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道路街巷命名有了明确指引
《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地名规划》正式出台
近日,禅城区民政局出台建区以来首个《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地名规划(2020-2035)》(以下简称《地名规划》)。《地名规划》主要涉及道路街巷、桥梁、广场等各种专项地名,制定了各类地名的通名使用规定、专名采词指引、具体功能片区及单元专名命名指引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引。
明确定义道路街巷
地名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沉积着生产生活的印记,记录着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貌。
今年5月1日,国务院最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地名管理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为推进新时代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地名规划》的出台,正是禅城区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开启地名工作新征程、谱写地名文化新篇章的一大举措。
在《地名规划》中,清晰地界定了各类地名的专名采词指引、专名命名方案和通名使用规定。
如何区分“道”“路”“街”“巷”?根据《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在编),禅城全区已纳入佛山市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中城市道路路网纵横发达,但究竟什么为“大道”、什么为“路”、什么又可以为“街”“巷”?《地名规划》作出详细指引。
《地名规划》提出,道路类通名使用规定,属于快速路的,通名为“快速干线”,简称“快线”,具有指位跨度大特点,但在规划的同一条快速路上,一般应一路一名,避免名称频繁变化;属于主干道的,通名为“大道”;属于次干道的,通名为“路”,如有必要可为“街”;属于支路的,通名为“街”,如有必要可为“路”“巷”或“里”。
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统计,禅城全区共有各类地名9541个,近年来道路类地名命名的年均业务量为20个。每一个地名都有属于它的“专名”,那么这些“专名”是怎么“取”的呢?有什么规则?
《地名规划》根据“白描、企望、纪念、派生”等规则方式,结合禅城本地民俗习惯、市民愿景以及历史文化等内容,梳理提出了530条道路街巷规划命名方案,“水华路”“陶然路”“盛达路”等一批既能展示城市形象、又具有本土内涵的新路名应运而生。
保护传承地名历史文化
地名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沉淀和载体,能够反映人文肌理特征,应该尊重地名的存在和意义,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留住地名文化的根脉,可以让市民读懂历史,意义深远。
《地名规划》中提出的道路街巷规划名称背后有不少故事,如位于石湾镇街道的“贝丘路”,以附近河宕村景点“贝丘遗址”命名。石湾素有“南国陶都”之称,而相传石湾的第一件陶器正是在河宕贝丘诞生。1978年,考古专家在河宕村发现一处土墩类型新石器晚期贝丘遗址,印证了石湾制陶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贝丘”为道路命名,容易让人联系附近的贝丘遗址,通过路名的口口相传及日常使用,让更多人熟悉该景点,利于该景点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位于祖庙街道的“林翠街”,西起文华北路,东至丰收东街,以“东林拥翠”命名。清代的佛山八景之首——东林园,是明代佛山著名的园林,因园中遍植各类树木,苍翠参天,故有“东林拥翠”美名。经用民国地图及现场踏勘比对,此园林遗址在现在的乐怡海创文华荟与文华里美食城一带,符合拟名道路区位。
中山大学陈永杰教授表示,禅城区在地名工作中深度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不但能让地名成为禅城这片土地往昔与当下之间的文化桥梁,更能藉此巩固和强化禅城人的共同文化记忆和油然而生的地域认同感。假以时日,这个透过地名串联起来的历史脉络,不仅能促进本土文化的保育与传承,更能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地名规划》的出台,提高了禅城区地名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稳定性,构筑覆盖全区的科学地名网络。”禅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名规划》以国家、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在编)为依据,结合禅城区实际,为禅城区近、远期的地名管理,特别是道路街巷命名工作提供了参考。
石湾镇街道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石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黄超,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树凯等参加会议。
会上,石湾镇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汇报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作表态发言。会议指出,目前仍存在村居及背街小巷公益广告不足、垃圾乱丢等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黄超提出,石湾要强化主场、主角、主力、主体观念,提高认识,以结果为导向认真抓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将创建工作的责任分解到个人;苦干结合巧干,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会议要求,严格落实禅城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以“抓铁有痕”的硬作风硬举措、“严之又严”的督导问效,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和韧劲,发扬“铁军”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工作。
近日,禅城区城管部门在吉利市场统一划线,对出店经营行为进行规范,既为商户卖货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维护了市场的整洁有序。
吉利市场作为南庄内相对成熟的集贸市场,场内商户较多、客流量较大,但出店经营、占道堆放等问题同样突出。为此,市场管理方找到南庄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反映,希望部门能帮助市场、对场内商户经营情况进行规范优化。
考虑到不少店铺店面较小,城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店铺门前约60厘米处,统一划设了黄线区域,允许商户在黄线内摆货经营。这样一来,既为商户提供了方便售货的场地、满足他们的经营需求,也规范了经营秩序,避免商户占用通道、随意卸货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城管部门还结合门前市容卫生责任制,通过门前三包精细化管理系统,与吉利市场内40余家商户逐一签订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进一步压实规范经营的主体责任。
“允许线内经营,越线则予以取缔。”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人性化管理”与“刚性执法”相结合的办法,目前,吉利市场内商户门前变得整齐划一,通道地面干净整洁,小至垃圾桶放置、车辆停放都能自觉与划线区域对应,推动市场的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明显提升。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区城管部门将继续在建新路、竹甫路等路段研究落实划线经营管理措施,并逐步在全区进行推广,进一步规范占道经营点位的管理,确保城市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