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省绿色经济迈上新台阶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阶段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的前进方向,提出的更高目标和总体要求。绿色经济是引领未来的主导经济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载体,也是福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呈现紧平衡状态,工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产业布局偏粗放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围绕我省绿色生产、流通和消费3个经济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抓住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法律制度建设3个关键支撑,加快构建适合省情实际的现代绿色经济体系,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绿色经济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全国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
推进绿色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绿色生产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在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把壮大生态利用型产业、加快低碳清洁型产业和培育循环型高效产业,作为我省绿色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山区市县要突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育和生态资源产业化,以森林碳汇、林下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有机)产品开发等业态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促进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延伸拓展生态产业链和价值链,实施全产业链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山区绿色发展创新模式。沿海市县要突出“岸线、滩涂、海域、海岛”的价值重估和综合利用,加快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整治和岸线、滩涂优化,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休闲渔业、海洋牧场、远洋渔业等业态,积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打造全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
二是加快布局低碳清洁型产业。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的总体布局,推进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引导企业开展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完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流通标准,打造一批示范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产业供应链。加快发展风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持续提高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和终端电气化水平。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加快福州都市圈、厦漳泉城市群等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大数据智治赋能绿色交通产业。
三是培育大中城市循环型高效产业。以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为主战场,持续推动块状经济绿色转型。依托城市现有开发区低效土地资源,建设一批静脉产业示范基地,构建以废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废物、废旧汽车、餐厨垃圾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
畅通绿色经济流通体系
流通是连接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也是当前我省绿色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聚焦绿色生态产品的流通领域,深化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打通“堵点”、解决“难点”和消除“痛点”,解决“两山”转化的“肠梗阻”现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培育自然资源流转市场。借鉴推广三明“三票制”、南平“生态银行”经验,建立农村自然资源产权交易中心,明晰各类自然资源产权关系,加快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机制,为乡村生态产业发展提供自然要素支撑。因地制宜开展资本化产品设计,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资本化运作方案和商业模式。探索工商、金融资本参与生态资源交易的方式途径,鼓励采取“龙头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生态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资本参与交易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
二是优化绿色生态产品营销网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物流企业落户县城服务乡村,推动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农村自然资源流转机制、龙头企业项目落地、仓储物流配套、农村电商平台等结合起来系统谋划,推动农产品及相关产业更多地留在县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电商平台加强产销对接,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严格实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按照新的“三品一标”导向,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更多农产品地理标志纳入中欧地标互认体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三是深化生态环境权益市场建设。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适时扩大初始碳排放权有偿分配比例,引入公平竞价分配办法,优化配额分配与履约机制,积极推动符合标准的森林绿碳、海洋蓝碳纳入交易体系。做好碳排放权市场与用能权市场的衔接工作,在用能权交易的能耗指标和碳排放权交易中的碳减排指标之间科学设立转化系数,使两个市场之间能够互相抵扣交易主体的节能指标或碳减排指标。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按照污染因子全覆盖、市场区域全覆盖和行业全覆盖的目标导向,逐步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纳入交易范围,扩大排污权交易品种;完善闽江等重点流域水权交易机制等。
激活绿色低碳消费潜力
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持续动力。推动我省绿色经济迈上新台阶,既要以绿色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供给,也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挖掘绿色低碳新需求,牵引绿色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
一是加强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宣传引导。在全省设立若干个碳中和科普教育基地,发挥多渠道、多媒介、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普及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介绿色低碳产品、服务与生活的标准、指南和评价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构建绿色低碳消费统计制度,推动绿色低碳消费数据的监测、收集和评估,加强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让绿色低碳消费成为新时尚,营造绿色低碳消费的社会氛围。
二是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示范效应。严格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品目清单制度,将绿色建筑建材、绿色电力等纳入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加大政府采购对绿色产品首(订)购力度,适当放宽政府绿色采购价格限制,将绿色采购制度延伸扩展到各类国有企业。推动公共机构近零碳排放制度,构建近零公共机构标准体系,推动政府通过购买碳汇等方式,开展大型活动碳中和,率先成为近零碳排放的示范窗口。
三是完善绿色低碳消费的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绿色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形成绿色产品的差异化价格优势,增加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顺应绿色消费需求升级,出台更加精准的绿色和智能消费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形成绿色生态产品进城、优质工业品下乡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创新,优先安排信贷额度支持居民、企业购置绿色产品。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引领全社会提升绿色电力消费,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问题……从而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消费的良好政策环境。
( 黎元生 游晶 黎元生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游晶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社科重大规划课题“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研究”阶段性成果)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这对于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数字中国”组合效应,推动经济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产业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2020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普遍趋势。福建大力实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数字化发展工程,制定出台推进5G信息行业、新基建项目、区块链、平台经济、“互联网+服务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数字经济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一是新型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福建省加快建设“5G+宽带”双千兆网络,巩固提升物联网水平,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已覆盖全省所有地市,已建成基于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的福建省区块链主干网;二是数字化产业扶持取得进展。福建充分发挥“两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扶持区块链、线上经济、数字丝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项目、示范应用工程,大力推动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已推进实施年度福建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251个;三是新业态培育模式日趋成熟。福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养老、文旅、商贸等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分享经济、新个体经济、智能零售等“两业”融合新业态,推动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工程、金融服务云平台、百家智慧景区试点等数字化产业项目。
应该看到,数字经济为福建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新动力,是驱动我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然而,已有研究的测算结果表明,福建省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服务业部门与制造业的融合系数分别为0.1075、0.1894、0.1520,融合程度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制约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是融合创新动力后劲不足。企业缺乏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核心技术掌握不多,造成福建省外部支持性政策的作用发挥有限,科技支撑力度有待加强;二是融合发展模式亟须转型。福建省传统产业体系不完善,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面临较高壁垒,导致福建省出现产业集聚不足、产业结构趋同等现象;三是融合服务平台形式单一。目前福建省产业融合服务仍然以线下平台为主,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产品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融合支撑力度有待提升。尽管福建省“放管服”改革成效初显,“两业”融合制度建设仍然滞后,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改善行政管理机制、加强数字化监管等方面工作。
福建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数字中国”战略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应把握数字经济时代趋势,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升级,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一步释放出“两业”融合发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动能作用。
以创新创造为引领,激发融合发展动能。充分发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效应,强化龙头企业在“两业”融合创新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融合企业成熟经验模式的推广力度,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立足“两业”中的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建立科技成果引进落地转化机制,构筑科技成果引进落地转化平台,发挥福建省侨海优势,大力引进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市场和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组织等各类创新资源,构建产业数字化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联合体。聚焦省内优势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需求,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大力推动“卡脖子”服务型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推动融合模式创新。加快建立扶持一批重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优化现有业务流程,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外包等新模式,加速加工制造环节向价值链两端的自主研发、渠道建设、品牌营销等服务型环节延伸。强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向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新模式转型。依托数字技术,大力发展专业化与高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服务新业态,着力拓展满足“两业”融合的增值服务,逐步引导生产性服务资源流向制造业高技术复杂度中间品生产环节。以福州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为引擎辐射带动闽东北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加强薄弱地区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福建省“两业”融合发展水平。
以平台赋能为核心,提升融合发展质效。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布局,培育形成一批支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福建省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体系,推动大数据在企业工艺流程优化、管理流程创新、智能供应链、辅助决策支持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加快推进福建省大数据中心建设,聚力搭建集成电路设计平台、人工智能超算平台、云服务平台等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着力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为“两业”融合衍生出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集群提供各类配套服务。扶持各级地方政府搭建集法律、金融、会计、咨询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降低“两业”融合发展成本。积极打造高层次人才共享服务平台聚集数字经济人才,利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极化效应吸引优秀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两业”深入融合提供智力支撑。
以政策扶持为支撑,优化融合外部环境。加快制定和完善支持“两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法规及政策,从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等多方面入手,实施精准扶持策略。利用贷款优惠、安置补贴、产业基金投资等方式支持和鼓励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着力消除产业间及地区间的市场壁垒,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高“两业”市场化程度及资源配置效率,引导优质生产要素流向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推动“两业”深度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着力营造有利于数字经济与“两业”融合共赢的投资生态和发展环境。加强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联动合作,推进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良好环境。尽快制定数据应用的统一标准,推动数据的流通和共享,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打破数据垄断行为,加强对数据使用违法行为的监管。
(苏梽芳 作者为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是2021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福建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研究”阶段性成果)
继7月29日开展突击检查后,近日,桂城市场监督管理所(下称桂城市监所)联合多个部门,再次对东二南兴市场开展联合检查行动,对其停业整顿情况进行核查。目前,场内所有档口已经暂停营业。
老旧市场的环境“脏乱差”、设施陈旧老化、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是多项创建工作中的“硬骨头”。要彻底破解这道难题,必须坚持“提升一批、整治一批、淘汰一批”原则,深入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工作。
7月29日,桂城市监所组织街道综合治理办、综合行政执法办、消防办等多个部门,召开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形成对辖区内不符合基本经营条件的老旧农贸市场进行停业整顿的共识。
7月29日下午,桂城市监所组织多部门到东二南兴市场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摆卖秩序、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污染防治等工作落实情况。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市场内存在分区布局不合理,地面积水严重,环境卫生差,场内乱搭建、乱堆放,病媒生物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各部门分别针对场内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责令市场开办方及经营户于7月30日开始停业整顿。
近日,桂城市监所联合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城建和水利办、消防办、卫健办、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再次来到东二南兴市场,对其停业整顿情况进行核查。经检查,目前场内所有档口已经暂停营业并张贴停业告示,大部分档主已经将经营设备和贮存的货品搬离现场,所有出入口也已经封闭。
据了解,桂城正加快推进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和升级改造,将持续整治一批老旧市场。桂城市监所提醒,各农贸市场经营方和出租方要压实主体责任,转变只重收益不重管理的经营理念,对标对表改到实处,切实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