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高明组织开展“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专题调研
详细内容

高明组织开展“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专题调研

时间:2022-12-09     人气:855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
概述:......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2.jpg

  富硒丝苗米产业园已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稻虾共养、稻田火车、5G智慧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

  图/佛山日报记者洪海

  昨日,由部分高明区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组成的调研组对高明区“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了解金色丰收段、多彩缤纷段的建设进度。近年来,高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接下来,高明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各个示范点串珠成链,推动高明乡村振兴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实地调研 为示范带建设建言献策

  今年,高明区提出大格局高标准打造“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荷城、杨和、明城、更合分别打造金色丰收段、绿色康养段、多彩缤纷段、红色传承段,确保年内取得初步成效。昨日,调研组先后前往荷城街道、明城镇,实地调研金色丰收段和多彩缤纷段的建设情况。

  在荷城街道石洲村,调研组参观了上三台村民小组的党群服务站,并了解石洲的乡村振兴工作。2019年,石洲村的上三台、下三台、新城连片区域被列为高明区乡村振兴的四个示范点之一。经过数年建设,如今石洲村已经成为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产业、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例如,在石洲片区扎根十余年的高明旺林园艺有限公司就在产业融合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该公司不仅年产盆栽超1000万盆,远销海内外,还推进花卉产业主题的农旅项目建设,拓展了露营、研学、体验等新业态,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随后,调研组前往多彩缤纷明城段,调研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崇步园区)的生产建设情况。该产业园核心区面积约1.2万亩,目前已引进广东银鹏农业、晟凡生态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稻虾共养、稻田火车、5G智慧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效益较过去有了明显提升。广东银鹏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月底稻田里的田头智慧小站就可以投用,大米加工厂、濑粉生产车间等设施设备未来也将落地富硒丝苗米产业园。

  最后,调研组前往明城镇明阳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自2020年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以来,明阳村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红+绿”文旅产业经济,以基层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位于辖区内的东门圩1475项目街区已经初现雏形。该项目通过盘活闲置公有资产和活化集体资产,重塑老县城的历史风貌,集中打造民间展览馆+博物馆集群,同时还打造了骑楼风情街、滨水美食街、特色小食街,吸引广大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调研组建议高明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不同区域发展不同的特色产业,加大乡村振兴成效的宣传推广力度。此外,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才在高明农村扎根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成效初显 成功创建一批示范项目

  记者了解到,经过大半年的建设,高明区“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初显。其中,示范带内所有行政村都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28个自然村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云勇公路、苗迳畜禽现代养殖示范区道路等多条示范廊道已建成通车,坑美梯田、东门圩1475等一批示范项目进展顺利。

  目前,高明区把示范带建设作为抓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推进,示范带内各镇(街道)、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示范带内所有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0万元以上,个别行政村达到1000万元以上。

  高明坚持深入推进“美丽高明”大行动,成功打造坟典村、大布村等一批风貌管控样板村,石洲村、石水村等9个行政村入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里两个重点产业项目——花卉产业园、富硒丝苗米产业园均已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今年,高明三洲黑鹅(非活类)成功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审定。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明区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过程中深入挖掘以革命“三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高质量推进明阳村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此外,高明区充分发挥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谭平山故居、陈汝棠故居、小洞村、平塘村等红色资源优势,形成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和教育意义的省级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示范村和红色教育基地。其中,“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高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邓卫华表示,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高明的乡村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乡村产业逐步发展。接下来,区农业农村局将结合多方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更充分地运用好建设资金,将示范点串联成线、结合成面,推动高明乡村振兴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