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市法援机构近三年受理各类援助案件超5.6万件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法律援助法,该法将于明年元旦起正式施行。历经二十多年风雨,法律援助工作从无到有,为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让正义触手可及。
佛山,素来敢为人先,法援工作亦是如此。
1997年,佛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正式开始以政府为主体的系统性法律援助工作。近年来,法援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目前,全市共有6个法律援助机构,138个工作站(点)。各法援机构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打造“法援惠民生”系列法援品牌,有效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据统计,近三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咨询超7.7万人次,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超5.6万件,受援人数约6.5万人。近日,在第四届全省法律援助工作表彰中,佛山2个集体、5名个人获先进表彰。
应援尽援 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此前,顺德区法律援助处主任余阶群了解到一名听力障碍老人萧某多次信访反映所购助听器无法使用,要求商家赔偿。在她争取下,对方同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诉求,由她代理案件。经过五审一抗诉,萧某终于在历经4年的维权路上反败为胜,获得赔偿。
虽然涉案金额只有6000余元,但余阶群的不懈努力,让老人见证到法律公正,这正是法律援助工作初心使命的体现。
去年7月,邓女士父亲因病身故,但用人单位却拒绝向其支付任何补偿。无奈下,邓女士到禅城区法律援助处求助,经历了一年审理后,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该用人单位同意按照判决金额支付赔偿。“感谢法援处和律师,我们才能顺利拿回应得的钱。”近日,邓女士特地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表达感谢之情。
近年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宽法律援助覆盖面,为困难群众提供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
一方面,继续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打造“绿色”法律援助通道,善用援调对接机制,做到应援尽援。其中,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民生工程,市法援处落实对农民工讨薪案件、追索工伤待遇案件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状况制度,简化申请和审批程序。近三年,全市为农民工请求劳动报酬的案件近1.4万件,挽回经济损失近1.7亿元。
另一方面,全面铺开刑事辩护全覆盖工作和认罪认罚律师见证工作,建立律师值班制度,刑事案件办理全程规范,并打通部门联动堵点,建立与公检法部门协调衔接机制。
服务前移 打造半小时法援圈
今年6月,市法援处出台《佛山市法律援助处法律援助申请全市通办工作规程(试行)》,申请人可通过五区法律援助机构向市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而市法律援助窗口也可受理原由区级法律援助机构窗口办理的法律援助申请,确保群众在材料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只跑一次,就能获取法律援助服务。
这是市法律援助处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上的最新实践。近年来,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宽群众申请渠道,打造起“半小时法援圈”。
据介绍,通过线下打造区法援室、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点等法律援助服务阵地,线上拓宽“粤省事”手机APP、“广东法律服务网”等网上申请法律援助途径,全市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援助申请网络,将法律援助送至群众“家门口”。
同时,在原有“绿色通道”基础上,全市法律援助机构重塑办事流程,受援人只要资料齐全,即可完成当天受理、审批、指派。对于适用告知承诺制18项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只需签署“法律援助申请人承诺书”无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即可申请法律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高明区法律援助处主任韦春洪将法援工作平台前移到矛盾纠纷现场,引导当事人采取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去年,成功调解当事人纠纷30余宗,既减少当事人诉累,又快速解决纠纷矛盾,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多措并举 确保援助案件质效
佛山法律援助工作留下好口碑,不仅因为应援尽援,更是向来重视案件质量。
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三年的全市组织案件质量评查活动中,市法援处的案件质量评查优良率超过80%。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个案跟踪、监督、旁听庭审、打造律师队伍等一系列举措。
今年8月底,市法律援助处印发《佛山市法律援助处法律援助律师库管理办法》,明确市法律援助处律师库组建、管理等事项,通过组建和运用法援律师库,充实法律援助力量,为科学合理指派案件,保证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提高受援人对法律援助工作满意度提供保障。
在市法律援助处指导下,禅城区发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律师所和党员律师加入法援律师库,并加强对律师接受指派和承办案件的信用考核,对存在突出问题的法援律师随时约谈,确保律师管理工作质效。
南海区则创新设立“法相随”法援慈善项目为法律援助工作补充后备力量。据介绍,南海区法律援助处携手慈善机构和社工机构,发起医疗救助、办案救助、临时救助三大救助包,满足受援人临时性、救助性需要,让受援人在获得满意的法律援助工作的同时,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期间,共提供咨询160人次,建立重点个案29个,回访受援人677人次,提供上门慰问11次。
荣获第四届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名单
(佛山法律援助机构和个人)
先进集体:
佛山市法律援助处
广东度明律师事务所(南海区)
先进个人:
余阶群佛山市顺德区法律援助处主任
林兆华佛山市高明区法律援助处四级主任科员
曾国平佛山市三水区公职律师事务所主任
罗茵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司法局祖庙司法所四级主任科员
崔铭滔广东金信方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禅城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5年“施工图”定了!近日,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发布《禅城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信息化方向)》(以下简称《规划》)。
“十四五”期间,禅城将如何进行工业和信息化空间布局?如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哪些重点工程和任务?《规划》一一作出详细铺排。
《规划》提出,禅城要全力创建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大数据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数字化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区。
打开新格局 划定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
近年来,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十四五”新引擎。
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规划》提出,禅城区将以创新引领为核心,以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迈进数字化转型,大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
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禅城数字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一批包容性强、适应性广、政策环境优的数字场景应用市场,基本形成以大数据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数字化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区。
积极创建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这是市委赋予禅城的使命。禅城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创建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引进培育一批数字化头部企业、转型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抢抓机遇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在《规划》中,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揭开了面纱。
《规划》提出,将以季华路为产业创新发展主轴,依托广东(佛山)软件产业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佛山创意产业园、佛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佛山市知识产权核心区等载体,打造东至佛山大道,北至张槎一路,南至东平河沿岸,西至佛清从高速,共20.89平方公里的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并力争建设成全国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
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的创建,将为全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工业、科技、金融、创业等高端服务,打造成为高端科技和信息化服务区,成为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核心轴。规划区域内包含八个片区:包括东平云谷片区、泛家居数字创新区、中国陶谷片区、智慧新城片区、三创小镇片区、聚锦园片区、火炬高新片区以及绿岛湖片区。
围绕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一轴引领”(季华路产业创新发展轴)、“一环带动”(一环创新圈)、“两翼支撑”(禅东优服和禅西制造)的空间布局,全面拉开数字经济空间骨架。
塑造新优势 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佛山吹响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号角,牢牢抓住了迈入万亿城市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将从全力打造产业数字化服务集聚区、强化智能制造支撑作用、实施工业互联网工程、积极打造制造业新模式、大力培育融合新动能等方面发力,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打造产业数字化服务集聚区方面,禅城将依托佛山制造业产业重镇基础,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以火炬高新片区为核心,通过“集聚数字经济、服务产业数字化、拓展贸易业态”,服务佛山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强化智能制造支撑作用方面,禅城将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其中,禅城将以欧洲工业园C区、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等为核心载体,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在纺织服装、不锈钢、机械装备、建材家居等传统行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分行业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禅城将推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陶瓷制造等优势行业骨干企业或企业联盟建设企业级、行业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内外数据汇聚和挖掘。
由于土地空间限制,禅城难以发展大规模制造产业。《规划》提出,要积极打造制造业新模式,开辟新赛道。
一方面鼓励优势传统行业企业广泛开展网络化生产、个性化设计、精准化定制等新型生产,另一方面推动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转型,向“产品+服务”转变,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示范平台。
同时,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创新集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工程”“工业电子商务创优”等五项重点工程。
其中,为扩大信息产业规模效应,禅城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积极布局培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激光与增材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特别是推动激光与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并跑、领跑发展。
相关链接
“十四五”禅城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亮点
主要任务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动信息产业规模化发展
●加快推进优势产业信息化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推动禅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
●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稳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
产业链培育工作
●扎实推动产业创新载体建设
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全力打造产业数字化服务集聚区
●强化智能制造支撑作用
●实施工业互联网工程
●积极打造制造业新模式
●大力培育融合新动能
着力推动信息化建设
●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
●强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重点工程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产业创新集聚工程
3.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4.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工程
5.工业电子商务创优工程
到2023年底,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保持零增长,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60%以上,在各有关领域创建一批有代表性的“无废城市细胞”。这是佛山建设“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11月24日,佛山召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议,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思路和实施方案,标志着佛山“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市区同创
以市为主导 各区发挥区域特色
会上,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华介绍了佛山“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他表示,“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
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佛山初步确定60个指标,以“市区同创”的模式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具体而言,以市为主导,各区发挥区域特色,形成市区同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新模式,促进禅城区精致发展、助力南海区高质量发展、突出顺德区新发展理念、强化高明区湾区枢纽功能、支撑三水区产业聚集发展,形成错落有致的“无废城区”。
同时,佛山将通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固体废物管理,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扎实抓好固废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到2023年建成省级“无废城市”,走出一条制造业城市生态文明创新发展之路。
引领工业绿色转型
加快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陈振华指出,针对工业领域,在装备制造、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陶瓷等重点行业开展市级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到2023年底,建成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和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与此同时,发挥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的引领作用,推进重点园区以及产业集群的循环化改造,到2023年底,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强度保持零增长。
为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佛山将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具有本地特色的固体废物处置产业,加快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建设。2023年底,建成一批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各区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共享局面基本形成,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0%。
在管理上,全市将整合各部门现有固体废物电子信息系统,构建佛山市“无废城市”服务管理平台,促进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共享,实现对各类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理处置的全过程业务办理、可视化监督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效率和水平。
倡导低碳发展
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低碳发展。按照部署,佛山将制定发布绿色生活方式规范指引,加大绿色生活宣传,研究建立回收押金制度。到2023年底,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保持零增长,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60%以上,在各有关领域创建一批有代表性的“无废城市细胞”。
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垃圾分类也是重要一环。例如,在城市小区试点使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全过程管理,完善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到2023年底,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以上。
倡导低碳发展,佛山还计划推广绿色建筑。具体而言,贯彻落实《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制定绿色建筑实施方案,实行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到2023年底,建筑垃圾消纳量相对2020年减少1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