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广州市民政部门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张爷爷,来换厚被子啦——取暖器也帮您准备好啦!”这是发生在广州市老人院的一幕,护理员正在帮助在院老人添衣加被,以应对近日到达广州的强冷空气。早在一周前,广州市老人院、各养老中心早已储备好御寒物资,并做好衣物床品曝晒消毒工作。随着气温变冷,工作人员立即为老人换上加厚的棉被和毛毯,为特困老人送上整套棉服、手套、围巾和棉鞋,确保每一位老人全副武装抵御寒潮。
据气象部门报道,30日凌晨起强冷空气将自北向南影响广州,日平均气温下降12~14℃,市区最低气温仅8℃,此次强冷空气过程具有气温急降、降幅大、风力大等特点,并伴有小到中雨。为保障各类民政服务对象生命健康安全,广州市民政局提前部署、认真谋划,积极开展寒潮天气服务关爱和安全保障工作,全力保障全市308间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救助管理、精神卫生等民政服务机构和8.41万独居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以及流浪乞讨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迅速行动,切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众服务保障
市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召开动员部署会,对强冷空气防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强调、再部署;及时印发《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迅速做好强冷空气防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此次强冷空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坚决克服任何麻痹松懈思想,落细落实各项防御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亲自协调,带头抓好落实,强化形势研判,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做足安全防范;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参与防寒防风志愿服务活动;健全视频调度系统,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防范到位、措施到位。
通过“穗救易”系统、“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全市176个“双百工程”社工站、236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依托全市176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2345热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家座席,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作用,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全力抓好全市约8.41万特困人员、独居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特殊困难重度残疾人等群众的探望走访、关心关爱等工作,特别是疫情高风险区内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工作,积极协调解决因天气寒冷、疫情防控等原因造成的突发性基本生活困难。“平安通”保持全天候24小时在线提供紧急呼援服务的同时,重点向散居、特困、独居等特殊老年人拨打天气寒冷提醒电话,掌握健康状况。
雪中送炭,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指导各区、各救助管理机构提早谋划,储备足量的棉衣棉被等防寒物资和口罩等防疫物品。各救助管理机构配齐各类保暖物品,全面检查站内各项防寒设施,保证性能完好,运行正常。全市11个区民政部门和6个救助管理机构建立了防寒应急预案,与市气象灾害(寒冷)应急响应同步启动,第一时间部署力量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各区积极协调统筹各类御寒物资,全面做好临时庇护点的防寒保暖工作。全面开展街面巡查救助,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组建13支救助小分队开展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在寒冷天气期间,延长工作时间、扩大巡查范围、全面加强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巡查和转介处置。在行动中,加强对街巷、涵洞、桥底等流浪乞讨人员集聚场所(区域)重点巡查,及时发现、指引、劝导、护送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入救助站或临时受助,为不愿入站求助的人员发放求助指引和御寒防疫物资,并通报镇街跟进服务管理。全市各救助管理机构24小时值班值守,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应急力量全时待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到“应救尽救”。指导各镇街开辟临时庇护场所,24小时开通“红棉守护”热线服务,根据群众求助需求和意愿及时就近转介至临时庇护场所或救助管理站。积极开放具备场地、防控设施设备、物资、人员等条件的部分社工站,为困难群众提供临时庇护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作用,积极引导社工、志愿者、热心群众及时提供求助线索,开展多元化关爱服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
温暖守护,切实保障民政服务机构及服务对象安全温暖过冬
全面强化全市308间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救助管理(安置中心)、精神病院等民政服务机构的防寒保暖措施,启动低温现场处置预案,提前做好服务对象居住区域取暖设备的检修工作,确保取暖设备正常运转和用电安全。及时储备防寒物资,为服务对象添加棉被衣物,从饮食、起居、活动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密切关注服务对象身体状况,重点看护好身体虚弱、抗寒能力较差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服务对象。
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备勤制度,配齐配强应急队伍,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补充储备应急物资,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加强“四不两直”检查督导,及时排查和督促整改问题隐患,立行立改、闭环销号。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层层传导、层层压实强冷空气防御工作责任,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督责任、机构主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全力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有序运行。
近日,在南沙区东涌镇市农科院基地举办660亩丝苗型优质香稻机械化示范种植现场会。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东涌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石基村农户代表以及市农科院科研人员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质优稳产有市场。本次示范的3个品种均为市农科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丝苗型优质稻,其中“广丰香8号”被多年评为广州市农业主导品种、“二广香占3号”荣获“广东首届稻米产业发展大会十大优质金奖品种”并被认定为“广东丝苗米”。以上3个优质稻品种外观漂亮、细长粒、口感好、营养丰富,市场认可度高,产量有保证,湿谷亩产可达1000市斤。全程机械化高效省工。660亩香稻从播种至收割全程机械化,无人机直播、无人机空防、机械整地、机械收割等,减少了人工,效率更高。其中无人机一小时可以播种70亩地,特别适合大规模连片水稻种植,免去了育秧插秧环节,水稻种植更便捷更轻松。示范辐射效果显著。现场会上分享了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经验,为带动周边农户开展轻简化、机械化种植发挥重要示范作用。市农科院已连续两年在东涌镇推广示范机械化种植收割优质水稻,规模越来越大,全程机械化种植已成为南沙区水稻生产的亮点。
市农科院今后将以东涌基地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为抓手,加大连片生产示范力度,更好发挥优良水稻品种、高效机械化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增效增收的关键作用,推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广州南站目前对进站乘车的旅客严格落实100%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100%体温检测、100%健康码绿码亮码通行。去往北京方向的旅客还需出示“北京健康宝”和二次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没有购买车票、不符合疫情防控乘车条件的旅客,不得进站乘车。
为保障广大旅客安全顺畅出行,广州南站根据旅客需求,精准实施“一日一图”。11月30日,增开广州南开往深圳北、长沙南、武汉、宜昌东、西安北、成都东、岳阳东方向的列车12趟。12月1日至10日,均有增开前往深圳北、长沙南、武汉等方向的列车。
同时,广州南站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加密消杀频次,将验票闸机、电梯、厕所等客服设备设施由每4小时消杀一次,调整为每2小时一次。每晚营业结束后对站场进行全面彻底消杀。在出站层设置有免费核酸检测点,对到达旅客进行“落地检”,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通过铁路传播的风险。
近期,广州南站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将营业时间由凌晨5:30提前至5:00,将实名制验证闸机时间由提前3小时进站调整为提前5小时进站。根据客流情况,最大化开启实名制验证通道、安检通道、检票通道,确保旅客进站乘车畅通。
此外,广州南站坚持为旅客24小时不间断供应热水;在各实名制验证区、安检区设置急客通道、爱心通道,为开车前15分钟内的旅客以及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优先快速进站服务;持续畅通网上线下重点旅客预约爱心服务,加派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初心服务岗”、各进出站口为旅客提供出行指引、咨询解答、失物招领、广播找人等服务,保障旅客温馨出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