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区建成最小应急单元1145个
建好建强小单元 用心守护大平安
从化区位于广州市东北部,是广州面积最大的行政区。长期以来,警力不足是从化区平安建设工作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坚持高位谋划,夯实基层基础,聚焦实战运用,健全机制体制,打造一批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联动高效、实战必胜的处突尖兵,全面提升平安从化建设水平。目前,全区建成最小应急单元1145个,其中A类286个、B类158个、C类293个、D类408个,基本实现学校、医院、党政机关、人流密集场所等全覆盖。
强化队伍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在江埔街海塱社区,不少市民群众可以看到,每天都有戴着红袖章的安保人员拿着防护盾牌、安全钢叉、长棍等装备在社区附近巡逻,有时还会有安保人员开着巡逻车在社区巡查。而这,就是海塱社区通过整合管理方、物业保安和村治安联防队员力量组建而成的最小应急单元。
“我们最小应急单元的队员白天会在海塱商圈范围巡逻打点,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便及时制止。如果遇到一些应急事件,他们会第一时间汇报给辖区社区民警,然后协助处理。晚上,队员会提醒商户注意防火防盗等,并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欣荣广场应急单元负责人说。
据悉,目前海塱社区一共建立了18个最小应急单位,在辖区每间酒吧、桑拿沐足店等都建立了一个应急小单元。“在日常工作中,各个最小应急单元负责各自场所及周边的巡逻防控,而欣荣广场则由另一个应急单元负责日常的巡逻。我们的应急单元在即将发生甚至已经发生突发事件时,能用最短的时间进行处置,现场化解矛盾,将事态化解在萌芽状态。”江埔派出所海塱警务片社区民警说,最小应急单元的成立,对辖区的治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今年以来,海塱片区的总警情下降了10.5%左右,很多冲突都是在群众没有报警就让应急小单元及时化解了。
海塱社区最小应急单元的做法、成效是全区最小应急单元工作的缩影之一。近年来,在区委平安从化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从化区成立了由区委政法委书记、区公安分局局长担任总召集人的最小应急单元建设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8个镇(街)全部参照成立推进小组,带动279个村居全面参与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区委平安办牵头,定期对全区最小应急单元运作情况开展督导检查,督促责任单位查漏补缺、优化提升,有效形成政法统筹、公安牵头、部门联动、基层建管的工作格局。
在工作中,从化区加强力量整合。公安机关统筹,保安、治安联防队员、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凝聚防控合力;加强装备配备。按照“八统一”要求,落实装备购置,全区共投入370余万元购买马甲、袖章和帽子等标识,以及哨子、长棍、防护盾牌、安全钢叉、对讲机等标准化装备,实现对讲机配备率100%;建立以校园、医院、景区为重点的每日抽查机制,在特殊防护期间针对性地加强拉动测试。依托“立码报”平台和最小应急单元专属对讲机实行每日扫码上岗报备管理,月均扫码报备率在98%以上。
聚焦实战加强培训
努力实现共建共治
为提升最小应急单元战斗力,从化区聚焦实战应用,推动高效处置。工作中,从化区突出技能培训,打造“业务能手”。组织举办业务技能培训90余场次,通过送教上门、线上培训等方式对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开展业务专训,夯实最小应急单元应急处突基础能力。今年以来,从化区最小应急单元协助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共66起。
突出应急演练,培育“处突尖兵”。从化区以实战化为导向,不定期开展模拟应急演练和拉动测试,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拉动测试11265次。今年6月,对欣荣商圈、区中医医院、太平镇等最小应急单元开展双盲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响应快、处置好”;突出科技赋能,做强“指挥中枢”。将最小应急单元纳入综治中心和区公安分局指挥调度体系,通过“立码报”挂网,清晰掌握最小应急单元上岗报备情况,可通过“雪亮工程”综治平台、综治视联网、对讲机实时调度最小应急单元前往支援,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处突目标。
同时,从化区不断健全机制体制,实现共建共治。实行“十户联防”,守牢重点区域。在各旅游景区实施“最小应急单元红袖章”工程,以警格为单元,将景区内10家旅馆、酒店等最小应急单元的队伍组建临时巡防队定时参与巡逻,实行“十户联防”。2021年以来,最小应急单元共制止不遵守疫情防控政策、扰乱旅游秩序违法现象169人次,为派出所提供各类线索11条。
此外,落实奖励保障,激发队伍活力。从化区引导最小应急单元队员在“广州街坊”小程序上进行实名注册,免费领取人身意外保险;发动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筹集资金,定期对优秀队员进行奖励慰问,累计奖励12人,助力先进单位提升最小应急单元整体素质和水平。强化考核评价,提升建设实效。将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及常态化运作纳入年度平安从化建设考评,综合线上智能多元评价、线下实地明察暗访情况,对各镇(街)最小应急单元建设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实行每月专刊通报。
资金支持超240亿元 推动投资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下简称“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有助于发挥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稳住经济大盘。
重大项目资金需求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本金到位难、到位慢是长期制约项目建设的“痛点”,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方式用于项目资本金,金融机构匹配相应贷款,实现“四两拨千斤”。政策性资金撬动之下,为相关项目加快开工注入“强心剂”。
广州打出组合拳,推动政策快落地、重大项目快开建。据统计,截至记者发稿时,广州市签约的35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有望尽早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解读: 政策性金融工具可有效降低重大项目成本
何为政策性金融工具?它对于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又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据悉,从1996年开始,我国实行资本金制度,各种经营性投资项目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才能进行建设。“也就是说,要投资建设一个项目,必须有非债务性资金,可以理解为‘本金’,然后再从银行或资金市场筹措的债务性资金。”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缓解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推出多种投融资政策工具箱。今年6月以来,国家确定以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规模超6000亿元,广东省落地规模超千亿元。其中,广州市签约项目共35个,签约规模超过240亿元。
据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是由国家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债券募集长周期、低成本资金,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方式注入项目资本金。“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支持可以有效降低重大项目成本,根据目前项目与银行签约情况,项目实际资金成本约在3.1%-3.5%左右。因此,争取到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支持,资金到位了,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成投放重点 广州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动能更足
政策性金融工具往往投向哪些领域呢?目前,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城乡冷链和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八大领域20多个专项。“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以准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为主。”该负责人介绍。
记者梳理发现,从广州的情况看,广州市签约项目共35个,投放规模超过240亿元,规模在广东各地市中居于首位。从投放领域看,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成为重点。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项目总数来看都是最多的,共15个,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投放金额超过195亿元。包括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周边临空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8个项目,广佛西环等3个铁路项目,增天高速等2个高速公路项目,以及南沙港通用码头和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从中,不仅能看出广州在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上的基本盘与未来发展战略方向,也能看出广州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枢纽门户”担当。
与此同时,市政和产业园区项目17个,总投资接近300亿元,投放金额接近30亿元,包括增城南部水厂及配套管网等5个市政项目,以及知识创新谷等12个产业园区项目,这些项目为广州筑牢城市发展底座,打造更多发展平台激活新动力增加底气。此外,产业及其他项目3个,虽然项目数量不多,总投资接近200亿元,签约规模接近20亿元,但集中在半导体制造业上,包括粤芯半导体12英寸晶圆制造等,显示广州正朝制造业立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往东看——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作为广州市4个国家级物流枢纽之一,定位为“通道+枢纽+产业”枢纽经济示范项目。如今,枢纽一期工程项目先行工程已于9月21日开工,力争“十四五”期间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助力广州加快建设“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和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与此同时,这个坐落于广州东部城区增城的大型交通枢纽,也将推动更多湾区东部城市将目光投向广州,成为广州东拓打造城市“第三轴”的重要一环。
朝南望——位于广州最南端龙穴岛南部的广州港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工程,此次签约资金规模为7.2亿元。在短短1个月时间,项目就完成了从政策性金融工具签约到放款再到开工的全过程。目前,项目正在加快先行工程的施工,将力争今年形成码头主体工程4.2亿元的实物工程投资量。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广州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深圳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向北走——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作为我国民航机场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扩建工程而备受关注。不过,剑指世界级枢纽的美好蓝图下,其建设体量和投资金额也都非常庞大。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支持将保障机场2025年如期建成。
西边瞰——伴随着隆隆轰鸣,广佛西环狮山1号隧道盾构井正式实施首幅连续墙施工,标志着由广州市牵头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都市圈首条跨市城际铁路建设进入新阶段。
析因: 五大法宝助力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加速跑”
当政策性金融工具快速落地的同时,一个个广东省、广州市重点项目已经开足马力、锚定目标跑起来了。
据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目标,广州集齐了五大法宝——“齐发力”“快响应”“多申报”“保签约”“促开工”,从政策解读、申报签约到推动开工实现全流程保障。
齐发力:高位推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各级发改、规自、工信、住建、国资、金融等部门组成专班通力合作,全力发动申报,高效协调签约。
快响应:严格做到“第一时间”响应。如国家启动政策性金融工具工作后,第一时间详细解读政策,实时总结发布系统填报指引和审核要点,申报过程中出现需国家和省支持的事项时,第一时间及时汇报争取协调解决。
多申报:组织各区、有关单位全面挖潜项目,实现“重点企业牵头报”“重大项目全部报”“重点区域带头报”。
保签约:全链条、分层级、无死角的密切沟通是保障广州市大项目应签尽签的法宝。
促开工:按照承诺开工日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并联审批工作专班每日调度,推进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总体进展顺利。
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驳船泊位先行工程
为及时掌握农村公路技术状况,2022年5月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工作,指导各区合理选用检评标准,科学制定检评计划,有序实施自动化检测工作,要求各区本年度自动化检测评定里程比例不低于辖内里程的40%,完成约2700公里检测评定任务。
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约2900公里检测里程,超额完成部署任务,助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科学、合理决策,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精细化水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