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以文创思维激活乡村“IP”
详细内容

以文创思维激活乡村“IP”

时间:2022-12-07     人气:50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概述:......

艺术带动、文化融合、文商旅并进……

  在位于荔湾区一处工业园区的工作室里,衣着简单、端着一次性杯子喝水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原副院长林润惠笑容慈祥,与身边随处可见的“阿伯”们并无二致。如果没有人介绍,你很难把他和我们每天都在用的各种各样的纸联系起来。但他的职业生涯可说与中国传统造纸工业的兴起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同步。如今,在这处工作室里,他正在尝试用最传统的方式、最传统的本土材料来造纸。

  不久前,林润惠和同事们在从化吕田莲麻村的古老造纸遗址附近,装上了一套手工抄纸的设备。村里盛产竹子,过去这里出产的流溪竹制曾经很有名气。他们想把悠久的传统重新接续起来,用文化和技术的力量,用文旅的思维,推动这个小村的创新发展。

  “重拾”传统产业 导入创新思维

  莲麻村是广州最北的村落,这里山好水好,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天然的大氧吧。

  莲麻所在的从化一带,早有造纸传统,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这里的造纸坊逐渐退出了市场,只留下造纸坊遗迹,可见大批浸竹池、抄纸池,还发现了当年打浆用的石臼。今年年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美院的一批师生们多次来到这里,研究怎样将这里的自然禀赋、人文景观变成乡村振兴的推进剂。林润惠他们将抄纸材料运到这里之后,很快就教会了村里的大人小孩们手工抄纸。他还惊喜地在这里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岭南传统造纸材料葛藤,并成功做出了葛藤纸。在工作室里,他兴致勃勃地对记者展示着“莲麻出品”的竹纸和葛藤纸。

  和林润惠一起来到莲麻的,还有他食品学院的老同事们。广州市文广旅局委托他们对莲麻农产品进行调研,提出可行性方案,尝试促进绿色农产品规范化的开发利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揭广川副教授对土产的“莲麻头酒”兴趣很浓。这种用“吕田本地大米、流溪河源头的溪水、自制的酒饼”为原料生产的酒,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吕田全镇高峰期酒坊有500多家,其传统酿造技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现在这些酒坊大多只是通过“广东省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证的经营模式加工,不能规模化上市,还需要在标准化、食品安全、市场开拓方面做很多功夫。

  广州美术学院李健教授团队在莲麻组织了乡村市集和面向青少年的艺术培训活动,尝试将“莲麻灯笼”打造成新的本土文化符号,同时以艺术的手段将享誉当地的“莲麻五宝”农特产品从包装到“IP”进行升级。他畅想着“邀请书法家去莲麻旅游,赶莲麻墟,吃莲麻宴,喝广美设计的竹篮包装的莲麻头酒,用流溪纸写字,做展览……”

  不同乡村 不同模式

  莲麻村的变化,是乡村振兴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基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任务契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携手广州美术学院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启动开展“广州市社区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课题研究。期待用社会设计的手段,更有效激活地方社区文化活动,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广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课题基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旨在推动多方参与、共同缔造的社区治理机制建设,以协同的组织机制创新,更好地协调社区多元力量共建共享社区公共文化,逐步建立“共同缔造”的文化共同体,带动社区文化新生态的培育。

  除了莲麻村,李健他们还在番禺区穗石村、黄埔区龙湖街道、白云区凤和村、花都区港头村展开试点。课题组根据不同的社区条件和问题,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流程,开展不同对策的实践,同时提炼一些典型问题,根据不同类型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的建议。包括莲麻村的“组织赋能模式”、穗石村的“艺术激活模式”、龙湖街道的“文化融合模式”、凤和村的“文商旅并进模式”、港头村的“IP引领模式”等。他们在穗石村组织“露天帐篷音乐会”,在龙湖街道聘请本土人士作为青少年的“乡土教育导师”……越来越多的村民、社区居民、外来人员被发动起来,一些新的文化生态似乎也渐渐露出端倪。

  广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为期半年的深化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建设社区公共文化共同体的办法,探索社区如何开展文化治理的路径。并因此转化成某种指引性成果,很清晰地把乡村遇到的各种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分解,提出一些针对策略,包括可以直接指导使用的应对工具和操作办法。项目后期深入实践的重点工作将着眼于社区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工作机制、路径、组织方式、行动界面研究等方面。

  文创前沿

  新文化模式“种”进乡村

  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潭溪村,是一个景色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老村。它也是广东省文联等几家单位的对口帮扶对象。一支“乡村振兴驻龙村镇帮扶工作队”在它所在的龙村镇扎下根来,尝试用文化焕新乡村,用文创思维把老村“IP”做大。

  文化方面,工作队的队员们在潭溪村小学建起了“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在村里建起了文体广场,用墙绘描绘了村镇的美景,推动乡村文艺“两新”群体发展,还打造了“艺术乡建·乡见未晚”系列活动;产业方面,工作队帮扶养鸡场养殖,将撂荒多年、杂草丛生的山中田进行复耕复绿,开辟“撂荒地复耕复种示范点暨粤油花生实验田”;公共服务方面,在潭溪村至石溪村段沿河绿道建设太阳能路灯,打造“瞭望山舍”文化工作室……

  类似的探索,在广州地区的其他一些文化机构那里也能见到。如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与广东省文旅厅驻镇帮扶工作队携手合作的“文创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就尝试以文创之力赋能乡村振兴,通过“粤读文创书房共建”“与本地优质企业结对合作”等形式,结合联盟成员单位的高水平文化创意资源,为乡村文创开发、乡村研学建设、乡村非遗活化、乡村产业宣传等助力。如在粤北始兴,广东省博物馆与始兴博物馆展开文创项目共建、亚历亨茶文化主题研学基地共建,同时始兴县车八岭茶业进驻省博物馆天猫旗舰店、微店以及线下渠道,始兴罗坝醇酒厂进驻省博物馆渠道及产品推广,并对当地一些农特产品牌进行包装设计及产品推广。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的文物精品,如清代外销壁纸中的元素,被用在了始兴当地农特产品的包装上。

  文创联盟秘书长、广东省博物馆开发经营部副主任王小迎说,接下来双方还会联手深入挖掘更多契合点,让广东省博物馆那些具有比较高知名度、大家也都很喜欢的馆藏品、IP形象等与始兴和韶关的本地文化特色更好地结合起来,打造既有深刻文化内涵,又有醒目的辨识度,同时真正好用、好吃,符合市场需要的文创产品。

  记者了解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许多地方立足地域文化,加大对地方特色文创的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文旅。而基于活动平台打造文创空间孵化载体,可以提供更多的渠道,将乡村丰富的农业、民俗、风土等资源与产业、市场对接起来,借助知名文化机构的“端口”和“平台”,借助高校的智力和校友资源,无疑可以放大分散各地的乡村特产、景观等的传播效果和美誉度,一方面让乡村得到更多关注和资源注入,另一方面则可以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从而建立起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