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南海有底气!
实施“标准引领、核心带动、品牌助力”发展战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推进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将南海区打造成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
为加快氢能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培育发展氢能产业经济,推进“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委托浙江大学对氢能产业规划开展研究。近日,经南海区政府同意,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标准引领、核心带动、品牌助力”发展战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推进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将南海区打造成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
近年来,在广东省和佛山市的高度重视下,南海区氢能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政策体系逐渐成形,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着在技术水平和成果转化、产业链布局、氢源供应体系、土地资源方面等方面的问题。《规划》科学研判南海区氢能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结合国家省市战略部署,尤其是2019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的“加快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探索先进储能、氢能等商业化路径,依托互联网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关精神,提出“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探索氢能商业化路径,制定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相关对策,明确构建氢能商业化应用的支撑体系,健全南海区氢能产业链,培育氢能产业体系,实现氢能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规划》提出,南海区氢能产业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南海区氢能产业先发优势,推进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实施“标准引领、核心带动、品牌助力”发展战略,建设六大重点平台,建立健全氢能产业链,培育氢能产业体系,科学布局并加快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团队培育,加大力度支持氢能终端产品商业化推广应用,将南海区打造成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
南海区氢能产业将实施“标准引领、核心带动、品牌助力”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为契机,依托IAHE-CSD秘书处、ISO/TC197联络处、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和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技术力量,占领氢能标准制定的高地,引领氢能产业发展;以仙湖氢谷为核心,推进“一湖一城三园区”建设,致力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区和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带动南海区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进程;以UNDP氢能大会为抓手,打造中国乃至国际顶级的氢能产业大会和氢能燃料电池会展品牌,将氢能塑造为南海名片,营造氢能产业良好发展氛围,助力氢能产业集聚发展。
《规划》将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目标分为近期(2020 – 2025年)商业化创新探索阶段、中期(2026 – 2030年)商业化推广阶段和远期(2031 – 2035年)商业化应用三个阶段。提出了“到2025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达300亿元;到2030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达1000亿元;到2035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南海区氢能产业布局原则以专业聚集与功能融合相结合、存量优化与增量提升相结合,产业链布局应以高性能氢燃料电池及动力总成、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部件、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含客车、物流车及环卫车等特种车辆)、氢能部件设备装备制造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装备制造为辅,突破高性能氢燃料电池和“四泵四器”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同时合理布局氢源、加氢站网络等氢能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辆、船舶、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等氢能应用。空间布局以“仙湖氢谷”为核心,构建“一核两翼”的总体空间布局,营造氢能公交、物流车、轨道交通、船舶、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等多样化氢能应用场景,推动南海区氢能产业快速形成“研发-生产-推广”良性产业生态圈;其中,“一核”是指以“仙湖氢谷”为核心,“两翼”分为东、北两翼,东翼沿桂丹路,打造氢能产业创新服务区,北翼沿博爱路,打造燃料电池汽车装备制造区。
《规划》提出,要注重基础设施布局,南海区氢源供应体系必须经济、合理地整合区外尤其是珠三角富氢地区的氢气供应,并在区内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或天然气制氢,探索开展发电厂制氢等项目,构建区外供氢和区内制氢相结合的供氢方式,保障氢源稳定供给;方法包括工业副产氢、发电厂制氢、可再生能源和谷电制氢等。《规划》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站点选址进行调整,特别是要调整加氢站选址思路,优先考虑布局独立选址的加氢站,加快加氢站建设步伐;同时,要求新建、迁建加油站必须合建加氢站。
《规划》提出三项重点任务,一是在产学研支撑方面强化六大平台建设,包括仙湖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华南氢安全促进中心、氢能检测中心、华南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服务与管理中心、UNDP氢能经济职业学院等。二是在产业链强化方面强补关键环节,健全氢能产业链条包括氢源供给、氢储运体系、标准加氢站建设模式、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部件、加氢设备核心阀件关键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与制造水平等。三是在商业化应用方面构建多样化应用场景,在交通服务领域、发电备电领域、氢农业、氢生活领域等进行推广应用。
同时,《规划》也提出要从机制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安全保障、宣传保障方面提出建议方向,构建完善保障体系,为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防疫防火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复产,为了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两不误,近日,南海公安分局黄岐派出所女子抗疫先锋队联同黄岐消防复工复产突击队、社区警官组成突击检查小组,深入辖区开展企业复工复产防疫和消防检查宣传工作。
2月14日下午,突击检查小组来到黄岐海北片区某大型企业,兵分两路开展检查。
女子抗疫先锋队队长陈瑞贞带领队员走进车间,对复工人员进行现场体温测量,派发防疫宣传资料,普及防疫知识。随后,女子队还与该企业负责人进行交谈,要求企业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措施,对内部办公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对复工人员也要按要求做好体温的测量、登记等工作,对作业人员要配备好安全防护和防疫防护用品,防止疫情传播。针对该企业女工较多的情况,女子队发挥女性细腻柔软的一面,和她们交流家庭防疫的问题,传授她们家里防疫方式方法。
另一边,消防复工复产突击队队员和黄岐派出所社区警官以防疫工作为切入点,排查写字楼及生产车间存在的消防隐患,对存在隐患的地方,要求企业相关负责人现场整改,未能及时整改的,则将其登记在册并督促尽快整改。同时,消防队员和社区警官还对企业负责人、部门领导及车间组长开展消防培训,并成立消防安全宣传微信群,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广泛传播消防安全宣传视频、文案,并督促企业自学自查自纠自我提升安全意识。
“您们真是‘智多星’!”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对检查小组称赞道。他表示,自复工以来,黄岐派出所女子抗疫先锋队、黄岐消防复工复产突击队、社区警官分别为其提供了各类咨询帮助,为其疫情期间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而家住平洲夏教的外国朋友阿布都拿,也在为中国的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2月21日,阿布都拿来到平洲派出所夏教社区民警中队,用一口熟练流利的普通话为民警加油鼓劲,并送上300个防护口罩。
当日下午,一位皮肤黝黑、身穿白色针织衫的外国朋友拿着绿色手提袋,突然走进了夏教社区民警中队。“你好!我送点口罩给你们,加油!”在将装着口罩的手提袋放在前台后,他便转身离开。随后,中队长李树炳了解到,这位居住在辖区的外国人经常来派出所办理外国人住宿登记,根据登记时留下的电话,李树炳联系到了这位外国朋友。
“这点口罩不用很多钱,我们只给中国一点点,中国给了我们很多!”电话里,来自也门的小伙阿布都拿向民警道出了赠送口罩的原委。在华学习工作15年的他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中国人的热情务实,让他喜欢上了中国。“因为我是外国人,经常要向你们(政府部门)咨询,办理外国人的手续。你们每次都会很耐心、热心地帮我解决各种问题。春节期间,我和朋友在沙特阿拉伯买了口罩带回中国,送给你们一些,希望你们能保护好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位外国友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中国尽快渡过难关。“我很喜欢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祈祷疫情快点过去,让我们继续在这里享受工作和生活。”当日下午,阿布都拿和弟弟赛迪卡再次来到夏教社区民警中队,当面对民警表示感谢。
疫情爆发以来,平洲派出所积极做好外国人管理和服务工作。除通过外国友人联系管理微信群,在线发放疫情防范电子宣传单外,外事专管员还定期上门走访,了解辖区外国人的行踪、动向,为疫情期间不能出门的外国友人答疑解惑。
战“疫”无国界,外国朋友的暖心举动让民警非常感动。“虽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但我们有一样坚定的信念,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战。”李树炳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