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探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深谙此道,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投入真金白银加快推动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成为佛山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的广工大研究院,正是佛山探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的创新高地之一。自2013年落地佛山以来,研究院积极发挥平台资源聚集效应,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银行、市场等多方资源,推动科研创新奔着转化去、奔着市场去、奔着效益去。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华道超精创始人杨志军就深深感受到了研究院这位贴心“管家”的优质服务。
学校搭台,师生合力创新创业
科技成果转化程序复杂,单打独斗难成气候,需要产学研用立体推进,更需要高校合力转化。
杨志军所任教的广东工业大学,拥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省和国家级科研平台70余个,同时通过设立广工大产业发展基金、出台知识产权转化和赋权政策等,鼓励学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有了这个强大的平台作支撑,杨志军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技术。在学校,他带头组建了广东工业大学高速精密运动创新团队,成员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
如今,这支队伍已超过30人,在杨志军带领下首创刚柔耦合宏微一体化设计方法,攻克了长行程高速纳米定位难题,开发了直线电机、滚珠丝杠、旋转电机驱动的各种刚柔耦合平台,累计拥有知识产权数量超40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并获得了第十一批“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00万元资金资助。
这种学校搭台、师生合力创新创业的模式也让团队成员之一、广工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林俊享有不少收获,“杨老师带着我们做实实在在的科研课题,是老师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及积累产生的技术创新,再进行产业化成果转化。对于还没毕业的我就能参与整个过程,既提升了科研能力,也感受到创业团队的激情、活力,让我成长了不少。”
如今,杨志军持续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为行业培育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技术,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青年学子创业就业。
研究院贴心服务,助力团队开拓市场
有了科研技术,成果如何转化落地?又该如何开拓市场对接资源?这些对于大部分初创者的难题,在杨志军这里反而少了很多烦恼,原因就在于广工已经对此进行布局,而佛山广工大研究院正是学校为促进区域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典型载体。
在这里,杨志军参加由研究院组织的佛山创新创业大赛,对接了不少银行、投资机构资源;
在这里,研究院团队为杨志军找好了办公场地——入驻由研究院运营管理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
在这里,杨志军可以把相关技术产品上线到由研究院、机器人集创中心共建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应用超市,线上线下为华道超精进行创新成果推荐,打通市场对接渠道;
在这里,杨志军还通过研究院团队结识了熙瑞、汇博、泰格威等园区企业负责人,大家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形成互补,目前已洽谈了多个机器人打磨恒力控制部件开发等合作项目。
深耕佛山九年的广工大研究院在当地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为诸如杨志军等类似的初创者导入转化路径中所需的资金、场地、市场等资源。
目前,研究院已累计引进300多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培育280个高科技创业团队、孵化230家技术研发型企业,继续为佛山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佛山创业获佳绩,技术研发迎突破
在佛山南海,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拥有优越的创业环境和扶持政策支持人才团队发展。
再加上广工大研究院提供的优质服务,自去年入驻机器人集创中心以来,杨志军带领团队不断取得好成绩,先后获得了第十届佛山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初创企业组)一等奖、港科大创赛佛山赛区亚军、智能制造超新星、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广东省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并与徕泰光电等佛山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在最近,杨志军团队在技术上又迎来突破。
目前,杨志军团队成功把超精密平台技术运用到恒力控制中,开发恒力打磨设备,实现0.1N力控精度,且成本低于现有气动浮动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杨志军表示,这个实验方案解决了摩擦问题,具有比气压控制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控制精度,在Mini LED、锡膏印刷、机器人高精度打磨等领域大有可为。
接下来,团队还将推出双反馈自抗扰驱动器,支持多个协议的编码器,实现对所有干扰信息进行抑制,成为全球唯一可以实现对摩擦力实时测量补偿的驱动器产品,可应用于高速精密运动领域,有望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带来发展新机遇。
近段时间以来,佛山市持续高温,新冠疫情反复。广大医务人员始终奋战在一线,他们身穿防护服、顶着烈日,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辗转于各个核酸采样点,守护人民健康。7月18日,佛山企业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佛山市红十字会捐赠100件降温衣,帮助医护人员降温解暑,为户外高温作业的医护人员带去凉意。
捐赠仪式上,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王长河代表企业向佛山市红十字会捐赠防疫物资。佛山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敏仪回赠感谢状。
王长河介绍,“在核酸采样过程中,由于防护服的密闭性及高温作业,医护人员很快会出现满脸通红、汗流浃背的状况。为了提高防疫工作者的工作舒适度,助力佛山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企业的担当,富信科技成立降温衣项目组,经过20多天的摸索完成了该产品的开发。”
现场,王长河还向在场医护人员进行了降温衣穿着示范。首先,穿上降温衣,调节松紧带,让降温衣紧贴身体。其次,将降温衣背后的接头与水管接头连接,再把水管接头的另一端再与主机连接。最后,为主机注水,接通电源使用。据了解,一线核酸采样人员穿上降温服后,在30℃的气温环境下,防护服内温度可降至18℃,平均降温7-8℃,有效避免中暑现象,为“大白”们提供更舒适的检测环境。
目前,按照捐赠方意愿,该100套降温衣已分发和交付给各大市属医院,供给医护人员使用,以保障一线疫情防控人员的健康。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捐赠工作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佛山市红十字会多次向社会各界、企业及爱心人士呼吁爱心捐赠医疗防护物资,规范有序组织捐助工作。接下来,佛山市红十字会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夏日热浪滚滚,重点项目的建设如火如荼。7月19日,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缓缓浇筑入模,佛山市物资储备综合基地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这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正式进入装饰装修、场内道路施工的新阶段。
作为省重点项目,佛山市物资储备综合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用地面积142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722.68平方米,主要用于应急救援物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物资、救灾物资和重要生活物资储备等,预计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项目建成后,可储备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卫生防疫物资约2500万件,储备安全防护、防洪防涝作业等9大类应急物资约150万件,将大大增强佛山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有力补齐公共卫生和物资储备短板,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增强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的抗风险能力,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从2021年12月初施工建设至今,各参建单位始终保持“攻坚”态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项目建设一路高歌猛进。自2021年12月开工,历时225天,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全面封顶,较施工总工期提前10天。统计数据显示,项目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3%,在全市各市直部门的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中排名第一。
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希望各参建单位以主体结构封顶作为新起点,严把质量关、进度关、安全关,全力以赴把市物资储备综合基地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放心工程,确保项目如期建成使用,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全市经济实现稳增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