各家工作站的工作记录中,或可一窥端倪。
驱动力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品牌化”驱动传承
非遗传承与发展,不仅要有生活化的环境和氛围,也需要有对其运作机理、技艺水平的深入研究。广州市肌骨健康非遗工作站建站牵头单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教授许学猛介绍,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肌骨同治疗法”保护工作以肌骨健康科普为抓手,效果不俗。“肌骨同治疗法”入选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许学猛牵头制定并发布了《肌骨健康锻炼指南》的广东省地方标准。今年,他希望创作并发布“肌骨同治疗法”非遗文化歌和宣传片、出版《肌骨同治疗法》非遗文化专著,通过一线实践者的执笔记录和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完整、准确、全面记录这门宝贵的岭南骨伤针疗法。团队还计划举办相关文化研讨会,组织公众服务活动,促进肌骨“非遗”成果及时转化,造福百姓健康。围绕肌骨“非遗”的保护,团队还将委托知识产权保护单位,在医疗器械、养生保健、文具印刷、工艺品制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元化保护尝试,并对未来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中长期规划。
“非遗”概念图
广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传播工作站负责人屈汀南则将目光瞄准了古老与时尚的对撞。这位强调非遗传承一定要走品牌化之路、以现代生活拉动非遗传承的著名设计师介绍,去年7月在广州塔开启的“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依托“非遗+时尚”的理念,以时尚的手法、艺术的语言向观众展示当代非遗魅力,为培育更多“非遗+”新业态做了新的探索。第二届时尚周计划在今年举行。同时,他正在与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合作,“用现代的语言、流量的语言,讲好广绣故事。”
出席授牌仪式的广州市文广旅局一级调研员陈泽华表示,非遗工作站可以成为引领很多非遗项目、活动开展的支点,工作站不仅要深入做好自己范围内的基础性工作,也可以考虑加强站间的合作互鉴,携手做好传播。
创新力 跨界“吃住行游购娱”,培育新兴业态
广州市广式硬木家具非遗工作站的负责人邱志坤介绍,目前工作站有1家牵头单位,3家合作共建单位。半年来,工作站各合作单位主要开展了对辖区内从事本非遗项目的手艺人进行调查摸底工作,初步建立健全了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名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今年,工作站拟以中国非遗技艺美学展为主,邀请十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携百件作品参与展示,同期开展如技艺培训、视频拍摄、非遗研讨会以及技艺图谱书籍整理等活动,促进非遗技艺的交流、借鉴、融合。
吾乡瓜岭非遗工作站相关负责人陈桂明介绍,2022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增城区筹建了第二个非遗生活馆——新塘镇非遗生活馆。工作站在这里开展非遗公益课,也走进校园,将非遗带到师生身边。工作站还借助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扩大非遗的传播。瓜岭古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2013年被评为全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我们还利用瓜岭村古村和历史建筑(宗祠、碉楼、古建筑),以及古村街道、自然风貌、农创园、百年荔枝林等特色资源,通过集中引入增城本地非遗项目,打造本地非遗交流、研讨和发展平台。”目前非遗生活馆签约市级传承人1位,区级传承人13位,引进了多项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将深挖古村特有的两项非遗项目——龙舟景和瓜岭饼印。此外,非遗生活馆与多个文旅团队都有紧密联系,一起探讨非遗项目如何与古村文化相结合,如何更好推广非遗。目前这里的非遗文创开发已经颇具规模,民宿、私房菜馆、农庄、音乐餐吧、小吃街、农副产品展销区、农创园、音乐文化协会等项目陆续诞生,在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植入了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演和体验活动。
文创前沿
传播力 “窗口、指南、平台”角色多样化
在此前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广州非遗主题新媒体频道“非遗”在“新花城”平台正式上线,打造国内领先的创新型非遗传播新媒体平台。频道聚焦全国、广东、广州发布的非遗相关动态资讯等;加强对非遗发展新方向、新路径、新模式、新技术的关注;对非遗传承人、传承团体、传承单位等实践主体,非遗街区、古村落、城乡社区、学校等非遗传承的活态场景进行个性化的呈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现广州非遗的丰富内涵。
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协调支持下,“新花城”广州“非遗”频道致力于成为展现广州非遗独特魅力的崭新窗口、推动广州非遗复归生活的精品指南、助力广州非遗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平台。
作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广报传播)推出的垂直细分平台,“非遗”频道的主要运营力量来自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专业团队。这支团队通晓广州情况、熟悉岭南文化、贴近非遗及相关领域,为受众提供优质资讯产品。而更多的功能也在计划当中。
1月6日下午,从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召开岁末年初燃气安全工作部署会议。各镇(街)、各燃气经营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此次会议。会议通报了近期燃气安全事故相关情况,相关镇(街)、燃气企业负责人就近期燃气用户排查情况、“用户自提”问题整改情况以及当前从化区在建涉燃气管线保护施工项目等情况相继作出发言报告。
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立即开展全面排查,落实燃气企业安全管理及燃气场站安全风险和隐患闭环治理,提升燃气行业本质化安全。突出强化用户端燃气安全管控。严格做好节假日应急值守,有效处置险情。
会议强调,各相关单位要重点落实以下工作: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要深刻认识到,岁末年初是用户燃气安全事故、管线破坏事故的易发期,坚持警钟长鸣,加强动员部署,抓细、抓实元旦、春节期间安全防范工作;二要聚焦短板弱项,结合当前实际不断深化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集贸市场和居民楼燃气管道、气瓶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对在建涉燃气管线施工项目动态管理,不断提升从化区燃气安全水平;三要常态化开展燃气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常态化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持续开展城镇燃气“五进”宣传活动,切实提升用户使用燃气安全意识。(李俊)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广州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构建绿美广州生态新格局。1月8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汉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水务局将巩固此前的治水成果,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工作安排,补齐治水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全力保障江河安澜、秀水长清、润泽民生。
“治水工作,一直受到广州市民重视。”姚汉钟同志表示,不少市民记得广州河涌曾有过的“黑臭”史。在2017年,林永亮等41名广州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还曾被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列为“1号议案”。从2017年以来,广州各级水务部门持续推进“1号议案”的落实。目前,“1号议案”提出消除147条黑臭水体等目标已实现;该议案的办理情况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九次会议上,获充分肯定。
姚汉钟同志介绍,过去一年,广州各级水务部门继续推进广州治水工作,累计完成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350条,建设达标排水单元2万个,2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达标,上述工作,继续巩固广州“水更清”成果;过去一年,广州新建碧道200公里,建成珠江沿岸品牌示范段11.7公里,南岗河入选国家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上述工作,让市民游客共享广州“水更清”成果。过去一年,广州成功防御多轮强降雨和“马鞍”等台风,海绵城市示范建设获中央绩效评价最高档,上述工作,让治水目标不满足于“水更清”,还延伸到“更安全”层面。这些治水成果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参与上述工作的水务工作者是极大的肯定。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治水工作没有终点,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姚汉钟同志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不够稳固”问题,提示着广州水务工作者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深化河湖长制,加快合流渠箱改造及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大力推进番禺治水攻坚战,完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力争重点区域一级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巩固提升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成效;深化节水工作,推进北江引水、牛路水库、南大水库、沙迳水库等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应急值守和应急响应体系等2023年工作安排。这些安排,指明了2023年广州各级水务部门的工作导向。
姚汉钟同志表示,市水务局将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2023年的工作安排,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按照广州第4号和第9号总河长令有关要求,落实合流渠箱改造和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工作;在2022年,市水务局成立派驻下沉工作组等多个专项工作组,全力协助番禺区推进治水攻坚工作,未来还将继续推进当地的治水工作,巩固广州治水成果;广州将持续深化节水工作,落实国家部委对广州作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有关要求,并推进一系列兼具防洪和后备水源功能的水利工程,落实《广州市推动供水补短板强弱项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无论是广东省“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还是广州市“621”水务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均指出治水工作不仅要达到“水净水美”的目的,还要提升防洪能力,构建防洪安全网,在供水保障上做到安全优质,在污水治理中做到安全高效。市水务局将继续落实广东省“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及广州市“621”水务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相关要求,在建设江河安澜的水安全、秀水长清的水环境、润泽民生的水资源等方面取得崭新成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