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宜居佛山 共同缔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会议顺利召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12月8日,在市机关大院会议室召开了2022年度“宜居佛山 共同缔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会议。佛山市副市长乔羽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佛山市“共同缔造”行动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以及五区人民政府、住建部门参加了会议。
会上观看了“宜居佛山 共同缔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纪实片,随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曾阳春总结汇报了上一阶段佛山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情况,提出下一阶段改造工作任务和要求,并宣读了《关于表扬2020-2021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突出贡献集体、个人和典范改造小区的通报》;典范改造小区代表——顺德区康富花园项目以及大良街道北部片区老旧小区EPCO改造项目分别分享了项目改造经验。
作为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2019年起,佛山市积极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0-2021年,全市开工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312个,改造户数约9.6万户,楼栋约1.1万栋,面积约1100万平方米。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工作民生实事任务为开工数不少于37066户,目前251个小区已全面进场开工,涉及居民43303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总体工程进度为83%,改造工作有序开展。我市率先制定出台系列便民利民举措,促进“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实现全省范围内“五个第一”: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际开工小区、户数及面积全省排名第一;全省第一个地级市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考评;全省第一个老旧小区EPCO改造示范项目落地顺德大良;南海区桂一社区是全省第一个在老旧小区改造后成功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的小区;全省第一个地级市推动运营商牵头按照国标开展老旧小区“三线改造”(弱电部分)整治。
根据佛山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结合佛山市调查摸底及各区上报台账,到“十四五”期末全市须基本完成21万户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其中,2023-2024年,佛山市将持续开展不少于7.5万户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乔羽副市长对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老旧小区承载着城市发展史,也留下了不少居民童年的记忆。各级各部门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抓住冲刺关键期,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提前铺排推动未来三年工作,加快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提升改造综合效果,确保2025年底前圆满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
电焊属于明火作业
具有高温、炽热、易燃、飞溅的特点
在电焊作业时
产生的电焊熔珠会飞溅
极易引发火灾
因此,电焊作业必须由
符合资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
从事电焊作业
属违法行为
相关案例警示
一看你就了解
👇
潮阳区应急管理局
对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行政处罚案
01、关键词
电焊 | 特种作业人员 | 无证上岗
02、基本案情
2022 年 3 月 23 日,潮阳区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人员对位于潮阳区和平镇的某某加油站装修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广东某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员工韦某某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电焊作业。
执法人员现场下达《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责令其暂时停止施工作业,并按程序予以立案调查。
03、处理结果
广东某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焊接特种作业工人韦某某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从事电焊作业的行为,违反《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鉴于该公司能积极配合调查,立即停止作业,并重新聘用持有特种作业资格证人员,未造成危害后果,依据《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试行)》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符合从轻处罚情节。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潮阳区应急管理局对该公司作出罚款人民币 10000 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04、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
(七)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
05、典型意义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可能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和周围设备设施有重大危害的作业。案例中,该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违法行为。
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
不仅是违法行为
且对生产作业有着巨大的潜在危害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
遵守法律规定,注意安全管理
也是最有利的保障
娶媳妇,送彩礼
嫁闺女,陪嫁妆
这是中国人结婚的传统
那么彩礼、嫁妆、钻戒……
归个人还是夫妻共有?
感情出现问题
财产能否退还?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常见情况。
案例分析
情况一:小红在出嫁前,其父母为她准备了50万元作为嫁妆,并且在小红与小刚结婚登记之前就将这笔钱存入了小红的账户。这笔嫁妆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答案:不是!50万元存款是小红父母在小红登记结婚之前赠给小红的,属于小红的婚前个人财产。
情况二:小红和小刚先举行了结婚仪式,但还没有领取结婚证。此时,小红的娘家买了一辆车作为嫁妆,供小红的小家庭所用。这辆车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答案:不是!这辆车是在两人登记结婚之前小红娘家送的,若车辆登记在小红名下,则应属于小红的婚前个人财产。
情况三:小红和小刚领了结婚证,计划年底回老家举办婚礼。于是小红娘家给了小红30万元的嫁妆。30万元嫁妆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答案:不一定。小红娘家是在登记结婚之后给的嫁妆,属于婚后赠与。如果赠与时没有明确的约定只赠给小红一人,该30万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嫁妆并不是法律概念,嫁妆的本质是女方父母对女儿的财物赠与,若嫁妆明确约定属于女方个人财产,离婚后当然可以带回嫁妆。关于嫁妆的归属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嫁妆的归属问题
1、有夫妻财产约定时尊重夫妻双方的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2、区分婚前还是婚后
婚前:如果双方没有明确的夫妻财产约定,女方父母在婚前给女方的嫁妆(包括房产、车辆等财产),属于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存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婚后:女方父母在婚后给女方的嫁妆,如果没有明确是对女方个人的赠与,一般情况下属于男女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女方父母赠与财物时明确是赠与给女儿一方的话,那么这笔嫁妆仍属于女儿个人财产。
3、聚焦两会·关注民生
①冰箱、彩电等日常家用产品
如是婚前购买,则属于女方个人财产;如是婚后购买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②房产
婚前购买:如是女方父母全款购置房产登记在女儿名下,则属于女方个人财产;如是女方父母部分出资购房登记在女儿名下,则父母该部分出资为对女儿婚前个人的赠与,婚后夫妻共同还贷的,还贷及对应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③戒指、项链等私人物件
因其具有人身专属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的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属于个人财产,则该类嫁妆应属父母给女儿的个人财产。
④除前述所提到的嫁妆类型外
近几年也有父母购买大额保单作为女儿的嫁妆,这种情况,需要根据保单类型、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具体情况判断离婚时的归属。
离婚时嫁妆的分割
需要区分以下几点
1.如果嫁妆为婚前赠与女儿的存款,在离婚时能否要求返还则要看存款是否与婚后的财产发生混同的情况,或者该存款是否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用于生活消费。如存在混同或已消费完毕,则要求全额返还的主张原则上不会获得法院支持,可主张依据财产的来源和贡献度适当分割处理。
2.对于父母婚后给女儿的嫁妆,如果没有明确的约定,根据法律规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离婚时应作为共同财产分割,但实际会考虑财产的来源和贡献综合考虑如何分割。
3.对于父母婚后给女儿的嫁妆,如果是明确赠与女儿个人的财产,则仍属于女儿个人所有,离婚时不予分割。
说完嫁妆问题
咱们再来谈谈彩礼问题
在婚约纠纷中彩礼能否退还?
法律对此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彩礼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释义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我国结婚以登记为要件,未经登记婚姻关系不成立。此时,给付彩礼的人希望结婚的目的未达成,故为结婚而支付的聘金应予退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考虑到双方虽然办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夫妻双方未形成共同生活体,未享有夫妻关系中应有的权利,也未承担相应的义务,此时如果离婚,不退还彩礼对给付彩礼的一方有失公平,故此种情形下应退还聘金。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一方当事人为了按照习俗给付彩礼,或者为了所谓“面子”支付大额彩礼,从而导致其本人甚至家庭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甚至债台高筑的现象。离婚时,给付一方可能尚未能从给付彩礼导致的生活困境中摆脱出来,甚至未能还清因给付彩礼所欠债务,故此时应当返还彩礼。
除去上述三种法律明确支持退还彩礼的情况之外,彩礼是否返还应看具体法定情节,不是所有的彩礼都能要回来。以下几种情况彩礼不能要求返还:
(一)已经登记结婚并同居生活的。这种情形下因为已经达成了缔结婚约的目的,因此离婚后彩礼不能要求返还。
(二)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时间较长的,一般应当以两年以上或者同居生活期间生育子女的的情况,离婚后彩礼也不能要求返还。
(三)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的,离婚后彩礼不能要求返还。共同生活的界定,主要限制在家庭成员因生活、生产需要并实际支出,比如男女一方或双方患病花费、共同经营投资等。
(四)在婚约存续期间,婚约当事人死亡的情况,离婚后彩礼不能要求返还。但是,在死亡前已经起诉的应予除外。
关于嫁妆及彩礼的法律知识
你都明白了吗?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