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技转化“广东示范”:高校科创赋能,激发产业新活力
开篇语
党的二十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佛山,是中国制造业大市,也是广东制造强市,在砥砺奋进的历史征程当中,科技创新为佛山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政府签订《推进高校全服务佛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2022)》,结合教育部和广东省的相关决策部署,系统谋划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五年来,由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和佛山市政府合力推动,在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科技局等各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转化中心”)坚持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流程和典型案例,开创校企合作为产业赋能先进技术、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新模式,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显著。为此,我们推出《走在前列再出发——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实践》,全面总结高校赋能地方产业的路径模式,展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省市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是全国有名的制造业城市,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六。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准确把握佛山发展态势和需求,率先与佛山市政府共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协同推进高校全面服务佛山创新驱动发展,围绕佛山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与科研服务,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在佛山落地转化,增强佛山产业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成效。
有了佛山这座国家级制造业城市作为“实验场”“试金石”,五年来,转化中心主动融入佛山“515”高质量发展战略,联动全国高校聚集了一批高精尖科技成果、形成一批项目转化典型案例、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助推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更探索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示范”“中国方案”。
五年筑基
汇聚高校创新势能
9月21日,2022年第五届“高创杯”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在佛山举行,呈现出数量更多、领域更全、质量更高的鲜明特点。今年大赛首次增设行业需求赛道,以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团队“揭榜”的形式,聚焦六大领域技术需求,校企协同创新赋能家电行业发展。
这是2022年第六届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系列活动(以下简称“系列活动”)的重要主题活动,也是高校与佛山企业的技术转移合作的生动缩影。据介绍,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政府已连续六年在佛山举办系列活动,累计吸引超300所高校、1000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参加,征集到2038项高校科技成果展示对接。其中,“高创杯”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累计吸引到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100个高校教授项目参赛,入围项目落地转化率达43%,为大湾区挖掘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校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
随着校企协同创新发展,全省高校成果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高校专利授权量从2016年的7250项增加到2021年的18392项,增幅达到153.68%,专利拥有数从2016年的23649项增加到2021年的72964项,增幅达到208.53%。此外,高校与佛山企业的技术转移合作越来越深入,2017-2021年累计全省本科院校向佛山企业转移技术成果数3741项,服务收入约6.8亿元,稳居全省第三。
良好的产业基础也带动一批“学”字头的创新平台在佛山落地生根。数据显示,由佛山市科技局牵头,至2021年底,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大学累计建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41家;由佛山市教育局牵头,在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25家,初步形成了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呈现“量质齐升”的繁荣背后,佛山还积极探索政策创新,专门出台《佛山市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环节予以扶持。在实施期内累计促成产学研合作419项,合同金额2.9亿元,累计培育和孵化高校背景的科技型企业54家,注册资本达7.7亿元。同时,依托佛山产业优势,围绕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以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为平台,五年来累计吸引5773名硕博士研究生来佛山联合培养,为超过547家企业提供高端人才服务与产学研对接服务,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立体融合。
转化赋能
塑造发展创新模式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
“在国家整体科技成果转化‘大生态’下,转化中心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以科技成果为核心,为高校释放科技产业化潜能,以先进技术赋能产业未来,带老师迈出转化之路”转化中心主任李家玉博士说。依托高校的综合学科优势、丰富的创新资源,以及辐射湾区的巨大产业基础,中心推动校企协同创新赋能地方产业发展,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具体来说,便是采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连续两年发布《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倡导科技创新价值追求,进一步释放高校成果转化热情与活力;另一方面,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这套体系是我们在实地调研1000家佛山企业和1320个高校科研团队,深入挖掘342项技术需求和4031项高校成果,实现产学研合作超1亿元的基础上总结形成。”李家玉说,目前,已经在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高校及附属医院推广使用。
此外,五年来,转化中心还聚焦服务国家重点项目和制造业“卡脖子”技术,积极联动企业与高校,体现“1+1大于2”的效果:清华大学兰旭东副教授基于直流无刷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的动力单元系统项目,应用于全球最大的海底高速沉管项目——深中通道。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袁文兵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国际首创PET废塑料机械化学解聚技术,有效实现碳中和……
梳理五年来高校服务佛山高质量发展的案例,不难发现,在转化中心的专业服务下,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已与美的集团、尚品宅配、东鹏陶瓷等龙头企业合作得越来越深入,高校先进技术不断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城市品牌。同时,高校也在不断为亚数、特唯拉等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赋能产业发展,将高校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地方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目前相关投资机构在跟我们做第一轮融资洽谈,估值超9000万元。” 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佛山霖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希贤表示,转化中心通过精准对接投融资、导入产业资源等一系列实打实的服务,促成项目转化落地,并引导推动项目应用场景由研发生产空气净化器产品转向水污染治理、工业VOCs降解等环境治理领域,为项目落地带来持续强劲的“化学反应”,相继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据统计,五年来瞄准应用场景广泛的前沿技术,转化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靳京城博士团队搭建和匹配运营团队,在佛山设立的徕泰(佛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原应用在“天宫2号”空间瞄准相机系统的超高陡度双峰滤光片,应用在医疗荧光检测领域,目前该公司已成为硕士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的一级供应商,公司市场估值超2亿元。
与此同时,围绕“515”高质量发展战略,培育和服务了一批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转化中心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66家,涵盖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市场估值超15亿元。
今年9月,省教育厅与佛山市签订新一轮《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2027)》。按照协议,省市双方还将开展“八大行动”,包括引导推动高校在佛山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高校科技成果及企业需求的分析研究、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建设、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园建设、探索实施面向高校的“揭榜挂帅”、开展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和交流活动、推进全国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
“面向未来,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转化中心站在更高起点上、以更大力度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实施千百亿工程,即用5到10年内,在佛山沉淀100个优质高科技项目,形成1000亩产业群,助力培育企业估值超1000亿元。”李家玉说,转化中心将充分发挥龙头骨干技术转移机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发展的示范标杆,以高校先进技术切实服务湾区高质量发展。
放眼下一个五年,这座制造业大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一轮发展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的通知》,确定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等36项竞赛活动为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举办时间原则上为2022年12月至2025年8月,在此期间每学年举办不得超过1次,累计不超过3次。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会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工作,加大对竞赛管理政策及竞赛名单的宣传,指导名单内的竞赛提升办赛质量,确保公益属性。人员聚集的竞赛具体举办时,主办单位应确保竞赛活动符合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的有关要求。
12月1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综合稿《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做好医疗物资生产供应保障》,聚焦里水一方制药全力保障医疗物资生产的工作亮点。(戳我回顾)
据悉,作为新冠防治药品的重点保供单位,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方制药”)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各部门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以7×24小时的状态保障保供需要。
目前,化湿败毒颗粒由1条生产线增加到3条,日均产量突破70余万袋;预防用常用配方颗粒品种,进行全库存动态实时监测,及时进行库存补充,中药配方颗粒产能已达到每天约27-28吨。
据一方制药介绍,随着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形势变化,人民群众对新冠预防药品需求急剧增加,一方制药作为新冠防治药品的重点保供单位,全力以赴加紧、加快、加足马力生产和供应化湿败毒颗粒,全力保障人民的药品需求,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截至目前,一方制药增产保供工作稳定有序开展,已实现总计300余万袋化湿败毒颗粒供应。
化湿败毒颗粒源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黄璐琦院士团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方舱医院开展救治,遵循临床救治科学规律,优化获得的“三药三方”之一——化湿败毒方。其后,中药控股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化湿败毒颗粒上市,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可及。今年12月10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中,“化湿败毒颗粒”被列入治疗方案和预防方案。
据介绍,早在12月2日,一方制药按照《国药集团中国中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药保供整体解决方案》通知要求,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总经理担任组长的中药保供领导小组,坚定保持“全员动员、全线出击、全域作战、全力以赴”战斗精神。
保供组不定时召开协调会,针对在产品推广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增产保供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解决、跟踪落实。在保供组的统筹安排下,各部门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以7×24小时的状态保障保供需要。所有的员工自愿放弃回家,驻扎公司,为保产保供贡献微薄力量。
另外,为保障原辅料供应,采购中心派驻专人进驻供应商现场办公,加大了如广藿香、草果仁等原料储备,确保了化湿败毒颗粒以及其他防疫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
质量中心成立了“第二党支部生产保供党员先锋队”,抽调精兵强将,以最快速度完成防疫配方颗粒品种备案手续,如五指毛桃和绵马贯众配方颗粒仅用了12天完成备案手续。所有涉及保供的防疫物料检验均加急处理,从报检日到放行日不超过5天。
生产中心已启动生产岗位人员24小时倒班制,紧急进行外包人员招聘,缓解短期的人员紧缺压力。化湿败毒颗粒包装生产线扩充,购置相关模具,由1条生产线增加到3条,日均产量突破70余万袋;预防用常用配方颗粒品种,进行全库存动态实时监测,及时进行库存补充,目前中药配方颗粒产能已达到每天约27-28吨。
一方制药表示,接下来将突出解决现有产能饱和的问题,对人员及各项配套资源优化调整,将根据实际产能情况,紧急启动另外4条生产线,力争将化湿败毒颗粒产能突破160余万袋/天,同时保障其他疫情防治中药配方颗粒产量实现阶段性最大化,最大限度缓解当下人民用药紧迫需求。储运部为确保订单及时准确无误到达客户手上,全体员工已主动取消周六日休息,目前订单积累量仍大幅增长,下一步将增加临时工加快订单处理效率,保障市场用药需求。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