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均安镇警调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有困难?找警察!
这里有专业调解员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问题疑惑迅速解开
矛盾纠纷化于无形
在顺德区委政法委及均安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面统筹下,均安镇警调中心自2022年10月17日起正式启动运行。自此,均安镇开展民间纠纷及刑事治安案件中的民事纠纷调解有了新去处!
均安镇警调中心设置在均安镇政府综治大楼一楼,设有一个专门的对外服务窗口和一个常驻办公室,聘请了佛山市正和调解中心的专业调解员进驻办公。
启动运作首日,中心即迎来了第一宗调解事项。
10月17日下午,均安镇畅兴工业园一群众欧阳某到警调中心前台咨询,说自己因租赁合同问题与蒋某产生纠纷,双方就合同细节各执一词、争持不下,故相约寻求第三方进行调解处理。了解到均安镇警调中心已经启动运作后,双方当即到中心前台进行了事项申请。前台工作人员对欧阳某反映的纠纷事项立即进行了受理,并交由中心调解员跟进。调解员认真梳理了双方纠纷的有关情况,并约双方当事人到调解室进行了协商,经过调解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专业分析,双方当事人的问题疑惑得以迅速解开。随后,双方对租赁合同的细节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在调解员的主持下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一宗因租赁合同问题引起的民间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妥善化解。
目前,均安镇警调中心开展的人民调解业务主要内容包括:
01
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涉及人身和财产权益方面争议的纠纷,比如婚姻家庭、邻里、人身损害赔偿、劳动争议、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产生的民间纠纷。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公安机关可以移送警调中心进行调解。
02
治安案件与当事人和解的刑事案件中涉及民事责任的纠纷。
03
部分符合人民调解范围的涉警信访事项。经派出所信访工作负责人甄别梳理后可通过人民调解化解,并征得信访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涉警信访事项,可以移送警调中心进行调解。
04
下列纠纷不得受理调解: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禁止采用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案件;国家机关、仲裁机构已经处理或者受理,且未委托调解或者邀请协助调解的纠纷案件。公安机关不得将人民调解范围外或不适合调解的治安与刑事案件交由警调中心处理。
警调中心的建设运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镇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及时有效将群众日常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根本,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欢迎广大有调解需求的群众到警调中心咨询办理。
办公时间:国家法定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
办公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永安路8号;
办公电话:0757-25386216。
大良钟楼站TOD
当9月22日,顺德大良向全社会公布“佛山地铁3号线大良钟楼站TOD项目”的5个候选设计方案时,许多顺德人对方案一“凤鸣朝阳,气聚大良”的设计倍感亲切——
在方形的平面布局上,巨大的同心圆环由笔直的步道轴线贯穿,让人第一眼就瞬间想起曾经的圆形广场与市民大道。因其尊重场地的历史肌理、延续城市记忆,“凤鸣朝阳,气聚大良”得到市民与专家一致青睐,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正式方案。
在500年顺德城市原点,将充满年代感的复古元素与极具张力的现代建筑相结合,“凤鸣朝阳,气聚大良”传递出怎样的讯息与内涵?答案或许就在其背后的设计故事里。
01
既留住乡愁,也看得见发展
大良的7座地铁站,每一座都是别具风味:有毗邻广东第三大内河港口的“顺德港站”,有直通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顺德欢乐海岸站”,也有以顺德百年历史名校命名的“顺德一中站”。
深厚的文脉,是“大良钟楼站”的独特标签。鸟瞰地铁站,在500米步行圈范围内,是钟楼、人民礼堂、西山庙、凤岭山、清晖园、华盖路等一众穿越时光的历史建筑环绕,顺德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在此处齐聚。
“这里是顺德当之无愧的城市原点。作为顺德中心城区第一条地铁线,我们尤其重视大良钟楼站的开发。”大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梁泳斌说,大良对有着“超级引擎”之称的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从2016年地铁破土动工之际便着手进行研究。
选择TOD模式,首先就要明确“建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项目既要有公园、广场、配套停车场、商业体等功能,也要融入大清晖片区综合改造,实现有现代化都市元素的城市更新。”梁泳斌说,在此期间工作组与多家设计单位围绕各种理念、规划、设计方案,做了很多大胆且有益的探索。
在以需求为导向的思考过程中,项目团队逐渐明确了五个方面的诉求:
一是解决公共交通不完善、停车难问题;
二是实现嵌入山水、融入周边的理念;
三是满足市民对公园、绿地及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
四是增设慢行交通系统的功能;
五是延续城市记忆、再现历史文脉渊源。
“大良钟楼站地处历史脉络非常厚重的片区,顺德建县后的570年历史,有一半都是从这里启航。”梁泳斌表示,TOD项目“既要留得住乡愁,更要看得见发展”,这是最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02
把空间和功能还给市民
“在开始建地铁的时候,省设计院就有参与进大良钟楼站TOD项目,共同见证了整个项目从无到有。”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江山回忆道。
尽管在海外有10年时间,并经手各类TOD项目,当开始为大良钟楼站设计TOD时,江山坦言过程仍是充满挑战:“不同于传统TOD项目致力于创造最大商业价值,大良钟楼站TOD项目从一开始便是以人为本,要把空间和功能还给市民与城市。”
为TOD项目创设功能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将多元功能嵌入有限空间、融入山水景观、接续文脉传承。
“我们力求‘灵活多用’满足人的需求,创造出立体的复合型空间。”江山说,方案为商业办公及文化展示打造开放街区的形态、多元活动场景的沉浸式社交平台,十几米高的天光城市客厅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创想和特色的空间体验,同时为历史文化和商品提供最具创意的孵化展示平台,寻求更多的社会性和人文价值。
在地下空间追求功能最大化的同时,地上空间更注重功能性和自然美感。事实上,“凤鸣朝阳,气聚大良”的方案名,正是源自此处独特的地理风貌,“整个大良钟楼站地处凤岭山麓东侧,四周被历史建筑怀抱。在这个稍稍下沉的地面空间里做城市会客厅,我们多用自然手法融入现有城市风貌,为市民留白增绿。”江山说,通过对流于表象的人造设计“做减法”,一切体验于自然与无形中,“只有走进TOD、身处其中亲身感受,才会发现这里面有这么多功能性空间和精致的细节,这是我们尊重自然与历史文脉的设计逻辑。”
整个项目设计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接续文脉传承”。“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泡在图书馆、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地方文献,整理分析大良钟楼公园区域的自然风貌、历史沿革,基本把这里从过去到现在的城市肌理怎样变化、怎样延续梳理得很清楚。”江山说,经过反复论证,最终设计团队确定重现圆形广场与市民大道,“这样既能尊重原貌、延续历史,同时也能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03
“最大动力来自一股责任感”
回顾整个设计过程,大良钟楼站TOD项目给建筑师留下的最大感触,是比平时想得更多、考虑得更多了。
对于普通的商业类型TOD项目,设计更多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出发,操作上也有成熟的例行公式。“但接手大良钟楼站TOD项目之后,我们要跟着政府从市民需求出发,系统思考‘建什么’‘能否建’‘怎么建’等问题,这就超出了一个传统建筑设计的思考范畴。”江山说。
在从“以客户为导向”向更多的“以用户为导向”的思考中,建筑师感到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当我们向区、街道汇报功能设计时,他们会强调商业区域要增加文化属性,要思考可持续发展,不能引入后就任其自生自灭。”他表示,这些思考都是从更大的社会责任出发,在一步步让功能越来越饱满、越来越合理的过程中,“我们的责任感越来越强,收获也越来越大。”
大良钟楼站TOD项目从始至终,都向社会传递出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此前在方案未确定、时机未成熟时,尊重市民意见建议及时撤回围蔽,还是后来把设计方案向全社会公开,邀请市民选出最满意的方案,项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TOD项目真正惠及全体市民。
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建筑项目考虑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我觉得大良钟楼站TOD项目尽管体量不大,但这种以人为本,加强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理念,顺应了发展趋势,走在了时代前列。”江山说。
图片大良钟楼站TOD项目注重以人为本,加强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理念。图为TOD项目下沉空间设计有独特的大良鱼灯造型。
随着10月初设计方案的正式公布,标志着大良钟楼站TOD项目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钟楼公园片区也已开展围蔽等待施工,但省建院新城公司设计团队的任务并没有结束。
“下一步我们要将人民礼堂更新纳入TOD项目,让它与现有设计语言对接起来,成为点睛之笔。如何让这个已有62年历史的建筑重新焕发新活力,与广场一起创造非同寻常的空间体验,让历史和未来在新的维度对话和融合,将非常具有挑战。”江山说。
“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近期,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又有新动态。
国家邮政局透露,加快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和循环化,大力实施“9917”工程。“这是必然趋势,快递物流业的绿色化必须加速推进。”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说。
今年年底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达1000万个
过度包装或电商商品的二次包装,让快递变得越来越“胖”。例如,一个普通的家居用品里里外外包了三层塑料袋,小小的几支笔被放在了多个包装盒内……
网购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类似塑料包装袋、纸箱等生活垃圾。
如今,在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对于快递包装的治理呼声越来越高。
2022年,国家邮政局党组研究提出实施绿色发展“9917”工程,并列为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之一。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管爱光解释称,“9917”工程明确到今年年底,实现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0%,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0%,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达到1000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7亿个。
“根据现在的要求,在三年内完成快递物流所有包装的可循环化,包括电商平台的包装,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绿色化包装应用等,也会大规模推行。”赵小敏分析。
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主动与上下游有关部门协同治理,通过立规、强标、联动,推动修订《快递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出台快递包装重金属和特定物质限量、限制快递过度包装等强制性国家标准,联合开展调研、推进相关试点,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截至9月底,全行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和规范包装操作两个比例均达到90%,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累计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978万个,在邮政快递营业揽投网点布设回收装置12.2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6.4亿个。”管爱光说。
推进试点工作 培育快递包装规模化循环应用模式
实现行业的绿色共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出台,餐饮、商超等行业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包装袋等的使用大幅下降。
目前各家快递公司也在快递包装绿色化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例如,使用42毫米“瘦身胶带”代替45毫米胶带,利用“一字”、“十字”、“井字”等简易打包方式取代过去的“五花大绑”,在网点设置专用回收装置……国家邮政局也于2021年4月组织全行业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邮件快件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专项治理,并印发《邮件快件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专项治理方案》。
从方案的落地情况看,记者获悉,通过一年多的治理,全行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和规范包装操作比例同比提升30至50个百分点,电商件不再二次包装率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专项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管爱光说:“快递包装外观上‘粽子式’胶带过度缠绕,一次性塑料编织袋过度使用、大箱套小箱、层层套塑料袋等行为明显减少。”
管爱光还进一步指出,过度包装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职责和地方政府事权,需要从包装设计、生产销售、商品交付、废弃物回收等环节强化全链条治理。
而对电商件而言,赵小敏表示,相关参与主体包括包装供应商、商品生产商、电商平台、平台商家、快递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同时,他认为,“如果在整个三年内彻底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对上下游各方来讲,都能享受到可循环带来的红利。”而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他认为,制造端、企业端,包括物流端,每一个环节的潜力都能被激发。不过,最终循环包装还是要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来实现。
官方也在积极行动助推这一循环理念尽快落地。国家邮政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了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四部门共同研究确定了试点企业,并指派专家对试点企业的方案进行了精细辅导。
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稳步推进试点工作,积极培育快递包装规模化循环应用模式,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鼓励寄递企业在网购环节嵌入可循环包装选用选项
使用绿色快递包装只是第一步,赵小敏表示,更重要的是提升其碳效率。低碳物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碳效率将成为物流企业的主要选择。
眼下,已有多家企业开始有所创新。例如,某物流平台推出“个人减碳账单”新功能,消费者在平台APP搜索“快递包装回收”,进入“双11”绿色互动页后,可查看去年11月1日以来的个人减碳量,生成自己的“个人减碳账单”。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驿站取件”“驿站回箱”和“到站寄件”三种方式增加减碳量,每完成1次“驿站回箱”平均可减少37g碳排放。
管爱光指出,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还存在覆盖全链条的法律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信息化监管手段比较滞后等不足。而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国家邮政局制定了落实措施和任务分工方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建议,后续将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印发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邮政局近日透露,鼓励寄递企业联合电商平台在网购下单环节嵌入可循环包装选用的选项和用户体验等界面,增强公众参与度和体验感。
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突出重点抓好治理,全面加强邮件快件过度包装治理,落实国家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部署。
君君倡导消费者
绿色包装、绿色购物
落实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