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公园获评广州市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
今年11月,市妇联联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监察委、市教育局开展了首批广州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申报工作。广州文化公园成功上榜,为荔湾区唯一获评单位。
一是在耳濡目染中树立家风。公园注重加强阵地建设,充分运用园林造景、寓意于物等手法,打造出文明苑的文明齐家、东门通道“家风长廊”、万兆泉家风主题雕塑等景点。展出文明家训12条,文明家庭主题雕塑15件,家风家训寓意国画小品20多幅,让市民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耳濡目染学习家风家教的丰富内涵,树立良好家风。
二是在文化传承中弘扬家风。文化公园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为契机,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活动。结合少年挥毫赠春联、羊城讲古坛、青少年绘画大赛等品牌活动,举办家风主题的书法挥毫、粤剧讲古、美术绘画等青少年活动20余场次,让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优良家风,增强家风家教建设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在亲子互动中传承家风。依托文园学堂、团支部i志愿等平台,开展亲子文化研学、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吸引约800个家庭前来参加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佛山彩灯制作、端午香道体验、春节花景布置、菊花盆栽认种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在亲子互动中培育孩子的动手能力,接受良好家风、家训的熏陶。
12月12日起,广州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以自愿为原则返校开展线下教学。返校的师生员工(不含已封闭在校的师生员工),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入校园。12月10日,番禺区共设置17个校内核酸检测点供高二高三拟返校师生进行返校前核酸检测,截至12月10日18时,共检测15000多人。
对于未返校学生 学校提供课堂直播
据了解,收到复学通知,有些家长心里还是比较忐忑,担心孩子不幸“中招”感染,所以选择先观察一下,继续在家学习。对于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学校充分尊重家长及学生意愿。广东番禺中学、洛溪新城中学等通过家长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告诉家长和学生复课的消息,给予家长、学生选择上课方式的权利。各班主任通过群接龙、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各个班选择线下(或线上)学习的学生名单。对那些有各种担心的学生及家长,详细解说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让他们在选择时做到心中有数。
广东番禺中学负责人表示,学校紧锣密鼓进行校内消杀、设备采购,做好返校复课准备。对于未返校学生学校提供课堂直播,让居家学生可与同学同步课堂学习。通过团体码、班级群以及老师们的电话短信问候,学校随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及时予以关怀。学生回校后,学校也将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做好校内教学、生活等聚集性活动管理,不聚集、不扎堆,暂停堂食,原则上不混班、混宿。
洛溪新城中学负责人表示,学校制定了科学的就餐安排,尽量减少同学们在空间上的交叉。把老师、住宿生、走读生安排在不同的地方就餐,尽量减少时空交叉。
学校做好充足物资储备
从番禺区各所中学了解到,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新举措之后的复课。组织返校师生员工进行核酸检测,不漏一人,暂缓健康情况异常者返校。
此外,各学校开展校园环境卫生大整治,对重点场所、重点设备以及高频接触部位按指引进行清洁消毒;做好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备足备齐防疫物资,按要求进行管理。
洛溪新城中学德育线的老师整理、转发了大量如何做好个人防疫、降低感染风险的校园健康指引。从口罩的佩戴要求、课室通风的频率、抗原试剂的使用方法等,都进行详细宣教。总务部门准备了回校师生员工总人数三倍的抗原试剂,大量的消毒液,饭堂增加就餐挡板,增加就餐场所,增加备用宿舍;检查、校准校门口以及各班级的测温设备。
返校学生到校后,各校还将以疫情防控、健康安全、心理疏导为主要内容,为返校学生认真上好“复学第一课”,确保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开发方式转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广州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用“绣花”功夫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加强政策保障,注重探索创新,重视长效管养,引入社会力量,极大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居住品质,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改造810个老旧小区。累计改造老旧建筑4670.4万平方米,“三线”整治2621.5千米,增设无障碍通道100.6千米,完善消防设施6.2万个,累计新增社区绿地和公共空间676个,惠及64.1万户家庭、205.2万居民。
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撑
在全省率先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印发联动工作机制、共同缔造、引入日常管养等配套政策,逐步构建老旧小区改造“1+N”政策机制体系,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政策支撑。
编制连片改造技术指引、设计导则、场地设计指引、工程设计指引等配套技术文件,从功能优化、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风貌塑造、文化培育、业态提升等八个方面提出指引,补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短板,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统筹指导和服务。
制定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综合评估办法,从工作统筹、实施进度、文明施工、资金使用、改造成效、居民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流程、全方位评估,推动高质量改造。
谋划成片连片,改造提档升级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中“市、县应当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相关要求,以“完整社区”为目标,积极谋划成片连片改造,制定相应工作实施方案,选取一批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提升,由单个小区改造向成片连片纵深推进,由小区物理空间改造向街区社会治理转变,挖潜片区存量资源和活化利用低效空间等各类资源,撬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引入社会力量多环节参与,挖掘文、商、旅、创等街区价值,综合治理,全面提质,发挥片区改造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人居环境、文化环境、营商环境“三提升”。
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人居环境
结合城市居住社区补短板行动,以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为目标,出台《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及标准指引》,涵盖基础、完善、提升、统筹四大类60项改造内容,对失养失修失管的小区按照高标准实施优先改造,大幅提高完整社区比例。
改造中以消除安全隐患和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聚焦水电气路、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民生事项,开展“三线”整治,补齐消防等基础设施短板,切实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社区安全韧性。
注重丰富社区供给,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养老、托幼、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大力推动电梯加装工作,植入公共空间,构建“十五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探索盘活存量资源,激发社区活力
探索活化利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既有建筑,优先增加公共服务及市政公用设施,适当增加便民商业设施,控制活化利用影响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周边环境,提升老旧小区服务功能。
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路径。鼓励社会资本统筹利用城镇老旧小区及周边公有房屋、公共低效闲置用地等各类存量资源,通过全链条或分阶段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养等实施工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以产生的收益平衡前期投入。对“引入-监管-退出”全流程作出指导,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培养老旧小区“自我造血”能力。
凝聚多元力量,合奏幸福乐章
以基层党建统领社区改造,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构建“区-街-社区-网格-楼宇”五级党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党员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带头作用。主动了解居民诉求,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促进居民形成共识,形成有序参与、有效治理的良性循环。
完善“共同缔造”机制,组建由居民代表、居委会、政府部门、设计师、物业公司等组成的建设管理委员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全过程鼓励引导居民参与监督,为社区改造群策群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举办“大师作+大众创”系列活动,发挥大师引领作用;公开征集设计方案,收到近60份创意新、可实施性强的作品,吸引141万人次居民群众参与投票评选,实现美好生活“共同缔造”。
引导专业经营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明确相关设施设备产权关系,出资参与小区改造中相关管线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专营单位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老旧小区改造,对其取得所有权的设施设备等配套资产改造产生的费用,可作为该设备的计税基础,改造和维管费用可按规定计提折旧并在当期费用税前扣除,激励专营单位出资参与改造。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