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又一条“智慧潮汐车道”即将上线!
部分校园周边交通组织有新调整
禅城近期新增超1100个公共停车位
东平路将打造成全市的标志性智慧道路
......
8月13日,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发堂围绕交通“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方面和市民互动交流↓
01 东平路智慧道路春节前后完工
“禅城正全力构建‘通达、便捷、智能、安全’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杨发堂介绍,今年上半年,禅城重点交通项目超额完成了投资计划,打通澜石二路、湖涌大道两条“断头路”,顺利完成虎年“开门红”目标。同时,交通部门继续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完成佛山大道(澜石)天桥等14个堵点治理,优化地铁2号线一期禅城站点周边的公交站位置和功能设置,加强地铁和公交的接驳能力,新提升了70多公里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让市民更好地绿色出行。
禅城有一批新的路桥工程即将在下半年动工或完工。其中,凤翔大桥力争在春节前完工,同济大桥计划在年内完成主塔封顶施工,明年下半年完工。
今年上半年,已新建成佛山大道(澜石)天桥等19个交通项目,下半年还有4条“断头路”将建成投用,并有两座位于禅港西路的人行天桥开工建设、以及推动文华南路在年内完工通车,届时区域道路网络将更加完善。
今年禅城交通部门的一项重点工程,是要将东平路打造为佛山标志性的智慧道路。包括将在该路段新建一批智慧灯杆,实现路灯杆、信号灯杆、监控杆等多杆合一。新建多个智慧公交站亭、智慧人行信号灯、过街提示灯带等设施,实现行人过街语音和灯带提示、车辆通行提醒等。
交通部门还将在东平路上创新ETC停车示范应用,市民可以通过ETC无感支付的方式,快速进出停车场。
据介绍,东平路智慧道路分为东、中、西三段建设,目前东段已基本完成设施的安装建设。预计2023年春节前后,市民可以在东平路体验智慧道路建设成果。
02 新“智慧潮汐车道”即将上线
禅城又一条“智慧潮汐车道”将在9月新学期开学投入使用。
据介绍,为配合东平路升级改造工程,以及缓解校园周边上下学拥堵情况,交通部门正在佛山三中南门对出路段,新建一条“智慧潮汐车道”,并将新增行车诱导屏、LED信息发布屏,为市民出行提供引导,让道路更畅通。
去年9月,首条“智慧潮汐车道”在佛山市实验学校西门对出路段启用。特别是上下学高峰期,周边道路总体提高8%的通行效率。
另外,从8月25日零时起,交通部门计划对澜石小学西侧支路、惠雅幼儿园西侧支路、同济小学(花园校区)北侧支路将实行全天北往南单向通行,同济小学(花园校区)横向支路实行全天东往西单向通行,请有需要途径的车主留意。
03 禅城新增超1100个公共停车位
对于日常困扰市民的”停车难“问题,禅城交通部门今年从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建设增加停车位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优化停车秩序,提高车位周转率。
其中在规划方面,将原来的建筑配建车位指标为0.8车位/百平米,目前提升至1.0至1.4不等(按户型分类),力争新建建筑不形成新的停车缺口。
在新建停车位方面,交通部门大力加快“立体停车设施”的建设。其中,位于松风路的立体停车库已经在近期投入使用,提供452个停车位,可缓解梁园、中医院周边的停车难问题。
位于石湾文化广场的地下停车场也将在10月投入使用,届时将大大缓解禅城中心医院的停车难问题。市二医院绿岛湖新院区的配套立体停车楼也力争年内动工,与市二医院新院区同步投入使用。
在停车管理方面,交通部门目前实施分级分类的管理措施。对于主次干道的路内停车泊位,计划通过智能化改造的方式,提高停车服务水平和车位周转率。
对于老旧小区的内街小巷,近期在不影响消防通道和道路通行的情况下,根据市民需求划设了一批停车位,增加老旧小区的停车资源供给,目前已经在绿景路边、莲峰社区、文华社区、金澜社区等地,新划了超过1100个公共停车位。另外,还计划有条件的路段设置“夜间车位”等限时停车位,分时段充分利用道路资源。
据早前统计,禅城停车位总数约35万个,机动车保有量超过60万辆,仍存在较大缺口。
热点&问答
问:佛山地铁3号线首通段年底即将开通,有哪些公交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答:为继续落实“无缝衔接”式的公交+地铁换乘服务,禅城交通部门已提前做好佛山地铁3号线首通段的公交接驳方案,计划新建公交站点7个,迁改公交站点4个。
另外,还计划对佛山地铁2号线及佛山地铁3号线周边共50个公交站点进行智慧化改造提升,并在部分地铁站出入口与邻近公交站点之间建设风雨连廊,让市民群众拥有更好的换乘体验。
问:绿景路(佛山大道至湖景路路段)日前完成道路翻新,但部分自行车道太窄,又设置了机非分隔护栏,一旦堵塞就难以通行……
答:禅城全区的自行车道原则上保证宽度不小于1.5m。
在绿景路改造项目中,如果人行道宽度足够,优先将自行车道设置在人行道上,这样可以较好利用两侧建筑退让空间或通过绿化迁改尽力拓宽自行车专用道宽度。
最后再考虑通过压缩车行道宽度或扣减车行道数量,设置机非共板的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
绿景路部分路段受限于道路红线宽度,车行道难以压缩或直接扣减车道条数,所以部分路段确实只有1.5米宽自行车专用道。
关于机非分隔护栏,绿景路作为城区主干道,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必须设置隔离栏达到机非分隔,保障骑行安全。对于瓶颈路段,我们会尽可能在道路改造中予以调整,也呼吁大家有序骑行,靠右骑行,保持自行车道的通畅。
问:禅城的非机动车专用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全城贯通?
答:禅城第一批已经完成18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对路面高差、路中阻碍设施的挪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会继续建成270公里。届时全区自行车专用道将联网成片,非机动车出行将更安全舒适。
一、组织推动情况
张槎街道创建办和禅城区创文督导组到大沙村、金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创文督导工作,并召开创文问题现场整治会,对标对表,现场整改。
二、交办清单落实情况
大富村对区创文督导组实地督导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一是全面排查大富市场周边背街小巷的垃圾桶,进行定期清洗,并对破损的垃圾桶进行及时更换,同时完善垃圾桶的配置,并张贴分类指示标志。二是针对车辆违停问题分片分区管理,加大巡查和监督力度,加强路面整治,并加强对违停司机的教育引导,告知其辖区内的停车场位置,指引其规范停车。同时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文明交通意识,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三是针对电动自行车没有上牌照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群众为电动自行车上牌。
金沙社区对创文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立即通知物管对公共卫生间进行冲洗;继续加强宣传文明养宠氛围,做好劝导工作;加大力度整治车辆乱停放,堵塞消防通道等现象并劝导居民将车停放在划线停车位;立即清理文明实践站内杂物。
三、重点提升行动情况
张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共出动执法人员16人次,执法车8车次,加强市容乱象管控,共处理占道堆放经营行为15宗,查处违规道路施工3宗。同时继续对张槎市场周边、轻工北七街、马岗社区等背街小巷开展管控,教育纠正占道经营8宗。
张槎街道经济办针对“三线”乱拉挂问题,完成:
1.张槎村复查整治完成主路通信光缆绑扎约100米,小巷绑扎约0米,凌乱剪线1处,出动3人次,车辆1辆次,合计绑扎凌乱光缆约100米;
2.村尾市场复查整治完成主路通信光缆绑扎约80米,小巷绑扎约70米,凌乱剪线2处,出动3人次,车辆1辆次,合计绑扎凌乱光缆约150米;
3.张槎村复查整治完成主路通信光缆绑扎约150米,小巷绑扎约120米,凌乱剪线4处,出动3人次,车辆1辆次,合计绑扎凌乱光缆约270米。
交警三中队共出动18人次加强圩岗路周边地区违停整治力度,整治违停67宗;13号晚在季华四路共查处涉酒驾驶违法3宗(其中醉驾1宗),进行毒检3人、查处毒驾0宗、失驾0宗,查处非法改装“炸街”车2辆。
纵横的江河、星散的湖泊、连绵的山峦、如织的田野,勾勒出三水的模样。
三水,曾经因为河涌交错、地形复杂,又远离南海、番禺、四会、高要、清远各县县治,一度成为匪盗盘踞之地和水患频仍的 “冲、难之区”。
后来,当时的朝廷在广州府、肇庆府所属交界地段的河口白塔村设立县治,建县署于龙岗,建学宫于凤岗。经过先民的努力,建设美好家园的夙愿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盗贼由此而绝其出没,地方由此而得以保安。”
近500年过去,老城的轮廓已湮灭在岁月的长河,唯独察院街遗址尚存。它是三水现存最古老的街巷,是500年前三水设县的风烟见证,也是本次访寻的起点。
仁寿坊无言矗立,可知乡风几何?
察院街青砖斑驳,只见故里依稀。
位于西南街道河口社区的察院街,是三水老城现存最古老的街巷。彼时,县城面积约780亩,察院街是当时的12条街之一,此外有县署、学宫、常平仓、广益仓、凤岗书院等建筑。历史变迁之下,学宫、考棚等早已无迹可寻,12条街也只剩下察院街。而察院街北段的仁寿坊,则是旧城仅存的建筑物之一。
据考证,察院即“都察院”的简称,是明清时期的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仁寿坊则始建于1614年,重建于1890年,旨在纪念乡贤李开。李开生前乐善好施,去世时达98岁高龄,是以谓之“仁寿”。
那么,先民的家园到底什么样?《三水县志》对此有具体描述,从中可知古城呈圆形,城中心是仁寿坊,周围分布着学宫、尊经阁、城隍庙等建筑,城中由县前街、察院街、凤岗街、南门直街等街道连通。
为什么选择河口作为县治所在?《三水县志》如此解释:“此处山水环抱、人烟辏集,路当冲要,田土饶旷,实为善地,于此设立县治,则道路适均,钱粮便于输纲,人役便于应接,公事便于勾摄。”
今日之所见,犹能印证古人的判断。通过无人机从120米的高空俯瞰,其山包水络的形制、优越的地位一览无遗:约2000米外,西江、北江在思贤滘交汇,这里是东来西往的必经水道,唐宋时已有军队在此驻守;明清易代之际,各方势力在此激战;20世纪中叶以前,孙中山曾在此借滇桂军阀驱逐叛变革命的陈炯明势力。
三水收藏家麦国培收藏有一张20世纪初三水古城墙的局部照片,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勾勒老城的模样:照片中,城墙砖为红褐色,城门约3人高,城门上还有约3人高的门楼。整个城墙谈不上恢弘,但《三水县志》明确记载:1854年,它曾帮助城内军民抵御了3次进攻。
该城墙已于民国年间拆除。时至今日,三水老城只余察院街上青砖古房犬牙交错,让古老的街巷更显逼仄。飞燕早不是王谢堂前的飞燕,人家也不是昔日的人家,但是门楣之上的灰塑木雕、虚掩的趟栊门,以及散落于墙角的门枕石,又分明诉说这里曾有过的气派与富丽。
察院街长不足300米,仁寿坊字迹也已斑驳,却在三水河口留下最深沉久远的城市印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