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职工医保待遇有哪些新变化?
标清不能播放,切换为高清
划重点!广州职工医保参保人就医待遇有新变化:门诊最高支付限额由月度限额变年度限额,且大幅提高;普通门诊支付比例提升;一类门特病种报销比例提高;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范围扩大;个人账户计入办法调整;住院起付标准降低。
据气象部门预报,12月16日至18日伴随强冷空气影响,广州市区日最高气温将从16日的16℃降至18日的11℃,日最低气温从16日的12℃降至19日的3℃,相比此前11月底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温更低,低温范围更广。为做好低温冰冻天气服务保障,市民政部门全力以赴,全面部署应对低温冰冻天气相关工作,积极落实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露宿街头人员和困难群众的救助,以及对养老等民政服务机构入住人员及散居民政服务对象的关爱工作。
加大街面流浪人员救助力度
市民政部门联合多部门组建13支救助小分队,每日常态化开展街面巡查救助,指引护送流浪滞留人员进站受助,为不愿进站受助的人员提供棉被、棉衣棉裤、热汤热粥、口罩、消毒液等防寒防疫物资。12月12-15日,共出动人员818人次,救助服务123人次,派发御寒物资120件(套),防疫物资421件。全市各个救助管理机构实施24小时值班值守,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应急力量全时待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到“应救尽救”。
成立市、区流浪滞留人员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在街(镇)设立临时安置点,妥善安置滞留人员,分类采取劝导受助、协助返乡、协调务工等措施进行帮助。各镇街积极开放部分具备条件的社工站,为困难群众提供临时庇护服务。
心系特殊困难群众冷暖
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冷暖始终牵挂人心,低温天气来临前,市民政部门也做好准备,全方位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向各区民政部门发送低温预警信息,“穗救易”系统、“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双百工程”社工站、“红棉守护”热线都做足了准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服务,摸清特殊困难群众情况,及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密切关注独居、孤寡等特殊老人动态,利用“平安通”呼援服务平台,提醒和辅导老人做好防寒保暖和家居安全,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发挥紧急支援作用,保障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入冬以来,已派出1158个工作组为低保、低边、特困供养、支出型困难家庭等特殊困难对象发放衣服、棉被和食品等各类御寒物资4.37万人次,有利保障了困难群众在寒潮期间的基本生活物资供给。
保障民政服务机构防寒保暖
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强化防寒保暖措施,及时储备防寒物资,为服务对象添加棉被衣物,从饮食、起居、活动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密切关注服务对象身体状况,重点看护好身体虚弱、抗寒能力较差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确保取暖设备正常运转和用电安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备勤制度,配齐配强应急队伍,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补充储备应急物资,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近日,增城印发《广州市增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根据新发展阶段的环境治理特点,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划分绿色低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以及风险防控四大板块内容,探索构建增城区生态文明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成绿色发展的美丽中国“增城样本”,为实现2035年美丽绿色增城建设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构筑“一轴一带四片区”空间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从构筑“一轴一带四片区”空间发展新格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以及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三方面推进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
其中,构筑“一轴一带四片区”,即打造中部城市功能提升轴,拓展由南向北纵深发展带,集聚发展四大功能片区。具体为南部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为引领,以新塘、永宁城市更新为重点,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和服务业高端化,集聚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商务、科技创新孵化,推动产业和城市“双提升”,打造广州都市圈智能制造新区。
西部规划建设大湾区科教新区,以广州科教城为龙头,整合中新科技园、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组团,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信创、供应链等产业,建设大湾区创新型产教融合新城,打造增城中西部崛起增长极。
中部以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区为标杆,重点推进荔湖新城、增城南站、增江东岸建设,提升“一江两岸”城市风貌,大力发展以生命健康、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文化创意、新材料、高端服务业、都市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
北部以派潭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携手小楼、正果,融合发展智慧康养、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现代农业,为大湾区城市群提供以康养休闲为重点的高品质生态产品、生态服务,高标准建设北部生态旅游示范区。
《规划》提到,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新动能,着力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绿色示范创建、绿色出行、绿色饮食、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等。
根据《规划》,通过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各领域碳减排,探索构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体系,深化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试点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等方面,探索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着力推动碳排放达峰。
全面推进“三水统筹”
《规划》明确,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三水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构建生态、韧性安全的河湖体系,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南国水乡。
水环境治理方面,聚焦加强水环境综合管理与空间管控,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能力短板,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初雨污染治理能力等内容,推动河湖水体实现长制久清。
水资源方面,以水质改善为基础,统筹开发建设需求的水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开展河流水系连通,增加径流调蓄能力和供水调配保障能力。继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与治理,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水生态方面,深入创建美丽河湖,推进东江干支流区的水陆空连通,共同形成东江干支流区鱼肥、水美、岸绿、鹭翔的生态画卷。以增城北部山体为主要生态屏障,以江河水系及其两侧绿化带为生态廊道,以水库、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生态核心,以公园绿地、广场为补充,构建“一环三带、五点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同时,针对主要饮用水源地、主要河道、典型污染水体等,开展覆盖增江、西福河、东江北干流等流域的分阶段水生态调查与评估。
此外,《规划》还在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加强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助力构建“无废”城市;整治各类噪声污染,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声环境;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严守环境安全底线;提升强化管理基础,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