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防汛关键期有什么安排?如何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
详细内容

防汛关键期有什么安排?如何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

时间:2022-07-12     人气:891     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
概述: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7月8日(星期五)上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7月8日(星期五)上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防汛救灾工作情况。今年防汛关键期有什么安排?目前受灾群众的救助情况如何?一起来看——


  在“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有什么安排?

  A:“七下八上”一般都是指7月的下半个月到8月的上半个月。这个时期是我们国家防汛的关键期,经常会发生大范围的强降水,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尤其是北方地区更加突出。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着重从五个方面来下功夫,进一步强化主汛期的防汛工作。

  第一个是防汛责任要突出“实”。进一步夯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督促各地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的防汛包保责任。各级责任人要掌握风险隐患,熟悉防汛的预案,知晓职责任务。防汛的关键时期,要有党政负责人坐镇指挥,包保的责任人要下沉一线,现场督导,做到责任上肩。

  第二个是预警研判要突出“准”。每一次重大的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水文部门要科学精准地监测预报,各级防指要组织跨部门联合滚动会商,精准研判风险,及时发布预警,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叫应机制,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做到应急响应的关口前移,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防汛应对工作。

  第三个是转移避险要突出 “早”。加强监测预报,提早发布预警信息,提前果断地转移受威胁的群众,做到“三个坚决转移”,也就是“达到预警阈值时坚决转移,发生险情异动时坚决转移,险情不能准确判断的时候坚决转移”,切实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落实转移避险措施,我们重点要强化五个关键环节,也就是“转移谁、谁去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去、转移群众怎么管理”,这样来全力避免人员伤亡。

  第四个是抢险救援要突出“快”。根据雨情汛情的特点,针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我们提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确保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到抢险救援,做好与地方专业抢险队伍和驻地央企的抢险力量的对接,加强巡查防守,及时掌握突发险情灾情,一旦发现重大险情,能够迅速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投入抢险救援,做到险情灾情早发现、快处置。

  第五个是救灾救助要突出“细”。督促各地及时统计灾情,快速下拨救灾物资和资金,细化受灾群众的安置方案,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有病能及时医治,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五有”。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及时将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和急需的药品发放到位,送到群众手中,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做好受灾困难群众的帮扶和社会救助,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同时要加强卫生防疫,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目前受灾群众的救助情况如何?

  A:今年以来,全国因洪涝灾害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23.9万人次,目前,这些紧急转移的群众绝大多数都已经返回家园,还有约1.2万名受灾群众仍然居住在政府安排的集中安置点,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安排下,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妥善保障。


  下一步如何做好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

  A:一是将重大灾情及时报出来。对于极端性灾害造成的断路、断电、断通信的情况,往往会在局部灾区形成“孤岛”,尤其是被洪水围困的地区,应急管理部和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将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到灾区一线了解灾情,指导地方做好救灾救助和灾情统计报送工作。有的时候断电、断通信了,就可以通过卫星电话等多种渠道,将灾情报出来,为救灾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现在很多省对一些容易受洪涝灾害影响的乡、村,汛前都配备了卫星电话,防止出现“三断”的情况下,灾情报不出来。

  二是将包保责任制落实好。督促指导灾区各级进一步落实抢险救灾包保责任制,以村和社区为单元,加强网格化管理,细化实化人员转移避险和安置救助应急预案,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是将群众提前转移出来。指导各地切实落实好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强化汛情灾情分析研判,提前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准备好救灾物资,提前组织人员转移避险,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是将救灾物资发放到位。城乡洪涝形成以后,对于安全有保障、部分暂时不需要转移的受困群众,组织各方应急力量,深入到楼栋、村组逐户排查受灾情况,及时将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物资发放到每一户、每一人,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家里。

  五是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根据灾情的发展态势,及时调拨救灾款物,全力支持灾区抗灾救灾。同时,指导地方加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的管理,统筹做好过渡期安置和灾后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组织开展受灾群众的帮扶救助和疫情防控,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


  针对极端性天气,如何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

  A:一是入汛之前的重点部署,公布了全国692个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责任人名单,强化了责任落实。召开了培训会和工作部署会,结合去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内做了深入培训,培训人数近9000人。会后,各地积极响应,全面部署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排水管渠的疏通、设备的维护、应急演练等备汛工作。

  二是入汛后指导地方做好应对工作,与中国气象局紧密合作,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通报给降雨地区,并组织有关省和重点城市进行了视频会商,研判汛情,对降雨可能超过内涝设防标准的城市重点提醒,把预警预报信息直接发到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工作中还组织实施涝情日报机制,持续跟踪当地雨情、涝情,分析成因,查找问题,督促整改,形成工作的闭环。

  三是在指导地方做好汛期应对工作的同时,继续抓好长远。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要求,持续推进排水防涝体系建设。


  去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后,在推动地方提升防汛救灾应急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A:一是对照学习查补短板。国家防总办公室把调查报告和相关的调查汇编材料2.1万册印发全国,一直印发到县一级,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对照,举一反三,深入查找思想意识、体制机制、规划建设、应急能力、责任落实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补短板强弱项,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和重大灾害风险挑战。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本领。应急管理部组织省、市、县防汛指挥部和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开展防汛和地质灾害防范应对专题培训,一直培训到县,2.6万人参加培训。

  三是完善预案强化联动。针对预警和响应不联动、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国家防总办公室专门印发了指导意见,督促各地抓紧修订完善防汛抗旱的应急预案,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完善指挥协调机制、实行部门协同联动、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细化应急响应措施、强化应急预案的衔接等等。应急管理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意见,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做到提前预警,应急响应的关口前移。

  四是前置备勤高效处置。结合今年防汛形势的研判,按照“提前防范应对、提前预置力量”的原则,调度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4.7万人在全国13个省34个重点地区前置备勤;推动省级防指对接中央企业抢险力量8.7万余人。每一次强降雨过程,对重点部位、关键区域,都提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 

  五是周密计划实战演练。专门制定了今年的全国省级重点应急演练计划,联合河南省、湖北省开展郑州“7·20”复盘应对特大暴雨灾害的应急演练、长江防汛抢险的综合演练,这两个演练都已经举行过了。组织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开展联合演练,提升防汛应急能力。各地开展抗洪抢险实战演练2.6万场,累计参加演练的人数达到134.6万人次。


  什么是直达基层责任人的“叫应”机制?

  A:地方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红色预警信息以后,第一时间报告本级的防汛责任人。极端的暴雨过程,尤其是山丘区,往往发生在夜间,甚至深夜,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休息了。气象部门发预警,我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发预警,给各个责任人发短信,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不管用了,这个时候要求发了红色预警,气象部门就第一时间用电话叫醒各级防汛责任人。县级气象部门发布红色预警,还要及时提醒预警覆盖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的防汛责任人,确保预警信息即时“叫应”到责任人,就是要把大家叫醒,责任人到岗就位,组织人员的转移、抢险救援等工作,不能贻误时机。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