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风俗特色
北帝诞
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它的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庙的修建密切相关。北帝,又名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在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习称为北帝。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佛山祖庙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建立以来,以其“历岁久远”,成为佛山“诸庙之首”,很早就形成了乡耆、士绅来祖庙议事的“庙议”规矩,使祖庙成为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著名庙宇,华南著名的民间信仰中心之一。
行通济
“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附近南海、三水、高明、顺德的一些村镇的群众也赶来参与“通济行”。这一习俗从明末清初就已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已延续400多年。
传统秋色
著名的佛山传统秋色,早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佛山秋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以民间生活、爱好、风情为依据,是表演艺术与工艺美术结合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色”:车色、马色、飘色、水色、地色和灯色;“品”:扎作工艺品、仿古工艺品、花卉工艺品、果品工艺品、鳞蚧工艺品五个门类。两广地区盛行的民间花灯巡游活动,就是出自佛山秋色。
剪纸艺术
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融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有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
粤剧粤曲
粤剧粤曲是广东的重要文化标志和文化品牌。明末清初,佛山粤剧活动相当兴盛,并建有“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
石湾陶艺
石湾陶艺一直是石湾窑赖以维持的经济来源的一脉支流。假如昔日石湾没有大宗日用陶器的制作,陶艺根本没有依存的余地,充其量不过是石湾窑的锦上之花而已。从来没有人去记录石湾窑每年生产若干万个瓦煲的数字,但石湾陶艺的每一件佳作都被人们珍藏起来。它的"瘦骨仙""弥勒佛"以至离奇古怪的"金蟾"、"福狮"都令人念念不忘。"石湾公仔"成了口碑,成了文化的积淀。
东华里
东华里始建于清初,原名“杨伍街”,至清代乾隆年间改为今名。因历来都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室内装修,均极为讲究,其古建筑群保留有清代各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是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风貌的清代古街道,对研究珠江三角洲建筑史及居住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范围北至石巷,东至石巷,西至福贤路东侧,南至福庆巷。建设控制地带北至石巷、锦荣里,西至福贤路,东至禄丰大街和禄丰新巷,南至居仁里。
佛山市中山公园
佛山市中山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汾江河畔,是一个集宣传、展览、科普、娱乐、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该园始建于1928年,当初仅0.5公顷,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成的纪念性公园。1958年,公园扩建,在其西北部挖湖堆山,形成秀丽湖及骆驼山景观。80年代,公园再沿周边扩建,在北边及南入口扩大面积。现公园占地面积31.2公顷。其中水面12.5公顷,占整个公园面积的40%。
南风古灶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
禅城区博物馆
禅城区博物馆是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于2008年3月21日正式挂牌,下辖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的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鸿胜武术馆等文物旅游景点,馆藏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佛山地方文物为主,兼陶瓷、书画、玉器、木雕等民间风俗文物。
梁园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佛山孔庙
佛山孔庙在市区祖庙路祖庙大院内,旧称尊孔会。是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尊孔活动场所,而并无依照一般文庙之制。原建筑包括孔圣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园等计置,占地红2000平方米。
通济桥
通济桥在佛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是佛山最早兴建的第一座大木桥,据专家考证,该桥早期由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
通济桥横跨洛水河,北连金鱼街,始建于明代,分别于嘉靖38年(1559年)、隆庆2年(1568年)、万历9年(1581年)三次重修。天启六年(1626)户部尚书李侍问再次发起募捐重修,取名“通济桥”取其“必通而后有济也”之意。
慈航净院位于陈村镇白岗基,原址有“观音古庙”据建筑师云谓该庙结构属明代建筑物,占地不足100平方,惟四周战地数亩,树木葱茏,有亭翼然,供途人休憩歇足。后因无人管理,渐遭破坏倾颓。1990年有港澳同胞,及各方善信提议,认为“观音古庙”本属陈村镇古迹文物,破坏迨尽,殊为可惜,因倡议在原址兴建“慈航净院”经各方善信,踴跃捐输。于1992年大兴土木,1994年首期工程竣工,初期“观音殿”“三宝佛殿”“千手观音”后期续建“四大天王殿”“地藏王殿”“功德堂”“斋堂”及山门牌坊等等,其中天井园林,六角凉亭,遍植花草树木,布局自然雅致,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总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建筑面积,二千多平方云云。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白岗基
电话:0757--2333132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