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户改善型住房需求将主导楼市?
上个月,广州一手楼市“限价松动”的传闻一度引发广泛关注,位于天河区岑村立交附近的侨鑫·保利·汇景台拿到了预售证,获批可售的106套住宅传出了单价14万元/平方米的高位。而单价高企的同时,另一个信息也值得关注——汇景台属于高端住宅盘,拿到预售证的房屋,面积集中在170-240平方米,已经属于超大户型。
过去几年来,做大住宅户型和面积,已经成为广州乃至多个热点城市一手市场的“标配”。从部分研究机构的楼盘推新统计来看,广州多数一手盘主力,户型基本集中在90、100平方米、120平方米甚至更高,而70-80平方米的两房或小型三房目前并不是市场主流。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前一手住宅市场面向的购房群体,以手头资金较多的改善、置换类型为主。在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导向背景下,改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充分满足合理居住需求的基础上保持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所有参与主体面对的新挑战。
一手房单套面积偏大趋势明显
上周末,位于白云金沙洲的华润金沙瑞府亮相,与周边均价3万元/平方米的价格水平相比,这个楼盘报价达到10万/平方米的段位。
在营销中心,有销售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该定价主要是结合周边的别墅、类别墅的楼盘价格制定,所以偏高。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该楼盘推出的是143平方米的“湖山双景叠院”小高层住宅。
在广州的另一端,黄埔区过去几年一直是广州一手楼市新增供应的主力地带,各类新盘层出不穷。而从广州中地行今年以来的各类新开盘和加推盘情况来看,包括富颐华庭、时代天境、万科黄埔新城等项目,最小户型也都在80平方米以上,70平方米及以下的中小户型并不多见。
放眼整个广州,黄埔的特征也基本可以套用在其他城区特别是位于市中心的天河,合景臻颐府、合景臻瀛名铸等项目都在3月有开盘计划,且都是180-350平方米级别的大平层,而中地行的统计显示,整个3月份推盘,80平方米以下户型少之又少,且集中在增城等较远地带。
而结合广州当前各城区的价格水平来看,想要购买90-100平方米的住宅,已经要付出数百万元的首付水平,而中心城区部分高端楼盘,则要以千万来计,这也意味着当前广州一手楼市瞄准的,主要是改善型置业群体。
“目前的新房市场,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改善型产品确实占主导地位,”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从他的观察来看,当前整个广深地区90平方米以上的户型占到所有供应的70%以上,且绝大多数都是紧凑的三房或者大三房、四房之类。
从全国范围来看,克而瑞研究中心对2021年统计显示,尽管19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9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三房成交占比增长最快,但90-100、100-120平方米的三房产品成交也在延续增长,同比2020年分别提升0.32和0.92个百分点。
通常观念上都认为,一二线城市新楼盘户型偏小,三四线小城市则以大房为主。但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南方日报记者指出,上海虽然整体提倡做小户型,但其实主流交易的新盘户型,很多都已在120平方米的层面上。
改善型客群呈现多元化特征
开发商对于中大户型的偏好,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部分土地出让价格偏高,使得开发商必须走“高端”路线,或推出大户型产品,才能实现保本,前文提到的华润金沙瑞府,所在地块出让时楼面价便已高达4万元/平方米。
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基于市场判断和居住需求分析的结果。广州本地在售楼盘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所供职的房企对未来市场的判断是大户型产品将成为居住需求的主流,因此他们当前在广州开发的楼盘项目,多以面积较大的多房户型为主,客群也偏向以改善或优质居住需求为主,而如果现在还主做中小户型的话,从房企增收增利的角度来看会有些“吃亏”。
“商品房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前几年特别是10年前买房的人,很多已经到了寻求改善居住条件的阶段。”李宇嘉认为,此前因为房价上涨预期比较强烈,大家早早买房,整个广深地区的首次置业时,购房者的年龄段大都在30岁前,但随着年轻人结婚生小孩,有的还要带着父母居住,家庭成员规模增加,原本的居住面积不够用或居住环境不满意,再加上对于子女就学的需求和工作的变化,总体构成了改善类型居住需求的基础。
在广州黄埔区开源大道附近的一处在售新盘,刘女士去年下定了一套140平方米的四居室。事实上,刘女士此前就在该项目临近几公里的一个楼盘居住,因此这次买房也属于典型的“卖一买一”。她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需要置换一套大一点的来改善居住条件,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楼盘配套的学校计划引进某所名校,换房也是为了小孩能够读书。
不过,即便是住房的改善型需求,如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且已经不是中年群体的专属。
去年年末的“丁祖昱评楼市”发布会上,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曾用“改善全龄化”来形容改善型需求的变化。“过去我们都认为是有房之后再叫改善,但今天95后也已经开始改善了,有的父母会卖掉手中的多套房产,来支援子女一步到位买一套更好的。”
丁祖昱认为,目前年轻的新生代主要聚焦在“提升”改善,70、80后追求更舒适的生活,要进行“终极”改善。而已逐步进入老年的60后,则步入了“养老”改善,开始未雨绸缪。
住房需求应当合理化
2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指出,2000年以前建成的大量老旧小区,这些住房面积小、配套差,质量也不高,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要求都比较迫切,新冠肺炎疫情也对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方面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他表示,要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努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合理的住房需求,其实就是首套和二套房,至少很多中小城市居民、以及大城市的新市民和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仍在,这部分群体是目前购房首套和刚需的主力,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在合理的基础上要给予支持。”严跃进认为,与合理住房需求相对的就是炒房、炒作的购房需求,应当坚决打击。
李宇嘉则指出,合理的住房需求对应的是不过度加杠杆,不突破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超过杠杆买房的肯定是不合理的住房需求。
不过,在一手市场逐步偏向改善需求的背景下,首套置业、价格敏感并追求性价比的刚需群体同样不能被忽视。严跃进认为,应当在租购并举、首付比例、保障房建设等方面做文章,让购房者更好地解决居住问题。
进入2022年以来,国内多地开始调整楼市政策和信贷措施。东方证券研报认为,未来的政策方向会兼顾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在合适的时机有可能看到各地出台改善性需求的支持政策。
国盛证券研报同样指出,后续或有更多二三线中小城市跟进,按一城一策原则刺激市场需求,并且有望从公积金贷款逐步拓展至商业银行贷款,首付款比例下降与房贷利率下降、首套房判定标准放松、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政策合力,将形成组合拳,支持刚需、刚改等居民合理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3月8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如期而至。今年以来,伴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她力量”正在迸发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她需求”在消费市场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升,这一点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
从贝壳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女性居住消费调查报告2022》来看,包括北上广深及重点城市在内,过去5年里,女性购房、租房客户平均占比逐年上升。其中购房客户在2021年占比已经达到48.65%,租房客户也达到44.58%。
大湾区三城市女性购房占比过半
从全国范围来看,贝壳报告中选取的31个城市中,购房女性消费者占比超过50%的有12个,其中一线城市,相较2018年时提升了4.18个百分点。女性购房消费者占比最高的城市为长沙,达到56.6%。
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有6座城市被纳入统计范围,其中,深圳、东莞和珠海女性购房消费者占比过半,分别为54.76%、51.68%和51.38%,其中东莞相较2018年增长了11.37个百分点。广州、佛山、惠州三地女性购房消费者占比分别为48.17%、47.19%和47.08%。
在购房租房决策方面,女性居住消费更加侧重“安全”“质量”“性价比”等关键词,根据调研结果,在购房消费中,女性群体最关注的方面是房屋质量和房屋价格,占到全部调查样本的40.23%和30.66%,在租房女性消费者中,关注最多的是安全性、性价比和便利性,占比分别达到31.06%、26.21%和23.79%。
尽管同是“她力量”,但由于人生阶段、知识水平、经济能力、个人经历、生活重心等因素,女性群体在居住消费层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例如贝壳报告指出,年龄越大的女性越关注房屋价格和房屋质量,而年龄越小的女性则将关注点放在贷款相关上。
女性在买房时愈发起决策作用
从整体来看,推动女性居住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代女性追求良好的教育水平、良好的职业发展,从而缩小男女收入水平差距,也有传统观念变化带来的女性“独立购房”置业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有74.6%的受访女性认为婚前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且从整体看越年轻的女性这一观念越强烈。女性消费者对“独立购房”的追求,原因主要包括“房子比婚姻更让人有安全感”“有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方”“在家庭和婚姻里更加有底气”等,不愿意依靠伴侣,自己的居住美好生活更多源于独立的自己。
此外,女性居住消费的独立也表现在买房决策中的决定性作用,交叉分析显示,在更加开放的一线城市,女性在买房中起决定作用的占比更高,女性独立性带动消费话语权提升。
贝壳报告认为,在收入、家庭、身份、人生阶段等维度上,更广泛的细分需求挖掘,决定了未来女性居住消费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这需要深入分析女性的消费特点与消费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消费服务,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真正呼应女性在消费过程中的关切。针对女性逐渐在居住消费中更加独立的趋势,高学历、年轻等群体的发展对未来居住消费的前瞻预示,开发、设计更符合未来女性生活需求的产品。
“感谢医疗救助金帮我渡过了难关!”因肝脏问题先后住院、手术的勒流市民廖先生,2021年申请获得了13万多元的因病致贫医疗救助金,如今他身体逐渐康复,还清了部分债务,无论是身体健康状况还是经济压力都已经渡过了最难熬的时候。
兜牢民生底线,让医疗保障更有温度,越来越多像廖先生这样的困难群众获得救助。佛山市医疗保障局顺德分局成立3年来,始终坚持“为民办实事”,医疗救助数据领跑全市,共服务困难群众超15万人次,为5000余名困难群众减轻医疗费用负担7000多万元。
时间拨回至2019年3月11日,佛山市医疗保障局顺德分局正式挂牌成立,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基金监管及开展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
医疗保障基金事关群众健康福祉和切身利益。2020年,提高医疗救助待遇水平被纳入顺德区当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顺德医保分局担负着200多万人的医疗保障工作。其中,重点救助对象超5000人。
“政策宣传、内部培训多了,更多群众了解医保政策,我们基层干部也更熟悉申报流程。”杏坛镇公共服务办相关工作人员陈盈晖介绍,根据顺畅的申请流程指引,熟悉政策的基层干部能更积极有效地协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众申请获得医疗救助,切实发挥医保基金保民生的作用。
据介绍,医疗救助对象包括重点医疗救助对象(指低保人员、低保临界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因病致贫对象、“两病”(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急性白血病)儿童、罕见病患者。
3年来,顺德医疗救助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其中重点医疗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高达100%;率先将国家罕见病目录内的121种罕见病纳入医疗救助的范围;打破了本市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需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界限;取消了异地就医救助降报的规定。
3年来,顺德全额资助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减轻他们看病负担。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施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医疗救助结算,救助重点医疗救助对象15.67万人次合计6625万元;救助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871人次共392.9万元;依申请审批救助因病致贫群众91人次共433万多元。顺德医保分局抓准吃透政策,通过培训基层、广泛宣传、提高效率,使因病致贫群众实现应救尽救,获救助人数为全市之最。
聚焦:应救尽救力度缘何领跑全市?
3年来,顺德医保分局服务困难群众超15万人次,为5000余名困难群众减轻医疗费用负担7000多万元。这一成绩单在全市五区中最为显眼。其中,以因病致贫医疗救助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
成立至今,顺德医保分局救助因病致贫群众9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超400万元,年均救助30人次,充分发挥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功能。
顺德落实因病致贫人员应救尽救力度缘何领跑全市?长期跟进当地医疗救助工作的勒流街道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卢倩茵认为,一方面医保分局梳理了申请流程,让基层民政干部可“照单抓药”,另一方面主动下沉基层开展培训,帮助基层民政干部熟悉政策及申请流程,这样当遇到有需求的困难群众时,“应救尽救”便顺理成章。
卢倩茵对申请流程从无到有,到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深有体会。“没有操作指引前,我们只好自己摸索着开展。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向各村居提出申请至拨付救助资金,耗时较长,申请流程繁琐且效率不高”,“在制定操作流程前,医保分局多次向我们了解情况”,“这些流程在后来的实践、沟通中也不断优化,比如需要核查申请人的房产信息,以前由申请人自行到政府相关部门出证明,现在由区统一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可进行核对,既省去了群众跑部门的麻烦,也节省了不少申请时间。”
尽管申请流程稍长,但遇到有救助需求的因病致贫困难群众时,基层民政干部总会积极协助其申请救助。“因病致贫医疗救助申请环节是不少,但其救助比例高达80%,救助金额最高可达15万元,切实可以帮到他们渡过难关。”杏坛镇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陈盈晖介绍,2021年该镇一户困难家庭在男主人大病丧失劳动力后,通过申请因病致贫医疗救助,获得了15万元的医疗救助资金,有效地缓解了该家庭为治病举债的沉重经济压力。
顺德医保分局待遇保障和服务管理科科长丘礼负责落实因病致贫医疗救助工作,“对于政策性极强的医疗救助政策,在具体的基层工作中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明晰的指引”,分局成立后通过深入调查摸底,理顺了操作指引,在制定好指引后,又把政策送到镇街,指导村居民政干部开展工作,有效地提高基层业务水平。
顺德医保分局局长赖朝辉认为,医保政策的高效落实,离不开各镇街的配合,“因病致贫医疗救助对每户困难个体尤为重要,该项工作在2020年也被列为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医保分局与基层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遇到问题我们会及时探讨,不断细化指引,尽可能进行简化,同时发现风险点及时指导、提醒”。顺德的经验做法获得了市医保局充分肯定,并提供其他区借鉴。“下一步,顺德医保分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和市医保局各项决策部署,把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作为头等大事,全力守好、用好老百姓“救命钱”,让参保人享受到更高水平、更有温度的医保服务,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